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496|回复: 2

[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 对联词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7 09: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目录
1.对联辞典
2.术语
3.玻璃字库
4.入声字表
5.马蹄韵



对联辞典 
【对联】亦称楹联,我国传统上特有的文学体裁,与汉字有密切关系,其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春联】指为庆贺新春佳节而作的楹联。 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婚联】又称喜联,是嫁娶的专用联语。例:琴和瑟静/花好月圆

  【寿联】为祝贺生日而作的楹联。例: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挽联】系由挽词演变而来,用于哀悼死者的楹联,例:哭公只有泪/提笔竟无言

  【灯联】指贴挂在灯上的联语。例: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言志联】悬于书房、卧堂等环境表示主人家抱负等楹联。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名胜联】指专为某一名胜古迹撰写、镌刻的楹联。例: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杭州冷泉亭)

  【行业联】专为行业特点所撰写的楹联,起着行业广告的作用。例:虽然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理发)

  【交际联】指人们用作酬赠交谊的楹联。例: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书画联】指题写在绘画作品上的联语。根据画面上的内容题上切合画面的楹联。
  例:未出竹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李苦禅题竹)

  【四声】四声与平仄关系密切,平仄包括了四声
  1.古音四声分平、上、去、入(例句:天、子、万、福,详情请参考王力《诗词格律》)
  2.今音四声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例句:妈、麻、马、骂)

  【平仄】古人作诗区分汉语声调的一种术语。仄通[侧],即不平之意。
  1.古音平仄:其中将“平”归划为平声调,“上、去、入”三声全部划分为仄声调
  2.今音平仄:“阴平、阳平”俱归划为平声调,“上声、去声”俱归划为仄声调

  【对仗】上下联两个词语之间的概念相当,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称、平仄相当。
  例: 黑/白 长/短 男/女 天/地

  【正格】无绝对定义,大致可用二点说明(专指联格)
  1.严格要求用字的平仄合符格律,对仗工整协调,上下联相应词句成对
  2.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不相同者

  【变格】亦无绝对定义,用三点说明(专指联格)
  1.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的楹联
  2.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相同者
  3.无情对、当句对等等一般视为变格

  【短联】无硬性规定,一般指上下联字数四至十一字的联语

  【长联】亦无硬性规定,一般指上下联字数各达十二字或以上的联语

  【片玉】只有上联而长时间无下联的称为片玉(参看绝对),举二例如下
  1.食包包食饱:酒楼联, 同时加入[叠字]、[反复]、[转类]、[拆拼]、[顶真]几个技巧。
  转类:由一个字由一类活用到另一类。如第一个包作名词,第二个包作动词(保正)
  2.鹅儿不食草菓: 一医师联,“鹅儿不食草”为药名,“草菓”又是药名

  【合壁】或称“双壁”,指将“片玉”之联对上。

  【绝对】对联中所谓的“绝对”有两重意思:
  1.指对联在技巧上用词上空前绝后的好,甚至无与伦比的地步。
  2.谓之联中的出句奇巧新颖到无人对出的地步,常被人称为绝对(或称片玉)

  【正对】亦叫同类对,宽对,指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互为关联,互为补充
  例: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反对】指上下联的内容相反,亦称工对,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比,造成楹联强烈艺术效果。
  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串对】亦称流水对。即上下联意思顺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联贯而下的联语
  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自对】亦称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和下联自身之中(句中)也存在对仗。
  例:桂馥兰芬,水流山静/花明柳媚,月朗风清(其中桂馥兰芬与水流山静相对,亦与花明柳媚相对)

  【无情对】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上)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上)却并不相关,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
  例句: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 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

  【合掌】联律禁忌之一,指上下联中内容词性雷同,平仄雷同,意义雷同。概念雷同
  例: 碧/翠,白/素 红/赤 孤/独 中国/神州

  【孤平】联律禁忌之一,指五言或五言以上句子中,只有一个平声字
  例: [山]静似太古

  【孤仄】联律禁忌之一,指五言或五言以上句子中,只有一个仄声字
  例:花重[锦]官城 [注:假设此句作为对联时]

