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057|回复: 2

终南山为何多隐士?“天下修道,终南为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4 1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终南山为何多隐士?“天下修道,终南为冠”。历史上不少名人都曾做过“终南隐士”。
         “天下修道,终南为冠”。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修道胜地,它既是佛教的策源地也是道教的发祥地。终南山为世人所瞩目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的“隐士文化”,终南山自古就有隐逸的传统。中国历史上的不少名人都曾做过“终南隐士”。
        相传西周的开国元勋姜子牙,入朝前就曾在终南山的磻溪谷中隐居,他用一个无钩之钓,引起周文王的注意,后以八十高龄出山,结束隐逸生涯,辅佐武王伐纣,建功立业,成为一代名相;秦末汉初,有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角里四位先生,年皆八旬有余,须眉全白,时称“四皓”,先隐居商山,后隐居终南,终成大业;“汉初三杰”的张良功成身退后“辟谷”于终南山南麓的紫柏山,得以善终;晋时的王嘉、隋唐五代的新罗人金可记、药王孙思邈、仙家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以及金元时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明清时江本实等都曾隐居终南山。终南山历史上高僧辈出,缁素云集,出现过智正、静渊、普安、静蔼、灵裕、虚云等多位高僧大德,然而终南山却始终不太被现代人所重视。直到美国著名汉学家比尔·波特的一部《空谷幽兰》横空出世,更多的国人才知我们的终南山竟然还有着如此的魅力与价值,简直可与希腊的奥林匹斯山相媲美。

1.jpg
     如今,终南山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为数不多的、还存在隐士的地方。每年都有不少人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在此隐居修行。据不完全统计,终南山现有约三百到四百名隐士。这些人来自全国各地,此外,还有我国台湾、日本、韩国的修行者。这些隐士有的是来学佛问道,有的是为了练气养身,有的仅仅只是找一处清净的地方读书做学问。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选择来终南山隐居呢?终南山与其它地方相比又有着怎样的奥秘呢?

     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委员、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西安市佛教协会会长、长安兴教寺方丈常明大和尚说:“自从佛教传到中国以后,人们一直就来终南山修行。甚至中国南方的和尚和尼师也来这儿修行。他们待上三五年,然后回到南方,建立自己的修行中心。这儿是为法出家的和尚和尼师来的地方。修行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事情。你要花费很多年时间,才能真正有所得。这不容易。但是来这儿修行的人都不怕苦。这正是他们来这儿的原因。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这座山里开悟了,还有很多人继续修行,将来会成为大师。在现代,虚云和印法曾经住过嘉五台;印光和来果住过南五台。这儿是他们开悟的地方。每个人都知道这些山是修行的好地方。这就是我选择它们的原因。”

     原西安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香积寺方丈续洞老和尚先后卓锡于户县大圆寺、草堂寺、西安卧龙寺、终南山大茅蓬(西林寺)、观音洞、仙人岔、圣寿寺,历经世事云烟,对于终南山可谓了然于心。大和尚说:“最初的和尚们来中国的时候,他们就定居在终南山里。而且中国的绝大多数大师都曾经在终南山修行。但那是过去的事。现在这么多出家人仍然来终南山的原因是,这里还很容易找到一个隐居的地方。还有,这一带仍然有很多在家人,愿意供养来修行的人。”
2.jpg


     原终南大茅蓬住持德三说:“对于一个出家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精神上的修炼,为此他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这座山很安静。在中国,我们有几座山,大多数和尚都是为了修行去那里的。这儿就是其中的一座。在这里,出家人修行要靠自己。自唐朝以来,这一带就已经成为那些想致力于宗教修行的人汇集的中心。”

