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18686|回复: 0

[户县农民画] 户县农民画:走向世界的农民艺术遭遇尴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 16: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新华网西安7月26日电(记者程露、姜辰蓉)在陕西省西安市鼓楼脚下的化觉巷里,一位老人操着英语与老外们交流。黑框眼镜,清瘦的面庞,泛黄的衬衫,艺术与知识气质浑然一体,他就是丁济堂,陕西户县农民画的主要创始人。

  户县农民画起源于1958年,所画内容多取材于人物、动物、花鸟等,注重色彩的效果,追求强烈的直观感觉,反映了民间原生态的生活样貌,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农民在农村除了劳动也有爱画画的,爱写文章的,爱唱歌的,但没人管他们,没人发现他们,我要让别人知道中国农民也有文化,”丁济堂说。

  在户县农民画乡的感召下,中国农村的农民画乡,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涌现出各具特色的农民美术队伍,1988年国家文化部在全国首批命名多个农民画乡,引起世界范围的中国农民画热。

  柳绪绪是户县刘老庵村原党支部书记,著名农民画家。他的第一张创作《养猪场》被美国哈卜罗出版公司收入到《世界朴素美术大百科全书》中。他回忆说,我观察猪场的设置,猪的各种动态和生活习性,经过一星期的努力才完成这张画。

  1996年,丁济堂应邀率领陕西农民画家代表团赴美国访问,并举办画展。他说,外国人觉得中国农民画很“现代”,“在国际上,土就是现代,越土越有文化和特色”。

  半个多世纪以来,户县农民画不仅在全国各类农民画展中频繁获奖,而且被海内外众多游客及博物馆珍藏。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的变化,户县农民画自身也在发生悄然的变化。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说:“艺术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然而,农民画兴起时的生产环境和现在很不一样,如今的农村多是留守妇女和儿童,许多农民也不再种地,既不算商人,也不算打工者,“没有明确的定位,也没有了五六十年代的情感,因此只能大量复制从前的画作”。

  因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不同,农民画本身也成为地方的特色文化名片,有些地方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农民因艺术创作而富起来。王智说,“而现在‘能不能卖’已经成为判断农民画好坏的标准,从这个角度讲,不知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户县农民画展览馆馆长雒志俭认为,有些农民画家急功近利,采用“丝网版画”方式做画,致使市场萎缩。

  此外,人才不济,青黄不接,也影响着户县农民画的发展。丁济堂在户县的30年间,培养了2900多位农民画家,但现在仍坚持画画的不到200人。现在的农民画普遍缺乏创新,画家对生活的认知不够,有的人甚至冒充农民画家,”他说。

  近些年,人们对户县农民画的关注度降低。陕西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燕认为,从旅游角度讲,农民画变成旅游产品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户县东韩村开展农民画制作体验游就是个例子。但也有人担心,一旦成为旅游产品,它们将失去固有的乡土气息。

  32平方米的“乡村画廊”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农民画,有秋天的田野,有冬日的院落,散发着八百里晴川的泥土芳香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农民画的重要特质就是原汁原味,我洋不过你,你土不过我,失去了这个,它的生命也会枯竭,”丁济堂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