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770|回复: 2

[区县周边] 陕西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军:新区要从开发土地转向“开发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0 16: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显而易见,新区的命运——它们如今遍布中国东西南北,寄托着所在城市的希望——正面临严峻的考验,这些考验来自于各个层面,比如投资速度和意愿的整体衰减,比如城市的过剩,再比如包括成本、体制等各方面竞争力的减退。在经济观察报2014年11月3日《开发区模式的出路》一文中,本报记者有过详细论述。
    这个话题引起了很多共鸣,本报记者也因此收获了很多交流。乐观者有之,但更多的还是悲观和忧患。那些个人命运与新区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人们,其实比我想象的还要多,因为对于许多城市来说,新区的命运其实就是这座城市未来的命运,它所牵动的不是简单的GDP,而是社会。
    尽管看法莫衷一是,但真正谈起对于这个话题的判断和考量,感受最深切的无疑还是那些当事者。中国的政商环境中有大量的明规则和暗规则,制度摆在台面,但整套机制运行下来,千头万绪,一言难尽,这其中的次序、轻重、磨合、收与放、缓与急、实然与应然,实则非当事人难以体会。

    那些考验和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一致,然而交流者给出的答案和对策则五花八门。有人讲新区的历史使命已经终结,应该退回看似更稳妥的行政区模式;也有激进者认为新区应该全面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在众多的交流中,西咸新区(中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军给出了颇为与众不同的答案。
    他的看法,虽说有忧患,但并不是悲观。比如在谈到开发区和新区的当下,王军的观点几乎是斩截而出的:“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和开放最重要的产物,是有生命力的,但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他特别强调说,“开发区既是改革的,也是开放的,这是一个基本判断。”

    那些挑战在王军看来,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经济进入新常态,该怎么走”——这是整体投资放缓的问题;“二是城市营销环境从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这是城市过剩的问题。至于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开发区该怎样走?走向哪里?他说,创新是唯一的出路,要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当然,创新仍是个相对务虚而且涵义多变的词,它适用于各种语境,可以空泛,也可以被当事者赋予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解释。对王军来说,创新这个简单的词语,则意味着一系列的转变——从整体的理念到具体的做法。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理念的重大转折——“说来说去,其实过去的开发区都是在开发土地,在这样一个理念的指导下运行。未来真正决定城市命运的将是人口的流入和人才的流入,我们需要关注的就是这样一个‘人流指数’,开发区的理念要从开发土地,向开发人转变”。


    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经济观察报:怎样看待新区目前所处的外部环境?

    王军:这要从新区的发展谈起,你认为开发区模式走到了末路,这个我也赞成,但要说明的是,走到末路的不是开发区,而是过去的开发区模式。

    我有一个基本看法,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和开放的最重要产物,它不是改革或开放一个词——我必须要特别强调这个问题。中国的很多现象,有的是改革的产物,也有的是开放的产物,而开发区既是改革的,也是开放的,有的甚至走出去了,比如我们跟莫斯科合作的中俄产业园,开发区一定是有生命力的。

    当然开发区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这也是一个基本判断。一是新常态下如何走;二是买方市场出现了,已经告别了卖方市场。过去在城市的快速扩张中,只要修路和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就会带来土地大幅度升值。而目前,以房地产、土地财政驱动的城市建设已经进入了买方市场,市场风险在加大,如果发展理念不转变,就可能陷入“空城”、“鬼城”的陷阱。


    经济观察报:放缓的似乎不仅是房地产,我们观察到很多行业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社会的整体投资意愿都在下降,对你们影响大不大?

    王军:过去认为新区开发就是搞招商引资,招大投资大项目,但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很多行业都过剩了,第一波是跟房地产相关的原材料,比如钢材,现在汽车产能也过剩了,或者说进入稳定状态,维持着相对平稳的保有量。

    新区建设有自身规律,西咸新区经过三年多的开发建设,三年多来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2500多亿元,进入了投资高速增长期。2014年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了36%,但在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全国范围的开发区、新区建设有过剩的倾向,这对西咸新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人流指数”决定城市的未来


    经济观察报:怎样应对挑战?出路在哪里?

