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3367|回复: 3

征集“中条山战役”信息 还原陕军历史真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7 09: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征集“中条山战役”信息 还原陕军历史真实                                                                                2012年04月06日





图:中条山战役纪念园已经被用铁丝围起来

中条山战役中的陕军慷慨就义的事迹后,引起了广大读者和网友的关注。本报社将继续寻找当年的老兵、离世老兵的后人。如果您或身边的朋友知道有关该战役或老兵的情况,请与本报联系,我们将进一步关注并还原这段历史。

由于种种原因,这段历史的完整史料无法呈现,因此广大读者在对这场战役的看法上有许多分歧和误区。对于读者们反馈来的信息,我们会记录在案,在调查和了解后,会将广大读者的疑问尽可能解答。

释疑解惑

1 为何会有跳河人数800和3000的不同说法?

在“六·六战役”持续的近半个月时间内,日军集结大量部队对驻守中条山的第四集团军发起进攻。驻守部队经过竭力抵抗,曾多次粉碎日军的进攻。然而,在守军的顽强抵抗下,主力部队得以突围,新兵团等却因无法及时突围而被敌军逼到黄河岸边,经过最后的血战,不愿被俘的将士们跳进黄河。

在“六·六战役”中,芮城县老庄村南窑、许家坡、方家一带,有1000余人跳入黄河,主要是96军177师的后勤人员、学兵队和部分溃退部队;芮城县陌南镇马家庄、沙窝渡、曲里的黄河滩和大沟南村黄土崖上,96军177师工兵营部分官兵和530旅、1057团败退官兵约500人扑入黄河或跳下悬崖为国尽忠,总计人数近3000。(来源于西北大学学者张恒的调查研究)



        而800人的数据,则是整个跳黄河人数的一部分。他们是一群孩子,年龄皆在16至18岁之间,入伍不到三个月。在牺牲了200多名年轻的生命后,其余800多人被逼到了黄河岸边180多米的高崖上,之后剩下的士兵才齐跳黄河。

2 陕军将士究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跳入黄河?

在整个“六·六战役”中,驻防于中条山的第四集团军虽然英勇抗击了日军的进攻,使得主力部队可以成功突围,但是距离主力部队较远的部队,则伤亡惨重,最后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大部分士兵牺牲在了战场上,而剩下的士兵在经过肉搏血战后,不愿被日本人俘虏,于是选择跳进黄河。

“六·六战役”,是第四集团军在中条山进行的最大规模,也是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此次战役成功粉碎日军对中条山地区的大规模进攻,这在战略上是成功的。参战将士无不拼劲全力,最后在拼命血战、退无可退的情况下才跳进黄河的战士们,为了不做亡国奴才纷纷就义。

启动寻找“中条山战役”的陕西老兵、老兵后人计划

本报对中条山战役前期的报道,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在许多后人和学者的努力下,“中条山”的真实情况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对长眠于中条山和黄河水中的英灵,也还给了他们公正的说法。仅通过部分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本报希望通过广大读者的帮助,将这段历史展现出来。

在山西中条山的抗日战场上,陕西军人在抗日斗争中功不可没,可这场战争的惨烈却鲜为人知。在采访、调查以及接触陝军后人之后,记者发现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参加过那场战役的现存老兵已经很少了,要还原当年那段历史也变得十分艰难。为了还原当年的历史,寻找那些还活着的老兵,本报向社会征集信息,寻找当年的参战老兵,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战事。

    联系电话:86253335     15664605908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09: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年前,被日军围困在绝壁之上的抗日部队“陕西楞娃”誓死不当俘虏,他们先跪天,再跪爹娘,高吼秦腔,扑向滚滚黄河。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大部分是来自陕西十七八岁的楞娃们,这不是传说,这是一幕久远而悲壮的历史。

在中条山战役中,到底有多少抗日英雄跳黄河?有人说800人,但是西北大学学者张恒考证是近3000名陕西勇士跳黄河。





“六·六战役”中,有多少英雄跳黄河?

