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443|回复: 1

[画乡诗社]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0 04:34: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我是一个既没有上过幼儿园,又没有上过大学的人,所以我的老师不是太多,小学和中学的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二十名。对我影响最大、印象最深的老师有四位。
        一九七三年农历正月十六日,十岁的我被父亲送进生产队里的教学点。只所以到了这年龄才就近入学,是因为当时学校的奇缺。在办理完所有的入学手续后,父亲特意把我叫到老师跟前,要我深深的给老师鞠了一躬。然后说了许多我上学太迟,耽误不起,要把我抓紧之类的话。我这才注意到,我的这位老师五短身材,身体超胖,年龄大约在五十岁上下。父亲走后,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课。他的开场白很简单,就几句话,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变成了小学生,上学要有上学的样儿,要遵守纪律,不交头接耳,不迟到早退。接着老师开始发问,他问我们为什么上学,我随口回答,为革命上学,需要强调的是那不是我聪明,是那些年流行的口号,诸如工人为革命做工、农民为革命种田、解放军为革命保卫祖国。接着,老师拿起一个红语录本儿,给我们逐字逐句的念《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后来又领着我们朗读。在以后的日子里,老师就依《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我们的准则。老师的生活很简朴,一件黄军便装把他发胖的身体裹得更胖。他每天自己做饭,玉米面烙的饼很生硬,但他吃得很香。老师很会讲故事,尤其是红军长征的故事。他讲得最多的一个故事,是长征途中,一位姓谢的红军战士把自己的干粮让给了伤员,自己因为身体虚弱,在过草地的时候陷进泥潭,壮烈牺牲,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现在想来,老师讲的这些故事是很受用的,对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让我迄今难忘的是,老师领我们垒灶台,在黄泥中伴以麦糠,然后搓成条,一圈一圈的垒,直到垒成锅台 。以今天的观点看,老师培养了我们的劳动兴趣。在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假后,老师破例没有赶回学校,几天后,就传出老师病逝的消息。直到那时我才知道老师姓,叫杨水龙,家住山外一个边远村庄。
         一位姓张的姑娘,做了我的第二任老师,她叫张晓花,户县北街人,标准的城里人。她身材高挑,面容姣好,蓄着两条齐腰的长辫。她活泼开朗,尤其她爽朗的笑声,至今都让人回味悠长。她一改杨老师的古板与庄重,上课时气氛很轻松,下课时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俨然一位活泼开朗的大姐姐。更多的时候,她给我们教唱革命样板戏,如《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如果说杨老师塑造了我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的品质,那么夸张一点说,张老师绝对算得上我的诗歌导师。由于那些戏词朗朗上口,极易背诵,所以我就背得滚瓜烂熟。当时全国正大规模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不知是哪来的兴趣,我也瞎驺了一首《林彪是个大坏蛋》,大概有十几行吧,除了第一句“林彪是个大坏蛋”,是我把课文中“刘少奇大坏蛋”改变而来之外,其余大都是原封不动的照搬样板戏的戏词,例如《智取威虎山》中“粉身碎骨也心甘”等等,总共照搬了十多句。虽然乌七八糟、杂乱无章,但从现在的眼光看,其实是有可圈可点之处,例如韵脚比较整齐,基本押“安”韵。当时流行办黑板报,张老师把我的这首所谓的“诗”经过修改后,刊登在学校的黑板报上。二零零七年四月,我在接受陕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秋月的访谈时,把我最初的诗歌启蒙,归结于一九七五年“七一”,大队组织的一次群众诗歌朗诵会,一位普通的农村大妈和一位知青姐姐的诗歌朗诵,是她们启发了我,外加样板戏的戏词熏陶,让我对诗歌发生了浓厚兴趣。其实应该追溯到一九七四年秋季,得益于这位张老师把我的涂鸦之“作”搬上了学校的黑板报。说张老师是我诗歌的领路人一点都不言过其实。