  【三平尾】联律禁忌之一,指五言或五言以上句子中末尾三字俱为平声
  例:报得[三春晖] [注:假设此句作为对联时]

  【三仄尾】联律禁忌之一,指五言或五言以上句子中末尾三字俱为仄声
  例:推窗[引月卧]

  【重字】联律禁忌之一,分为几点说明
  1.同位重字:指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
  例:“法[界]”对“世[界]”
  2.异位重字:指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
  例:陶匠抟泥,掌中[观]果/樵夫[观]弈,梦里入槐
  3.异位互重:比较特殊,允许适当使用。
  例:[万]法[一]心,[空]不异[色]/[一]心[万]法,[色]即是[空]
  4.虚字相重:允许适当虚字相重(如之乎者也)
  例: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切】楹联写作专用术语,指撰联时上下联内容完全切合客观事实、现象,难以引申移作它处使用。
  例: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云 (居庸关联/切地) 平地忽堆三尺雪/四时长吼半空雷(济南趵突泉/切景)

  【叠字法】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的方法。
  例: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反复法】指将同样一个字或几个字在楹联中隔句运用或者重复运用的方法。
  例:开关早,关关迟,迎过客过关/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复叠法】指同一联语中,既用复字又用叠字的方法。
  例: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

  【顶真法】又叫联珠法,指上下联为复句的联中,每句句尾词均为下句的句首字词,如同串珠。
  1.句与句联珠:例:水[车][车]水
  2.词与词联珠:例:水车车[水],[水]随车

  【拆拼法】将楹联中的汉字的形体分拆或合拼的方法。
  1.分拆:将汉字形体依顺序分拆成若干字。例句:[鸿]为(江边鸟)/[蚕]是(天下虫)
  2.合拼:将字与字或字与偏旁部首组合成其他字。例句:(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鍾>
  3.复合:将分拆与合拼同时使用的技巧 例:孔<夫>子,孟<夫>子,(二人)皆<仁>者也

  【加减法】将某副楹联出于特殊需要增加或减去一些字词或笔划组成新的楹联方法
  1.加字: 例: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 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2.减字: 例: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挽联) 流水夕阳千古/春露秋霜百年(婚联)

  【设问法】一种将设问的方式来代替平铺直叙的写作楹联方法
  1.设问作答: 例: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贪官!
  2.设问求答: 例: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居后,小子本儒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后!
  3.设问不答: 例:磨砺以顺,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子手段如何?

  【谐音法】一种利用字词同音的特点,便联语语意双关,能作出表面意思与深层意思的制联方法
  例: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利用当庆、且狂谐锣鼓之声)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利用荷、藕、杏、梅与何、偶、幸、媒谐音)

  【多音法】利用汉字多音多义,词义通假的特点,造成一个字在联中音调变化的方法
  例:好[hao上声]读书不好[hao去声]读书/好[hao去声]读书不好[hao上声]读书
  例:长[chang阳平]长[zhang上声]长[chang阳平]长[chang阳平]长[zhang上声]
  行[hang阳平]行[xing阳平]行[hang阳平]行[hang阳平]行[xing阳平]

  【同音异字】把一个或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运用于联语中的一种方法
  1.同音异字叠韵连用: 例:[饥鸡][盗稻][童筒]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2.同音异字、双声、叠韵间用: 例:[嫂扫]乱柴,呼[叔束]/[姨移]破桶,叫[姑箍]
  3.同音异字间用: 例: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漏字法】在特定场合下,在联语创作中故意漏写某字,借助漏写的字表达创作主旨的一种方法
  例:未必逢凶化/何曾起死回 [故意隐吉,生二字,来嘲讽叫吉生的庸医]