有人说800人,专家考证是近3000人跳黄河

中条山下黄河边,“中条山抗日英雄跳黄河纪念碑”巍然屹立。清明时节,记者跟随中条山战役的陕军后人来到这里祭奠先辈。巍峨的中条山下是那波涛汹涌的黄河,当年在这里驻防的陕军,在弹尽粮绝、退无可退的情况下,不愿被日本人俘虏,选择跳进黄河。

“六·六战役”有多少抗日英雄跳黄河?有人说800人,西北大学学者考证是3000陕军勇士跳黄河。

“在1939年‘六·六战役’中,这支部队近3000陕军将士不愿向日本人投降,跳进黄河为国捐躯,写下抗日史上悲壮的一幕,而不是800人。”。西北大学学者张恒告诉记者。为了求证勇士跳黄河的数字,他在寻找众多老兵证人、查询大量史料,历时4年,行程数万里并多次到现场调查后,得出的结果是此次跳河殉国的烈士不是800人,而是近3000人。

“1939年6月6日(芒种)午后,芮城县老庄村南窑、许家坡、方家一带,有1000余人跳入黄河,主要是96军177师的后勤人员、学兵队和部分溃退部队;芮城县陌南镇马家庄、沙窝渡、曲里的黄河滩和大沟南村黄土崖上,96军177师工兵营部分官兵和530旅、1057团败退官兵约500人扑入黄河或跳下悬崖为国尽忠”,张恒介绍说。(西北大学学者张恒历时4年,行程数万里,完成大型纪实文本45万字的《黄河魂·中条钩沉录》)。

山西人眼中的陕军——“他们宁死不当俘虏,手挽手走进黄河”

记者在中条山一线的芮城、平陆等地采访的两天里,当地的村民或多或少都能说起当年的战争。在一些老人的眼里,那场战争或许只是他们儿时记忆的一部分,但他们对杨虎城带去的这只陕军部队无不充满崇敬。

3月31日,在中条山芮城、平陆一线的采访中,记者每到一处旧时战场祭坛时,都能看到附近的村民提老携幼前来祭奠,许多经历过战争的老人都能说出他们心中的陕军。“我只记得那时候在部队的驻地,他们 (陕军将士)对我们很好。这里立碑了,都是我们村民在帮着后人们打扫的”,在后人们在“后死碑”祭奠时,平陆县洪池乡西郑村的刘姓村民说。

在沙口村,那里的村民住在黄河边,而他们村边的黄河就是当年战士们不愿被俘而携手走下的地方。沙口村里经历过当年战争的人几乎已经没有了,但是现在的村民依然能讲述当年的战事。“他们就在这里,被日军逼得无路可退,他们宁死也不想当俘虏,然后就手挽手走到黄河里去了”,沙口村的村民这么说。

幸存老兵:回来时河上漂着尸体

1939年6月6日拂晓,日军集结在运城、安邑、解县的川岸二十师团和夏县牛导师团一部分兵力,配备山炮、野炮、各一个联队在空军山口部队30余驾飞机和炮火的掩护之下,分九路向中条山发起猛烈攻势。日军一方面对张茅公路以东的38军强攻牵制,主力则从张茅公路以西,向独立46旅及96军进行三面围攻。“这场战役敌军火力强大,只有赵寿山的38军在望原苦战,将敌击退,守住了阵地,其余各军阵地先后失手”,张恒说。

我黄河南岸守军面对突然变化的局势,向北岸敌人进行炮轰。同时赵寿山军长率领38军由张茅大道以东,李兴中率领96军由张茅大道以西,分别对敌人进行攻击,两面夹住打击敌人,最终敌人因伤亡巨大,无力支撑,退出中条山。

此役,因敌众我寡,强弱悬殊,浴血奋战而未能突出包围的部队将士们被日军逼到黄河边的土崖及岸边。将士们面对强敌,殊死拼杀。在弹尽粮绝后无退路的情况下,宁死不屈,相继跳崖、跳河或拥入、扑入黄河。据调查和文献记载,在芮城、平陆、夏县、垣曲黄河河面百余公里,遣体漂浮达三日之余。

在采访中,记者见到的当事老兵虽然寥寥无几,但当地的后人和老兵们对“六·六战役”的记忆却十分深刻。当时的老兵高凤梧说:“当时我刚好被派出去送信,回来的时候看到河上飘着的尸体,后来我才知道我们通信排在这个战役中几乎全部阵亡”。

中条山勇士绝大部分是“陕西楞娃”

