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310|回复: 0

[家教] 家庭教育方法从经验到科学:请学会三要三不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8 16:05: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家庭教育,家长们在接触书籍文字、与孩子相处学习的过程中,教育由经验逐渐地科学、由感性到理性、由未经检验的纸上功夫到经受检验、从各种偏颇到拿捏稳定。

  大数据颠覆经验常识

  对家庭教育而言,科学和经验有着很大不同,大数据有时候会颠覆我们根据经验所得的结论。中国教育报曾经报道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4年对北京、黑龙江、江西和山东四省市2万名小学生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的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结论可能是:学前班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择校并不能带给父母期待的效果。

  帮孩子成就最好的自我

  从脑科学研究的角度看,3岁以后,人的大脑建立神经突触的情况已经与成年人区别不大,可见大脑成长的重要阶段都在家庭环境中,家庭信息的丰富程度对孩子成长的帮助和影响很大。

  心理学研究的一些经典实验也给了家庭教育有益的启示。比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1968年在一所小学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他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学校并叮嘱他们务必保密。其实这些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但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名单上的学生个个成绩有较大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这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证明:父母、老师的期待和信心,对孩子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

  新家庭教育的目标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完整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意味着身心灵的完整、家庭和学校共育的完整、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完整、发挥能量和挖掘潜能的完整、张扬个性的自由和遵守秩序的自律的完整。

  新家庭教育应该是科学的家庭教育,体现为内容和方法的科学化。家庭教育内容的科学化,应该致力于培养孩子的健康力、交往力和学习力,让自然生命更长、社会生命更宽、精神生命更高。学习力可以分为阅读力、写作力、探究力等,通过学习,人可以最大限度地突破自然和社会的局限,提高生命的精神境界,成就最好的自我。

  方法从经验走向科学

  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三要三不要”:要陪伴、要积极、要垂范,不要极端、不要攀比、不要专制。

  要陪伴。从空间和心灵上陪伴孩子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方法,有没有父母的陪伴,孩子的生活完全不同。父母跟孩子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建立起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密码、共同的价值、共同的愿望,这种陪伴是相互影响的过程,是父母向孩子学习的过程,也是父母跟孩子建立终身联系的机会。

  要积极。要注重养成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一方面要鼓励为主,一方面要让孩子学会悦纳自己。即使孩子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父母也要悦纳孩子、鼓励孩子。孩子的成长空间是无法想象的,你在多大程度上相信他,他就能演绎多大的辉煌。一定程度上,父母的期待和鼓励造就孩子的未来。

  要垂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父母抱怨孩子其实是抱怨自己,因为孩子是在你的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跟你在一起的时间远远长过他跟老师在学校里的时间。

  不要极端。要避免撒手不管和管得太多这两种极端。很多爸爸拼命为家庭赚钱,把孩子交给妈妈;很多妈妈也是职业人,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管得太多就是不给孩子留下成长需要的空间和时间。孩子放学就进入补习班,周末进各种课外班,完全没有自主发展的可能性。孩子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要让他学会自己做计划,长大后他才会安排自己的人生。

  不要攀比。做父母的很难不把孩子和自己相比,我也曾经对儿子说,你要是有爸爸一半的勤奋就好了。其实我的孩子很聪明,但我总觉得他不够勤奋。但80后跟我们不一样,他的人生价值观有自己的标准。用我的标准去要求他不现实,用我的目标不断地刺激他也不对。

  不要专制。父母并不比孩子高明,“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这样的话已经丧失了信服力。父母的经验也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专属的道路。
mmexport1504240127958.jpg
mmexport1507893284148.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