     中国佛教协会理事、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观音禅院住持果宣法师说:“终南山是儒释道三教文化的发祥地。隐士文化十分发达,特别是隋唐时期。终南山历史上的隐士主要有三种人,一种是不愿意跟新政权合作的士大夫;一种是躲避战乱的逸民。再有一种就是看开放下的人。”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弟子、终南山佛教律宗祖庭净业寺住持本如法师说:“终南山北抵黄河,南依长江,西遥昆仑,东指大海。祖师大德,多聚于此。站在终南山上,望长安红尘滚滚,繁华如梦。看秦岭层峦叠嶂,古刹钟声。背后是山,眼前是佛,本如如本,修道养佛。现在有人说,终南山是西安(或陕西)的后花园。我认为这个认识不够。终南山是中国人心目中的一座山,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终南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山脉脊梁,中国文化的精神在终南山。终南山是清净的家园。我自己在这里住山感到很受用,有真切的身心感受。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愿意来终南山隐居?四点原因:一、青城山幽,峨眉山秀,黄山奇,华山险,泰山雄伟,终南山王者之气。王者之气为道气。天下修行,终南为冠。二、终南山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这对修行很重要。三、终南山”精气神“俱足。四、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有隐士传统,许多人是‘慕道’而来。”



     终南山观音禅寺住持悟宣法师曾在终南山石砭峪的梅花洞修炼三年,可谓是当代终南隐士的一个代表,对于隐居修行,他有着自己切身的体会。他说:“出家人住山,主要是寻求一种环境,一种没有外界干扰的环境。南方的山秀气,但藏不住人,摩托车可以直接开进去。更重要的是南方的山多半潮湿温热,且蚊虫多,不适宜隐居。东北的山太高,但黄鼠狼成精,缺乏圣人教化。终南山不一样。终南山能藏住人。终南山的吸引力在于它有‘道’。虽然道在一切处,但终南山的道容易被领悟、被感受、被吸收。终南山有一种‘气场’,能直通人心。另外,终南山有灵气,可以代表华夏文化之灵性。”

     原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许力工居士说:“终南山里有隐士,至少已经三千年了。但是隐士有几种:道教隐士、佛教隐士、知识分子隐士。知识分子隐士,为了学习或写作,他们喜欢安静和孤独。已经有很多人隐居在终南山里,有些是出于社会原因,有些是宗教原因,有些则是出于做学问的原因。

     长安终南山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心一居士说:“不破本参不住山,不破冲关不闭关。终南山之所以云集如此众多向道之士,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终南山的地理位置与山林环境独特。‘天之中,都之南,故名中南,亦称终南’,长江黄河分水岭,是我国地理气候的南北分界线,山大沟深,水源充沛,林木茂密,野果满山,而且四季分明,气候干燥,为山居生活提供了理想的客观环境;第二,终南山住山的传统长期保持,未有间断。从隋末静霭率领徒众入终南锡谷隐居并建七十二茅蓬至今,住山隐居修道之风从未间断,或为避嚣静志,或为躲法难,或闭关取证,或隐迹,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茅蓬岩洞林立,承传未有间断,有利于修道者建立信心,也便于相互切磋学习;其三,终南山的山民有护持住山者的良好风气。在终南山搭建一处茅蓬,往往会得到当地山民的支持,因为,终南山住山的风气很盛,当地老百姓见惯不怪,林业部门也不会过度干涉。据一位参访过全国各地道场的法师讲,如今,像终南山这样可以随意搭建茅蓬而无人干涉的现象,恐怕仅剩终南山了。可见,终南山的人文环境为住山者提供了基本保障。”

     一位跟踪关注终南文化多年的终南文化爱好者说:“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有隐士传统。终南山的隐士规格很高,一般都是国师级;而且,终南山有所谓的‘秘境’,在这里修道易成,因为终南山有‘加持力’。”

     与古代那些以入仕为目的假隐者不同,当今终南山中的隐士,多数是真正的隐士,他们隐居不是为了求官、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修身弘法,为了摆脱世俗的纠缠和污染、以获得心灵的纯洁和宁静,为了了悟生命和自然的真谛,使灵魂得以净化和升华。