通过这次跟随后人们清明扫墓的机会,记者再次进行了采访、调查。根据采访、调查和史料记载,记者将在中条山抗战的这支陕军部队的始末整理出来,现经过当年参战将士的后人认可,将这场战役中陝军的真“面目”展现出来。

“西安事变后,陕西省政府主席杨虎城(陕西蒲城人)被迫出国,孙蔚如(陕西长安人)接任,杨部第17路军被缩编为第38军,孙蔚如任军长”,张恒说。

1938年7月,孙部改编为第31军团,辖赵寿山38军和李兴中96军及直属教导、骑兵两个团,沿黄河对日作战。

1938年,冀察战区总司令卫立煌率部26万人进入,将中条山分为东西中三段,西段由孙蔚如第4集团军把守,中段由曾万钟第5集团军驻守,东段由刘茂恩第14集团军驻守。

11月,孙蔚如部辖赵寿山38军(陕)、李兴中96军(陕)、李家钰47军(川),开赴山西芮城、平陆中条山前线,3年里,他们英勇抗敌,3万余名将士牺牲2万余人,没有丢失一寸土地。尤其是1939年六六战役中,5000余名战士战死,其中近3000名官兵宁死不屈,相继跳崖、投河。

杨新铁介绍说:“陕军将士从1938年7月防守中条山两年多,以伤亡20000余人的代价,先后11次粉碎日军扫荡,致使敌人始终不能跨越黄河半步,从而确保了抗战大后方的安全,陕西人民也免遭日寇铁蹄蹂躏。1940年11月,第四集团军奉命离开中条山,调防河南”。

然而,半年后的中条山战役,1941年5月上旬至6月上旬,20天内全线失守,7万官兵罹难,8位将军被俘……

“正是杨虎城部队30000之众在中条山抗战前线与日寇浴血奋战,才阻止了日寇铁蹄践踏大西北,在一定意义上拯救了大西北和抗日战争。而这些将士大都是陕西楞娃。”西北大学学者张恒如是说。

杨虎城38军部队——“是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典范”

1984年11月17日,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部下发的《关于确定杨虎城部三十八军指战员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通知》中,明确说明:杨虎城部队三十八军是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典范。

后人们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当时抗日战争的真实情况还原出来,让世人了解在那时抗日爱国将士们为守护国家所做的一切。“同样作为陕军,那个时候中国敏感词过滤的李兴中的96军在中条山也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后人如是说。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09: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30余老兵后人中条山祭奠 儿帮亡父完成心愿


   又是一年清明时,昨日30多名原国民革命军17路军后人和近百名志愿者来到山西省芮城县境内的中条山,祭奠当年在这里浴血保国、血染山河的抗日先烈,在当时的抗日战场和掩埋先烈的地方,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寄托对先烈们的哀思。中条山,西起晋南永济,与陕西相望,东起豫北济源、孟县,同太行山相连。

清明将至,31日,原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的30多名后人和近百名志愿者来到山西省芮城县境内的中条山,祭奠当年在这里浴血保国的抗日先烈。后人们在当时的抗日战场和掩埋先烈的地方,用自己的方式寄托对先烈们的哀思。

昨日,记者跟随原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的30余后人来到山西芮城的“六·六战役”纪念园。在这里,由海外华人捐资建筑的“六·六战役”纪念碑刚刚落成,是17路军寄托哀思的必到之处。从纪念碑最外围的楼梯到纪念碑顶一共19.39米,取意“六·六战役”爆发于1939年。2010年清明在西北大学教授张恒和后人们的共同努力下,海外华人和芮城县政府的支持下,“中条山抗日英雄跳黄河殉国纪念碑”终于座落在当年的战场边。





在来到山西中条山一线,后人们的表情变得凝重。在当时的几个主要的战场,后人们听着当地老人们讲述过去的战事,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祭奠着先烈。

下午15时,在后死碑前,平陆县洪池乡西郑村的村民早早的等在那里,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当年战士们的敬意。后死碑上刻下的字,虽然已变得模糊,但是依然可以看到先烈们的影子。后死碑的周围,干干净净,这都是当地村民义务打扫。79岁的村民刘黑娃说:“打仗的时候,我还是小娃娃,还不知道什么叫怕,看着炮弹在那边炸开了。后来长大了,才知道怕,想起当时的战士们,真是挺惨的”。

