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3613|回复: 1

[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 彩笔绘出的感动——记户县农民画女画家谭永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5 11: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彩笔绘出的感动
——记户县农民画女画家谭永莉
作者 杜文博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2230.png生活往往是残酷的,因为它不时用不幸推出一幕幕人间悲剧,让撕心裂肺的悲情催人泪下;生活又是异常精彩的,因为那些不甘沉沦的悲剧人物,用一种感人至深的精神,把悲剧演绎成一出出喜剧,去催人奋进。
谭永莉就是一位这样的人。
从爱情不幸中走进农民画
农家房舍的热炕头,靠墙的炕柜上摆放着各种时鲜的食物。铺开的新被上,小孙孙高兴地站在乐得合不拢嘴的爷爷背后捶着背。地面上,年轻的媳妇端着碗笑嘻嘻向炕头的婆母走来;房门开了,下了班的丈夫提着公文包迈进了门。
这是农家一幕常见而令人动情的生活场景。
这是一幅展现在画纸上的农民画,标题是《常回家看看》。
寂静得如同夜晚的居室里,女主人谭永利坐在画桌前作画。桌子上的每一点响动,都像一块沉重的石子,会在室内平静的水面溅起一朵震撼的浪花。她用笔蘸着桔黄颜色、在那“丈夫”的脸上涂着,几滴泪水却控制不住地落在画面上。
她也有过让她心醉的爱情生活。
1982年,她与在户县消防队任指导员的丈夫吴省堂结了婚。这位当年完全可以进咸阳消防支队和西安消防支队的年轻人,却执意留在他深爱着的户县。1985年,她因深爱着丈夫也从凤翔调到户县,在南关中学任美术教师。她凭借自己的绘画技能和热情除了给学生上好美术课,还经常参与社会公益宣传活动,为多家部门单位组织举办各类展览,让她的名气飞出校园,1988年被调入户县司法局,做专职法制宣传。
他们的事业蒸蒸日上,他们的爱情美满幸福,一个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儿子更让家庭日日飞扬着笑声和甜蜜。
“晚饭后,我们坐在一起谈着各自的工作和学习,谈着所取得的成绩和受到的奖励,只觉得身边的空气都是甜的。节假日,我们一起去孝敬老人,探亲访友,或到农村踏青,到山林旅游,到城市观光购物,生活是那样地厚爱着我们。”她在心里想着。
幸福与满足从心底涌到她的脸上。
然而,当她感受着生活的美好,感念着生活对她丰厚馈赠的时候,不幸却从她的背后悄悄逼近:丈夫患病,医治无效,2000年倒下了,家庭的支柱倾倒了。
白天,她带着疲倦和工作中一些不顺心的事下班回到家,多想向深爱的人倾诉,然而对面的椅子却是空的。
夜晚,她一觉醒来,下意识地触摸着身边的被窝,里面冷冰冰地空着。
要买蜂窝煤了,要灌煤气了,她再也不会坐在沙发上,看着那亲近的身影。
节假日,想出去散散心,买点东西,儿子叫一声“妈”走吧,他们的身边却永远缺少一个呵护他们的人。
她停下手中的笔赶快擦着那泪水,把头偏向一边,儿子与儿媳的结婚照映在她的眼帘。
思念呀,思念像汹涌的洪水冲击着她的心堤。
她不知道远在广州工作的心肝儿子现在干什么?他们或许正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他们或许在一起交谈,交谈着千山万水之外的妈妈,不知她此时又在干什么?他们正把一种祝愿遥寄给远方那深爱着的娘。
她微微闭上眼睛。是儿子开门走进来,他刚放学。“妈,妈……我……我不想……念书了,我要到医院看护爸爸。”不应该出现的忧愁罩在他这个未成年人的脸上。
她只觉得脑子一片空白,什么也不知道了。
“妈、妈——你——”
她突然什么也听不到。不知过了多久,当她慢慢睁开眼睛,发现正靠在儿子身上,那是一脸眼泪和鼻涕的儿子。
“你——要——念——书。”她一字一顿地说着,声音那么低沉。
那是在2000年,丈夫病重住进医院,而儿子的高考也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
“儿子呀!你是妈唯一的希望和依靠,妈心里再苦,也要强忍着,一定要把你培养成才,那也是你爸的希望!”她劝导着儿子,也在心里鼓励着自己。
丈夫走了。她强打精神,从悲痛中站起来,工作之余把心思,把精力全投放在照顾儿子高考学习上来。白天,她常常在思念中以泪洗面,但儿子放学一回家,笑容便浮现在她脸上,饭菜端出来了,她享受在儿子咀嚼的甜蜜中。深夜,不管儿子学习多久,她一直陪伴着,觉得他饿了,便打开炉子为他忙做夜宵。
那是一种怎样的笑容?那是怎样做出的饭菜?母爱在思亲中演绎着人间最伟大的情感,儿子啊,是否咀嚼出这种人间至爱的深味?