《空谷幽兰》有个副题"寻访当代中国隐士",是美国汉学家比尔。
3.jpg
《空谷幽兰》,(美)比尔·波特著,
明洁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10月版,29.80 元。
  《空谷幽兰》有个副题"寻访当代中国隐士",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写的一部关于中国的"寻隐之旅".由一个美国人来写当代中国的隐士,着实显得有点突兀,然而,在当今手机号码都要由寺庙方丈来开光的时代,我们有多少人会相信中国真的还有隐士的存在?
  但是比尔。波特相信有。波特(赤松居士)是美国当代著名汉学家,从1970年代起,他开始生活在台湾和香港,并在一个山村里过了三年"天亮前起来诵经,夜晚听钟声"的隐居生活,对中国古代隐士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以"赤松"为笔名翻译出版了《寒山诗集》、《石屋山居诗集》和《菩提达摩禅法》等英文著作。台湾毕竟偏居一隅,他想到大陆来寻访当代隐士时,但是马英九对他说,大陆的隐士连同真正的出家人早就没有了。台湾的和尚也向他保证说,中国隐士已经不复存在了,经过一个世纪的革命、战争之后,他们怎么还能够存在呢?
  比尔。波特却是个执着之人,1989年之后,他踏足大陆到处旅行,此后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风土文物的书籍和游记。
  《空谷幽兰》是比尔。波特著作中最广为人知的一本。他与摄影师史蒂芬一道,踏上了去往终南山的路途,寻访当代中国隐士,出版之后曾在欧美掀起了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在自序中他写道:"当台湾有人告诉我中国大陆不但没有人修行,隐士传统也不复存在时,我决定亲自去弄个明白。不久之后,我发现隐士传统不仅存在得很好,而且是中国社会很有活力的部分,我觉得必须把这个情况介绍给西方人。这就是我写作本书的缘由。"
  波特说,"在美国,隐士只是那些喜欢自个儿待着的人,往往都有点神经质。但是,在中国,我发现隐士往往是社会的精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的确,在中国文化史上,不管何朝何代,对隐士的尊崇是始终如一的。《史记》的第一个列传讲的就是隐居在首阳山、饿死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之后的史书中的《逸民传》、《隐逸传》、《高逸传》、《高士传》、《真隐传》,称呼不一,但都是为同一类人立传。事实上,隐士一词,究竟确指为何,一直没有人做出过明确的解释,类似的称呼还有"幽人"、"逸士"、"逸民"、"高士"等。隐士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流传就那么存在了,他们在城墙外,在大山里,"他们与时代脱节,却并不与季节脱节;他们弃中原之尘埃而取高山之烟霞;他们历史悠久,而又默默无闻".比尔。波特寻的正是这种已经逐渐在萎缩并趋于消逝的文化传统与人群。
  虽然有"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一说,但显然"大隐"的定义更为宽泛与模糊,比尔。波特的寻访之旅是冲着"小隐"们去的。
  在福建太姥山,他遇到一位85岁的老和尚,在山上隐居了50年,竟然反复问他:你提到的那个毛主席是谁?这岂不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又一个生动版本?
  比尔。波特无意中听到却最终选取了终南山作为自己的主要寻访之地。他相信语言学家杜而未的说法:终南与昆仑是两个同源词,都来源于"月亮山"的意思,而中国最早的宗教通过"不死"(以月亮的盈亏来体现)的概念,在生死之间的暗河上架起一座桥的,正是昆仑——终南这列山脉,此地也成为某些人试图接近月亮的神德和力量根源的地方。波特的方向显然没有偏失,他在观音山上见到的圆照比丘尼、草堂寺中的宏林老和尚,后来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的任法融……这些人的存在,都让他感触到中国古代隐逸传统仍在延续。
  不过,以我看来,可能用"修行者"来形容这一群在山林里独自修行的僧人和道士会更为合适?传统意义上的隐士,恐怕更主要指向的是那些隐居山林的文人雅士,而僧道本身就是出家人,自然是远离尘嚣,二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空谷幽兰》的副题应该叫"寻访中国当代修行者"会更为合适?此为求疵之想,未有机会当面请教赤松居士,不知他以为然否。



该帖已经同步到记事狗微博 散淡全真的微博
发表于 2012-9-4 16: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终南山美哉,瑞气横生,神韵十足,美哉中南。
发表于 2013-1-12 16: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