         我的第三任老师名叫刘存义,他瘦高个,一张微黑的长方脸上总是洋溢着青春的笑容。他性格腼腆,说话奶声奶气,一副女人做派。尽管如此,他做事却是严肃认真,在课堂上更是不苟言笑。他是我上初中时的第一任老师,当班主任,教我们语文。每周有两次作文课,我最得意的是上作文课。每次布置作文之前,刘老师都要给我们读大量的范文,有的甚至是他的下水之作 ,作文课一般分成两个步骤,周初下午第一节课是作文布置,周末下午第一节课是作文讲评。当时作文的评价标准分优良差三等,我可以骄傲的说,每次作文都被刘老师在结尾处赘个“优”字,然后是诸如“重点突出,主题鲜明”之类的评语。最让我风光的是,我的作文几乎每次都被刘老师当场宣读。虽然因为家庭条件差,穿得破烂,但作文的特长照样让我在同学面前扬眉吐气 。
         我的第四任老师叫刘兆林,他时年五十多岁,中等身材,身体偏胖,说话慢条斯理。嘴里时常叼一支斯大林烟锅。他多才多艺能歌善舞。他同时兼着初三和高二两个年级的语文课。他是继刘存义老师后,我的第二任初中语文老师。我感激他的是,他在关键时刻给了我向前的勇气,和向上的动力。话题得回到两年前,那时候,我在村里的学校读初一,事情发生在初一的下半学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凭一时的兴趣偷偷摸摸的写诗, 有一天,当我把诗稿拿给校长,希望能刊登在学校的黑板报上,被严词拒绝。后来我干脆向《人民文学》等投稿,除第一次被原封不动退回外,其余均石沉大海。今天进了乡中学,幸遇这位刘老师,他不但多才多艺,还同时兼任初中和高中语文。随即拿出我所谓的“作品”。希望刘老师能把个脉。他看过后,先是热情鼓励,继而给我指出不足,还提出过具体的修改意见。末了,还鼓励我继续投稿,但不要好高骛远的投大报刊,有时候小报也行。还提醒我多读一些文学名著,多浏览学校报栏里的报纸。更加让我感激的是,刘老师还把我的小诗拿去给高二学生朗读,说我有唐人的诗味儿。这是对我莫大的激励。遵照刘老师的指示,我开始浏览学校报栏里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以及《陕西日报》等报刊。还借阅了学校图书室《中外文学家的故事》《写作知识》等书籍。我本来是想让刘老师给我把把脉,看我能不能走文学创作这条路子 。他只需简单的回答我“行”或“否”即可。他却春风化雨般帮助我实现理想。一九八四年,我的诗歌处女作《山乡速写》在《长安》杂志发表。这首诗还是三年前刘老师给修改的。
        去年教师节前,习总在同北师大师生座谈时说,遇见一位好老师,是一个人一生的幸运。我遇见了至少四位好老师,我:应该幸运至极。他们用人格魅力影响我,启迪我,指引我实现梦想。记得在我出版第一部诗集《不了的乡情》时,我曾在距户县县城二十公里的一所乡镇初中找到第三任的刘老师,说要寻找当年在学校里的照片,准备出版诗集放在书中。刘老师感到非常诧异,当然也不乏怀疑。次年,当我把诗集亲自送到刘老师手,而且告诉他,我已经被陕西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可以明正言顺的称为作家时,刘老师高兴得声音发抖。他说他很自豪,他的学生中居然还有作家。写到这里,我忽然生出一种联想,我的四位老师,他们分别姓杨、姓张、姓刘,把他们的姓串联在一起,岂不是让我张扬个性、追赶潮流吗?谢谢你们——我的老师,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我向你们深鞠一躬。我的耳畔响起了宋祖英那首著名的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mmexport1473452774317.jpg
发表于 2016-9-10 17:00: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还是耽搁事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