儿子很争气,200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西安交通大学,安慰和回报了慈母那颗凄苦无私的心。
看着儿子的录取通知书,送儿子去大学报到,她想哭,也想笑。那泪水是希望得以实现时挂着的喜悦,那笑脸是思念更加强烈时流露的凄苦。
她用彩笔在那“丈夫”的脸上涂着,她把心思默默地传给自己的丈夫:“咱们的儿子毕业后在南方那座大城市工作,2009年又结了婚,娶了个能干漂亮的媳妇,你听了一定高兴吧!”
她也很高兴。然而,儿子给她带来了喜悦,却把孤独扔给了她。回到家,陪伴她的只有那空旷的房子。
孤独无情,她被推进逆境。然而不甘沉沦的她,从这逆境中踏出了一条多彩的路。
2003年,她开始搞剪纸。后来,又重操旧业提起了毛笔,练书法,画国画、油画,思念和孤苦在剪刀和毛笔的舞动中,淡化着,缓解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终于找到了精神的寄托。
她走在街道上,一幅幅农民画那样强烈地撞击着她的眼球,那种贴近生活而又富有民间艺术风格的画作常常让她流连忘返。她观察着生活,看到夫妻双双成对地走着,看到一家几口人开怀地谈笑着,一种羡慕之情油然而生。这种羡慕,让她产生着强烈的创作冲动。2006年,她采用农民画的表现手法,创作出《常回家看看》,表达一位不幸者对幸福的深切感受。这幅画带着一致的好评,走进户县农民画展览馆,这幅画也把谭永莉带进了户县农民画队伍中。
用画笔放飞生活的激情
2008年上半年,户县农民画协会组织为奥运会创作一批农民画。
谭永莉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创作中去。白天,她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思维慢慢进入了状态,不知道时间的流逝。当一种构思完整地呈现在草图上,她在喜悦中感到肚子有些饿,抬头看看钟表,不由得“呀”地一声,那已是下午二三点钟了。草草吃一点东西,碗还没顾得洗,又进入了忘我的世界。窗口的玻璃慢慢地由明转暗再转黑她全然不觉,有时因一个美好的念头,触动得她喜笑颜开地抬起头时,才发现夜幕降临了。她为自己倒下一杯水,取来一块蛋糕之类的食物,一面吃一面看着眼前的画面。突然,她感到某个形象需要修改,赶快伸手过去,那块蛋糕竟成了画笔。蛋糕的碎渣撒在画面上,让她一阵地心疼。吃完蛋糕,感到有些口喝,端起水杯,送入口中的,是一种不知啥时就已变成的冰凉。
几个月的艰辛创作,馈赠给她的是5幅农民画。
拿着创作画,她走进户县农展馆。第一幅展开了:在一间桔红色调的房间里,窗子上贴着五个福娃和奥运五环标志的窗花。农家的大炕上,一位年轻健美的母亲正给怀里的婴儿喂奶。在她的身旁,堆放着由12种色块的布料缝制的被子,这12个色块绘制着12生肖图,还有那为孩子四季备用的不同款式的一件件衣服,一盘盘红枣、桂元、鸡蛋和孩子的成长影集。
“好,意境新、色调美。”雒志俭馆长拍手叫好。