  【制谜法】使创作的楹联能表达某种特定的意图,在楹联中不直说而隐寓于上下联语的方法
  1.联中隐物: 例:万顷波涛乘骑过/不胜将军弃甲逃[上意指“海马”,下意指败将(酱)]
  2.联中隐事: 例:雄鸡、鲤鱼、猪婆肉/香菇、木耳、曲子耙[都是温补的“大发”食品,意指开门大发]
  3.联中隐物指事: 例: 数声吹起湘江月/一枕招来巫峡云[上指笛、下指梦]

  【两读法】一种利用标点符号的修辞功能,经过精心构思,造成两种读法不同,联意相反的方法
  例: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 相传此联为明代学者祝枝山为一店主人所作,店主人读成“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因而大为不悦,祝微笑对他说你读错了,应该读成: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回文法】使联语上下顺顺读、倒读皆能成联且贴切而不混乱的一种写作方法。
  1.上下联都可以顺读、倒读、联意不变: 例:处处红花红处处/翩翩绿叶绿翩翩
  2.上下联顺读、倒读,联意不一: 例:风送红香花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天连碧树春滋雨/地满红香花送风
  3.下联是上联的倒读: 例: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集引法】即摘取或引用别人的诗词曲赋句、碑文、格言、成语等等构成新的意境的创联方法
  1.集诗句: 例: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前为王维诗,后为李白诗]
  2.集词句: 例:风吹皱一池春水/浪淘尽千古英雄[前句为南唐冯正中词,后句北宋苏轼词]
  3.集格言: 例:久病始求药误/衰年方悔读书迟
  4.集成语: 例:沧海横流,云蒸霞蔚/春风得意,人寿年丰
  5.集书名: 例:《虎符》《孔雀胆》/《龙种》《凤凰城》
  6.集人名: 例:孙行者/祖冲之
  7.集药名: 例:[白头翁][牵牛]耕[熟地]/[女贞子][打马]过[淮山]

  【借代法】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借代》中说:“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
  例:家有万金不算富/命有五子还是孤 [千金代指一女,万金即十女,女婿算"半个子"则十女有五子]

  【双关法】以一个词语同时关顺着两种不同事物的制联方法叫双关法。
  例1:虚心成大器/劲节见奇才 [竹器店联,虚心、劲节皆双关]
  例2:不历几番锻炼/怎成一段锋芒 [刀具店对联]

  【比喻法】用打比方法去制作楹联,最为人们所熟知乐用
  例: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拟人法】把某些没有生命力的事物表现成为有生命力的人的语言或行为,借物抒情的方法
  例: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臣

  【映衬法】创作主题不用正面描写,而是借助旁的事物从侧面或反面去显示出来的一种方法
  例:鼠因粮绝潜踪去/犬为家贫放胆眠 [一书生表示家贫如洗之联]

  【夸张法】借助丰富的想象,言过其实,以达到某种形象的艺术效果的作联方法
  例:吸来江水煮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镶嵌法】指将特定的汉字巧妙而自然地嵌入上下联语中的方法