下午18时,后人们来到当时最惨烈的战场,黄河边的战场。所在地,沙口村的村民早已摆下祭坛,在当年的战场等待着后人们的到来。在他们心里,部队当年在这里浴血奋战的回忆难以磨灭。无论多大年纪的当地人,都能说出当年的场景。“我爹给我讲的,当年就在这黄河边,战士们打的特别惨。最后战士们手拉手,走进黄河”,一位当地的老人说。

新闻特写

获救老兵之子与恩人之女相见

幸存老兵曾获当地村民相救

当年战役中幸存的老兵陈志清因为在战场上得到了当地村民杨继周的帮助,幸存了下来。但是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两位老人未能在战后重逢。现在两位老人都驾鹤西去,但他们的后代却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相遇。

在“六·六战役”爆发后的第二天,正值日军清理战场,当地村民杨继周在上山佯装割草,想看看还有没有幸存战士时,发现了满身是血的幸存者陈志清。由于时间紧迫,杨继周立即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来,换给了陈志清。在告诉了陈志清“过了河就到陕西”之后,他将自己随身携带的干粮全部给了陈志清,自己赤裸着身子躲在草丛里,等待天黑,在天黑之后,偷偷摸索回了家。

老人的遗愿后人实现了

在2010年,为“六·六战役”立碑的时候,有一位老妇在纪念碑旁发苹果。当时随队的志愿者张国柱注意到这位老妇,并上前问道:“苹果要钱吗”?老妇回答:“给17路军后人的苹果不要钱”。随后,张国柱便与老妇聊天,在聊天中得知,老妇名叫杨春生,她的父亲当年救过一位陕军战士,而老妇的父亲临终时,唯一的遗憾就是在战争结束后,没有再见过当年的陕军战士。

张国柱在得知这一信息后,开始在陕西寻找当年的陕军战士的行动。没过多久,张国柱找到了当年陕军战士的儿子陈忠岳。陈忠岳也道出了当年父亲的心愿,就是找到曾经救过自己一命的恩人。随后,张国柱立刻安排两位后人见面。

俩后人共祭中条山先烈

昨日,当两位后人再次相见之时,他们在纪念碑下一起祭拜了牺牲在中条山的先烈。杨春生说:“自从纪念碑建好以后,我就开始在这里做义务的清洁。那一年要不是听说这里要修纪念碑,我也不会来,也就找不到当年我爸救过的人了”。在两人分别后,陈忠岳告诉记者:“当年我父亲的心愿就是找到救过他的恩人,现如今恩人已经西去,而我找到了他的后人。如果春生有需要,我会尽我所能帮助她”。

背景资料

中条山——被视为抗战时期

“关系国家安危之要地”

中条山,西起晋南永济与陕西相望,东迄豫北济源、孟县同太行山相连,其拥有的重要战略位置。对我方来说,占之,即可以此为根据地,瞰制豫北、晋南,屏蔽洛阳、潼关。进能扰乱敌后,牵制日军兵力;退可凭险据守,积极防御,配合整个抗日战场。就日方而言,得之,即占据了南进北侵的重要“桥头堡”,既可渡河南下,问津陇海,侵夺中原;又可北上与其在山西的主要占领地相连接,解除心腹之患,改善华北占领区的治安状况。所以,中条山地区被视为抗日战争时期“关系国家安危之要地”。

鲜为人知的“六·六战役”

1939年6月6日,中条山战役中最惨烈的“六·六”血战拉开序幕。

1938年7月,孙蔚如部全部开赴晋南中条山抗日前线。这支军队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近三年,先后粉碎了日军的11次大扫荡,其中,以“血战永济”、“六·六战役”、“望原会战”最为惨烈悲壮!在“六·六战役”中,177师新兵团有800多名壮士因弹尽粮绝,被日军逼上黄河崖边,高呼口号,集体跳崖,全部壮烈牺牲,无一人投降被俘,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吞山河的生命绝唱。第4集团军(原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有2.1万人牺牲在中条山下、黄河岸边,而日军也始终未能越过黄河,进入西北。



发表于 2012-4-7 17: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视剧《关中男人》就是讲的中条山战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