那是怎样美好的意境?那年轻健美的母亲,不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那怀中的婴孩不就是在祖国母亲养育下幸福成长的福娃吗?那炕上堆放的衣物、食品、影集,不就是祖国母亲为每个福娃健康成长提供的物质和精神的营养?那艳丽温暖的房间,不正象征着祖国母亲的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这幅画言在宣传奥运吉祥物福娃,意在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是一幅好画。”
《福娃》在几个评委一致的肯定中被评为奥运会礼品画,谭永莉的另两幅画《北京欢迎你》、《心系奥运》也同样被选为奥运会礼品画。
谭永莉不会忘记,她为奥运会复制《福娃》等三幅画的日日夜夜。每幅画要复制30多张,一个月时间要复制一百余张。激动的她感到一种压力。
“我就是不吃不睡,也要按时完成任务。”
她叫来弟媳、妹妹、兄弟都来帮忙。白天,她顾不上吃饭,弟媳也不好意思喊饿;晚上,画到凌晨二三点钟,他们实在撑不住了,手拿着笔爬在桌上就瞌睡了。一开始,她喊过几次,后来不喊了。她知道,他们是实在困了,她也想舒展一下腰身,要从椅子上站起来,但她的努力没有成功:腿是麻的,腰是硬的,使劲站起来,一种疼痛那样强烈地钻进心里。她觉得对不住弟媳他们。一百余幅画就是在她对他们的愧疚和不懈地坚持中按时完成了。一种对奥运奉献的真情,让她在忘我地付出中收获了最大的精神享受:那幅放大制作的《福娃》在中华世纪坛得以展出,并被《人民日报》、香港《文汇报》等报刊杂志刊登。
一位走进户县农民画队伍仅两年多的作者,就有三幅画被选为奥运会礼品画,这其中有着怎样的奥秘呢?
这奥秘就是她对生活的热爱,对农民画的热爱而激发出的那种执著精神。
谭永莉10岁时,受剪纸能手母亲的影响,爱上了剪纸和民间绘画。上中学时,一次得到印有刘志德《老书记》的农民画页,爱不释手,夜晚在油灯下,展纸临摹。1978年,考上凤翔师范美术专业,毕业后,成为一名美术教师。后随丈夫来到户县,1988年被调到司法局,专职进行法制宣传,工作中多次被评为市级法制宣传先进个人。工作之余,不辍研习书法、国画、油画。这一切为她创作农民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她一加入户县农民画协会,就立即探索农民画的艺术风格,贴进生活进行农民画创作的尝试。《常回家看看》的获奖,激活了她创作的热情。
“生活中那么多美好的东西,撞击着我的心,让我感动。我一坐下来,它们便在我眼前活起来,是那样的赏心悦目,是那样催人奋进。它们像是在对我说:画出来吧,去和更多的人分享。”
感动在谭永莉的心里翻腾着。她拿起画笔,那感动顺着笔尖流在画纸上,构成一幅又一幅感人至深的艺术品。
一层又一层山坡浪涛般起伏着。依恋在山巅上的夕阳,还在用她的热情把天空、山峦染成醉人的桔红,而在山与天之间却亮起一道多情的金色。山头上,云朵般的羊群,在牧童叭叭脆响的鞭声中,飘动在这金色里,凝固成一道永恒的剪影。
这是谭永莉2007年创作的《暮归》。作者用桔红、金黄、雪白三种色彩,把对山村牧羊暮归的独特感受,浪漫而富有诗意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它有油画的韵味,但不是油画的写实,有国画的意境,但不是写意国画的简约,这就是户县农民画特有的艺术风格。