  • 镶嵌法范围极为广泛,计有气节、姓字、数字、方位、药名、年号、名称等等不再细论

  A.整嵌:将要镶嵌的名称在每一联中占个位置,不能拆开,使其具有整体性。
  例:[多闻]正法,以[广目]光/[增长]善根,而[持国]土(四大金刚)
  B.横嵌:将要镶嵌的名称,予以分拆后镶嵌于一联之内的方式
  C.坚嵌:将要镶嵌的名称,分别嵌于上、下联中的格式。举十例如下:
  1.鹤顶格:将所嵌之字,按照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下两句开头位置
  例:[桂]子飘香清肺腑/[林]荫夹道悦宾朋
  2.燕颔格:将所嵌之字,按其前后顺序分别镶嵌在联语上下两句的第二个字的位置
  例:丹[桂]虬枝欺鬼斧/琼[林]洞府仗神工
  3.鸢肩格:将所嵌之字,按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三个字的位置
  例:喜斟[桂]洒延嘉客/笑饮[林]泉涤俗襟
  4.蜂腰格:将所嵌之字,按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四个字的位置
  例:森然八[桂]甲天下/宛尔千[林]隐洞中
  5.鹤膝格:将所嵌之字,按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五个字的位置
  例:吟诗共醉[桂]花洒/览胜同披[林]壑风
  6.凫胫格:将所嵌之字,按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六个字的位置
  例:此地常招折[桂]手/今朝独有植[林]心
  7.雁足格:将所嵌之字,按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七个字的位置
  例:拿云有志攀丹[桂]/射月无弓挂绿[林]
  8.魁斗格:将所嵌之字,按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联之首下联之尾的位置
  例:[小]楼一夜听春雨/姐妹花开月月[红] [镶人名小红]
  9.蝉联格:将所嵌之字,按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上联之尾与下联之首语的位置
  例:香如兰蕙温如[玉]/[云]想衣裳花想容 [镶人名玉云]
  10.碎锦格:将所嵌之字,不拘任何位置分别镶嵌于上下联中
  例:[四]壁图书[三]尺剑/半月行[李]一[张]琴 [镶人名张三,李四]
  D.递嵌:将一个名称顺序在上下联中横嵌一部分,使上下联横嵌名合称起来才成系统的方式
  例:[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E.叠嵌: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称交叉重叠地镶嵌于联语中的一种方式。
  例:[冬]夜灯下,[夏]候氏读《[春秋]传》/[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 春秋一作四季之春秋,一作书名中的春秋。北西亦然

  F.暗嵌:指将要镶嵌之名改变形式镶嵌于联中的一种方式
  例:[少目]焉能评文字/[欠金]岂可望功名 [镶省,钦二字]




  • 清朝乾隆年间,直隶学政吴省钦主持乡试,贪脏受贿,录取不才,故有人作此联讽之

  G.对嵌:指在上下联中均重复镶嵌名称的一种镶嵌方式
  例:[易君左]闲话扬州,惹起扬州闲话,[易君左]矣/[林子超]主席国府,联任国府主席,[林子超]然
  H.单嵌:顾名思义,就是只嵌名称于上联或者下联中的一种方式
  例:人自玉堂来,使亦称仙原不俗/神从金马至,[民]能使[富]莫忧贫(镶富民)

  I.顺嵌:指将名称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镶嵌于联中的一种方式
  例:[苏东坡]西[游赤壁]/[湖南客]小[住黄州] [镶苏东坡游赤壁,湖南客住黄州]

  J.反嵌:指将名称不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镶嵌
  例:[北]雁[南]飞,双翅[东西]分[上下]/[前]车后[辙],两轮[左右]走[高低]

  K.综合嵌:将上述几种镶嵌方法的综合运用
  例:[韩愈]送穷,[刘伶]醉[酒]
  [江淹]作赋,[王粲]登[楼]
    题韩江酒楼联




  • 唐.韩愈:有《送穷文》名篇。晋.刘伶:嗜酒闻名天下。
    五代南朝梁.江淹:长于作赋。汉末.王粲:建安七子一,《登楼赋》为其名作。 联中运用整嵌和坚嵌两种方法,除用四文豪名字、作品典故外,另不露痕迹兼收了[鹤顶]和[雁尾]格组成韩江酒楼这四个字。

  【综合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特殊写作手法的综合运用的作联方法,特别见于长联使用
  1.用典与镶嵌的综合运用: 例: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




  • 上联的“六君子”是中药汤头名。袁世凯在称帝前,杨度等六君子拥他为王,下联的“二陈汤”也是中药汤头名,实际上又指陈树藩、陈宦原为袁亲信,后见大势不妙。又“独立”成了袁的“送终药”。

  2.漏字与谐音的综合运用 例: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




  • 清朝某中堂大人当过明朝官,后投李自成,李失败后又摇身一变,为清朝官吏,时人写一联讽之,上联有意漏写八字,隐含忘(王)八,上联故意漏写耻字,寓“无耻”之意。



术语



上联 对联的前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先为上,故先书的部分为上联。上联一般以仄声字结尾(亦有极少用平声字者)。其张贴、悬挂、镌刻的位置,应在读者面对方向的右侧。上联又称出句、上支、上比、对公、对头……。