    王军:创新是开发区的唯一出路。首先要实现的是理念的转变,我们要实现创新驱动产业发展,要关注“人流指数”——要研究怎么样引导人口的流入,以及人才(精英人群)的流入,实现从开发土地向开发人的理念转变。

    “人流指数”才是决定城市未来的关键。这里面包括两个层面的数据,一个是人口的净流出还是净流入,另一个是精英人群,也就是人才是净流出还是净流入。这两个数据有一致性,但未必是统一的,比如一个地方人口是净流入,但人才弄不好是净流出的。西安是产出人才的地方,但人才弄不好就跑到外地去了。现在中国真正能吸引人才的地方,无非是北京、深圳和杭州这几个城市。

    在具体做法上,我们新区要变的,就是从过去的园区建设,转向新的城市平台建设。城市平台建设最重要的东西不是硬件——硬件固然重要,比如良好的居住环境,但更重要的是人才的聚集和融资环境的便利,我们要实现的,就是这样一个产、学、研、投形成生态链的城市平台。

    要做好软、硬两个环境,硬环境是基本的条件,要不断提高配套水平,打造适合人才、适合年轻人生活的社区环境、网络条件;软环境就是氛围,既有政策、制度、服务等环境,也有创业氛围、适合青年人生活的氛围。

    比如我们花很大力气引入三大运营商、引入微软创新中心项目,最大的意义不是将来能够创造多少GDP,而是创造了潜力无限的软环境,提供服务、软件以及微软的创业教育培训体系,进而利用微软品牌,促进风险投资人大量入驻。


    引入“互联网思维”


    经济观察报:转型有没有阻力?比如很多人还是在以传统的、短期的GDP来考量?

    王军:囿于传统思维,好多人说我们引入微软是图虚名,实际上他们不了解互联网思维,不了解互联网产业的特点。引入微软我们是互相提供服务,它提供它的软件、教育体系,这是平台的一个重要支撑。有人说我们的联通项目,高新科技效应不明显,搞个汽车工厂每年产值就几百亿,但联通项目营造的软硬环境实际上是超出GDP的。
   过去企业都是竞争关系,是市场经济的法则。但现在互联网产业是一个互相依存的系统,企业之间是开放、合作、共享的关系,必须一起互联统筹,我们首先要树立这种思维,另外,产(产业)、学(培训)、研(研发)、投(风险投资)要形成生态体系,形成企业生态链。


    经济观察报:这些转型是不是已经开始做了?有哪些具体的计划?

    王军:我们要做的不是建厂房、生产线的问题,而是要着眼于怎么营造环境,或者叫生态体系、生态系统。

    关于创新推动和平台建设,西咸新区最近的计划包括沣西信息产业园、交大科技创新港、西工大科技产业园、空港新城民航科技企业孵化器、协同创新港孵化器、惠普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泾河新城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平台建设。

    我们通过互联网思维,为创业企业提供垂直化产业服务,建设产、学、研、投一体的科技园区;联合金融机构及城市综合开发商,吸引天使投资、股权投资和社会资本,通过众筹方式,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

    比如在沣西信息产业园,我们已经通过引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搭建起IT基础层;2013年12月西咸新区又与微软(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引入微软(中国)在国内规模最大、涵盖内容最多、产业链最完善的陕西微软创新中心、微软区域加速器、智慧城市建设、微软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微软IT学院等5大项目,解决孵化的问题;另外,还有一批文化综合体项目即将落户,解决生活娱乐的问题。通过这些,解决青年人才的“5分钟生活工作圈”,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我们要做的平台,要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人才进来。这个生态系统承载的不是一事一物,而是创新思维,生产的不是工业产品,而是优质企业。


发表于 2015-1-21 13: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3: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