同样创作于2007年的《情暖人心》,在白蓝相间组成风雪天的冷色调中,把人民政府给独生子女户送衣物的浓浓暖意,在显明的对比中强烈地表现出来。那白色的蔬菜大棚、人家屋顶、起伏的地面,与层次有致的蓝色天空、树木、小河、路径,勾画出一幅和谐统一的风雪天。而小桥上,手里提着、抱着衣物的人物的夸张变形,把一种关爱的深情呼之欲出地传达给站在房舍前出迎的女主人公。整个画面,景物的装饰性,与色调、内容的有机结合,使作品达到一种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黄土情》是谭永莉运用农民画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表现人物情感的一幅比较成功的作品。清风吹拂下,摇成一片跃跃欲飞的气球般的红高粱,为作品勾画了一个生动的背景。近景处,舞在最前面的老公,背着手,脸面被信天游、秦腔吼得通红,中间的孩子,边跳边吹唢呐的腰身,跳动得要展翅飞翔。赶在后面的老婆,扭着秧歌甩起的红绸,和身姿一起飘起,飘飞着一种按捺不住的激情。整个画面,人物的动感,在剪纸与装饰的技法中飞扬着,洋溢着一片热烈欢快的黄土情。
谭永莉的《幸福的歌》、《人心所向》、《明天是个好日子》等作品,同样以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大胆创新,获得大奖而成为她的代表作。
作为剪纸代表作的《历经沧桑》,和她创作的农民画相媲美,更为剪纸的创作拓开一条创新之路。从2003年起,每年剪一幅大型生肖团花,用以向全县人民新春祝福。每幅圆形团花,围绕一个生肖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从不同角度进行渲染烘托,让一个个重大事件,在对意象艺术组合的欣赏中,留在人们记忆深处。2007年,和谐中国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这一年是猪年。谭永利创作的猪年团花,中心圆里牡丹盛开;向外扩大,第二圆环,12个小猪跳着欢快的舞蹈;第三圆环,猪妈妈为小猪奏着和谐曲。圆环间连线由桂花和如意图案组成,象征富贵如意。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谭永莉精心设计了由中心圆和五层圆环组成的迎奥运团花剪纸。中心圆仍是牡丹盛开,象征四海同心;第一层圆环是12只老鼠吹着小号欢迎各国运动员来北京;第二层圆环由像花朵般的五环奥运标志连接组成;第三圆环是24个老鼠敲锣打鼓,与第一圆环吹号的老鼠相呼应;第四圆环由朵朵盛开吐香的梅花组成,象征全国人民欢庆奥运年,奥运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这套命名为《历经沧桑》的剪纸,获得国家级三等奖。
在农民画辅导中实现人生价值
户县中医医院住院部那间重病室。
病床上,一位打了十几天点滴的中年患者仍沉沉地昏迷着。紧张、焦急的神情,在不时进出的医护人员脸上传递着。中午12时刚过,病房门推开了,谭永莉带着乳汁果品来到病床边,轻轻地呼唤着,给她的回应是急促地呼吸和紧闭的双眼。
一股泪水怎么也禁不住地从她眼里涌出来。已经是几个中午了,她急急地赶来看弟弟,但一天又一天昏迷的弟弟总是让她的心揪得紧紧的。昏迷中的弟弟怎么会知道坐在他身边的姐姐,心里翻腾的苦楚?