  出句 先出而令人后对的句子,多用于应对。一般指上联,但根据收尾字平仄声判断,有的则为“下联”,如出句“三光日月星”(平声尾,应是下联)。

  出对 先出的半副对联。为应对中的用语,多为上联,个别时为下联。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四·对对难》:“吾郡有师弟同赴省试,至武林关,天晚关闭,师出对曰:‘开关迟,关关早,阻过客过关。’弟应声曰:‘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对公 即上联。林芳胜等《古今对联荟萃》:“上联……还有人称作‘对公’……”。参见上联条。

  下联 对联的后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后为下,故后书的部分为下联。下联一般以平声字结尾(亦有极少用仄声字者)。其张贴、悬挂、镌刻的位置,应在读者面对方向的左侧。下联又称对句、下支、下比、对母、对尾……。

  对对 ①后对的半副对联。为应对中常用语。多为下联,个别时为上联。②对成句子之意,前一“对”字为动词,组成动宾结构的词语。《对类引端》:“对对者,整对出比之字与意也。出比三字五字,则以三字五字对之,出比七字以至十余字,则以七字十余字对之,如门之一对,履之一对,袜之一对。务使长短相齐、广狭相等,不容有铢黍之讹,故谓之对对。”

  全联 犹言“上下联”。吕云彪《楹联作法》:“全联之平仄,须处处调和顺达。”

  半联 半副对联,指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产生半联的原因,一是历史久远,其中的半副联实物下落不明,而又不见原文记载;二是有影响的绝对,尚未征得好的结果。近代著名半联较多,如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阴谋的“本庄满清平,打出二张一万。”

  单联 ①即半联(上联,或下联)。②与套联相对,称一副联为单联。常江《中国对联谭概》:“上联(出句)、下联(对句)合为一联,表述一个完整的意思,可称之‘单联’”。

  套联 由两副以上对联构成的内容相关、字数相等、同时用于同地的一组对联。常江《中国对联谭概》:“在某些情况下,作者难以用一副对联把意思说完,不得不同时创作两副或两副以上的单联。我把这种现象叫做‘套联’。”套联与单联相对而言,数量极少。清人王续曾为北京“天源酱园”四字“作注”:“天高地厚千年业,源远流长万载基,酱佐盐梅调鼎鼐,园临长安胜蓬莱。”这实为一组套联,即“天高”句、“源远”句为一联,“酱佐”句、“园临”句为另一联。

  支 一源分流曰支。《新唐书·骠国传》:“海行五日,至佛代国,有江,支流三百六十。”取其意,对联分为两支,上联称上支,下联称下支。

  比 本指并列部分,在对联中可表示为“支”,即上联或下联。陈方镛《楹联新语》:“长联最不易着笔,凡气势未足,无甚意识之辈,每难免堆砌支离,间有句调似时文者,虽制成两大比,熟极如流,亦奚足取。”

  副 ①量词单位,器物“一对”或“一套”。取其“一对”的含意,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古时表为“幅”,因“幅”之意常为单数(一),现已不用。②次要的。③符合,相称。

  言 ①字。诗体的“言”以每一句的字数计算,如五言、七言……对联则以上联(或下联)的字数计算,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七言。长句,尤其是长联,一般称字,而不论言,如昆明大观楼长联称百八十字联,而不称九十言联。②话,言论。如集禊帖字联:“极陈万言古今尽;俯视一气天地间。”③讲,说。如巧对:“鹦鹉能言难似凤;蜘蛛虽巧不如蚕。”

  字 ①文字。《说文解字·叙》:“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对联有“集字”一法。②文字的数量。一副对联的字数为全联文字数量的总和。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八字;“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十四字;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一百八十字。③人的表字。如梁章钜,字闳中,一字茝林。

  扁 通匾,同额,常连用称匾额。清·梁章钜《楹联丛话》:“抚桂林时,东偏有怀清堂,为百文敏公题扁。”