谭永莉擦着泪水,手巾刚攥住,那泪又冒出来。泪啊,成了姐姐向弟弟交流的唯一语言。谭永莉的弟弟是一位参加过老山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功臣,转业后也来户县工作。姐弟俩都离乡宝鸡,亲情相依在这第二故乡。现在,弟弟患脑溢血多日昏迷在病床上,姐姐最不愿往坏处想,但种种不祥总是冒出来,让她心里惴惴不安。
她的耳边,那一声声从心里流出的真诚话语,也同样让她十分不安。
“谭老师,你就放心去看你弟吧,下午,我们一定会好好地画画。”
“谭老师,有啥需要帮忙的,告诉我们一声。”
“永莉,大家让你放心地去,你就去吧!”理论指导教师樊志华也催促着。
两行泪水挂在永莉的脸上。
下午,两点钟,培训班60名学员,表现出从未有过的自觉。每个人坐在自己的画桌前,或用铅笔构图,或用彩笔上色,那专注的样子像是空中有一种力量在鞭策着。
突然,教室的门推开了。几十道目光像是接到一项命令,一齐射向门口,又随着移动开来。
谭永莉站在讲台上。
学员们有的站起来。想说什么,但张开口,一个字都没说。她们知道要说的话已经说过多次了,而每次谭老师总是按时到教室像平时一样指导大家的创作,往往手正在指点着这位学员的构图,嘴却要回答另一个学员提出的上色问题,然后过去把色彩调好,供学员使用。这需要一种怎样的忘我精神,去克制自身情感上的伤痛,而尽职尽责地投入到所担负的工作中去?
精神的感动是一种灵魂的触动,它无需喋喋不休的说教,就能默默地收获自觉的行动。有的学员没有一点绘画基础,一走进这个农村妇女农民画创业技能培训班,就要学习创作农民画。刚开始,她们目光茫然地坐了几天冷板凳,慢慢地,从谭老师每天手把手指导构图、上色和染得“五光十色”的衣服上,从她克制情感的伤痛,和蔼热情的笑脸上,坐热了板凳,打消了想跑的念头。有个学员电动车丢了,第二天又骑上自行车,半途中后胎又爆了,硬是推了十几里路赶到培训班。
“我们不来,对不住谭老师。”
一句感恩的话语,是永莉用忘我的精神收获的一份真情,展现了她的人格魅力。
“谭老师像个铁人,我服你了。”户县农民画展览馆馆长雒志俭深有感触地说。
那是2009年8月第一期培训班时,雒志俭馆长把培训来自全县各乡镇的80多名学员创作农民画的重任主要交给谭永莉。这些学员绝大多数从未接触过绘画,谭永莉能否挑起这幅重担,雒馆长一开始也有些担心,但几天后,当他走进培训班,看到多数学员面前铺开的创作草图,看到谭永莉被汗水贴在身上的衣服,他信服地笑了。
雒馆长信服的笑容,是对她工作的肯定。这种肯定包含着她多少忘我的付出。学员们一开始不知画什么,她一景一事地启发,喂猪便画喂猪,养羊便画养羊,种植猕猴桃便画猕猴桃,农村的生活,家庭的昨天、今天、明天都可入画。学员们不知怎样画,她一点一滴传授:从人体比例到花草树木,从鸡猪牛羊到田园房舍。每天从上午八点钟,除去中午半个钟头的午饭时间,连续转到下午七八点钟。晚上回到家,顾不上吃饭,她先在床上展开酸疼的腰;饭后,又顾不上洗澡洗衣,困乏得一觉睡到天明,穿上满是汗渍的衣服又急急地出了门。
“农民画协会领导把这个重任交给咱,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干好。”谭永莉用耐心和汗水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培训班结束时,户县妇联副主席高文芳总结说:“谭老师,有你在这办班,我放心。”
谭永莉是用一片诚心,获得了领导的放心。2009年8月第一次培训班期间,她儿子单位一位同事的全家人要到西安旅游,让她陪游。她却请一位朋友把客人从咸阳机场接回,安排在宾馆,又请人去陪游。
“我去陪游,那70名学员怎么办?”
正因为她总是把学员放在心上,把农民画创作培训班放在心上,把自己的全部热情放在农民画事业的发展和传承上,县上一次次培训的任务压在了她的肩上。
2010年,她又承担了两次培训农民画作者的任务。她的人格,她的人生,在为学员的付出中,不断溅射出耀眼的火花。
“今年5月份的创作培训班是在甘河镇的胜利村举办,女学员有50多人,竟然还吸引了几名男士参加,户县二中的同尧老师在培训班结束时,还给我写了一首诗呢。”
那首诗展开在笔者眼前。
“谭琴伯牙遇子期,永结高山流水谊。
 利人利己利家国,君是画乡一面旗。”
“写得有水平,还是一首藏头诗呢。”笔者感慨着。
谭永莉再一次把笔者带到一种感动之中。
她每天早晨7点钟从县城搭车赶30多里路到甘河镇,辅导到傍晚6点多再返回。那是充满艰辛的20天。然而在这种艰辛中,他播下了农民画创作的种子,播下了妇女自尊自强的意识,收获了一份份深厚的情谊。
“我不但给学员教绘画知识、创造方法,还和她们拉家常,讲做人的道理。她们把我叫‘知心大姐’,有事就爱和我交流。”
谭永莉说着,兴奋在脸上流动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也在笔者耳边流动。
学员们大部分没有绘画基础,高兴地来了,有的坐了几天就想走。她便与她们拉起了家常,鼓励她们不能单纯做家庭妇女,更不能做庸庸碌碌的家庭妇女,要自尊自强,活出自己的精彩,让男人看得起。
心灵的疏通开凿了一条条激情的小溪,学员们创作的智慧在这小溪里流淌,一幅幅草图画出来了。她们看着自己的成绩,一种感激托出美好的心声。
“谭老师像个大夫,一幅画看着没救了,她两笔一改,画就活了。”
“谭老师你最高兴的事是啥? ”她们已经知道了老师心中的秘密。
“我最高兴的事是儿媳妇给我生个聪明的小孙孙。”
两双小虎头鞋捧在了她的眼前,几十双眼睛都盯着她,笑着,喊着:“收下吧,谭老师。”
她看着那一片热情的目光,看着那虎头鞋,伸出了双手,然而,口齿伶俐的她这会儿不知道说什么,只有两道眼泪挂在脸上。
真情的流动,语言是最苍白的,泪水才是最深沉的,因为它是从心底涌出来的。
永莉讲述着,语气依旧那般起伏,那用真诚换来的真诚像那语气奔流着
“谭老师,我给你拿了些甜杏,你讲得口干舌燥时吃一个。”
“谭老师,你每天在甘河镇下车后,我用摩托车接你到胜利村。”这是同尧老师的一片真心。
培训班里出现了一个个喜人的景象。
一位丈夫,原是专车接送妻子参加培训班的,听了谭老师的几节辅导课,也坐在教室成了学员;一位50多岁的妇女,听了几节辅导课,对农民画产生了兴趣,也让儿媳妇前去学习;一位嫂子,2009年参加过谭永莉辅导的第二期培训班,这一期又报了名,还动员弟媳一块参加。
这次培训班收获也是丰硕的。每个学员都创作出作品,杨晓婷等学员的作品还获了奖。
用一种高度的责任心,谭永莉在2009年到2010年先后辅导了四期户县农村妇女创业技能农民画创作班,培训学员200多名,辅导创作农民画300多幅。《喂猪状元》、《老来俏》、《我是风》、《希望的田野》、《平凡人家》、《爷爷笑了》等一批表现农村妇女生活、创业的画作参加了西安市农民画展览,其中《中国牛》、《采莲》等作品获得省级二等奖。
“我要用爱心去贴近生活,用恒心去创作农民画,用耐心去从事农民画培训工作,用诚心去爱护和珍惜户县农民画这块金字招牌。”这就是谭永莉钟情农民画的火热情怀。

发表于 2012-6-5 19: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谭大姐——一位执着追求艺术的画家,问好谭永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