  颜 即题匾额处,门楣。《新唐书·马燧传》:“勒石起义堂,帝榜其颜以宠之。”

  额 悬于门屏之上的牌匾。南朝宋·羊欣《笔阵图》:“前汉萧何善篆籀,为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题其额。”

  幛 用于喜庆、哀挽等场合的交际礼品,有喜幛、寿幛(祭幛、祭轴)等。以整幅的丝绵织品为之,上题缀文字,一般不要求与联相配。《应世文件作法详解》:“幛有横竖的分别,横幛通俗叫作‘额子’,竖幛通俗叫做‘幛子’。”

  横披 ①长条形的横幅书画,其轴在左右两端。宋·米芾《画史·唐画(附五代)》:“荆浩画,毕仲愈(将叔)处有一轴,段缄家有横披。”②相当于横额,常与春联配合使用,多为纸制,亦称横幅、横疋、横头。

  虚额 不直书地名,或用典,或拟景,更具文采的横额,如南昌滕王阁的“仙人旧馆”,《红楼梦》中的“有凤来仪”、“杏帘在望”。

  实额 直书该处地名、店名的横额,如“黄鹤楼”、“同仁堂”。




入声字表
古入声字,有的方言今仍读入声。如广州、上海、苏州、南京、太原、张家口等;有的方言这类古入声字,今不读入声,分别归到其他声调里去了。古入声字,郑州今大部分归阴平,少部分归阳平;重庆今归阳平;普通话分别归入今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为便于查检,本表入声字按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次序排列。同声调的字按声母的次序排列。有些字加小注,如发~生,“~”符号,表示省略。

(一)普通话今读阴平字
  b 八 捌 钵 拔 剥 逼 鳖 憋 擘~开
  p 泼 劈 撇 瞥 扑 仆 拍 霹 泊湖~
  m 摸 抹~桌子
  f 发~生
  d 答~理 搭 褡 滴 跌 督 掇 剟 裰 咄
  t 塌 踏~实 剔 踢 帖 贴 怗 秃 托 脱 突
  n 捏
  l 拉 勒~住
  c 擦 撮轻~
  s 撒~手 缩 塞堵~
  zh 隻 汁 织 扎~营 桌 卓 倬 捉 琢 拙 摘 粥
  ch 吃 插 出 戳 拆~开
  sh 虱 湿 失 杀 刷 说 叔 淑 菽
  j 激 迹 击 墼 积 绩 勣 缉 屐 夹~攻 揭 结~实 接 噘 撅 撧 锔 掬 鞠
  q 七 柒 漆 戚 沏 掐 切 曲~线 屈 缺 麯
  x 吸 翕 歙 悉 蟋 窻 析 息 熄 惜 昔 夕 汐 锡 晰 浙 晰 膝 瞎 歇 楔 蠍 戌 薛 削
  g 搁~下 疙 胳 割 鸽 刮 聒 郭
  k 磕 搕 磕 哭 窟
  h 喝~水 忽 惚 唿 豁 劐 黑
  o 一 壹 揖 押 鸭 噎 掖 屋 挖 曰 约 压

(二)普通话今读阳平字
  b 拔 跋 钹 魁 白 舶 帛 伯 泊停~ 箔 勃 渤 脖 鹁 博 薄厚~ 礴 搏 膊 驳 别 蹩 醭
  P 璞 僕 仆~人 濮
  m 膜 没~有
  f 乏 伐 筏 阀 垡 罚 佛 弗 拂 彿 绋 茀 伏 茯 袱 服~从 菔 韨 绂 福 幅 蝠 辐
  d 答问~ 瘩 沓 达 鞑 妲 靼 怛 得 德 笛 迪 狄 荻 敌 嫡 镝 觌 翟 滌 籴 的~确 碟 蝶 喋 堞 牒 迭 叠 独 读 犊 牍 渎 毒 夺 铎 踱 度忖~
  z 杂 砸 则 择 泽 责 啧 帻 箦 贼 足 卒 族 镞 昨
  s 俗
  zh 直 值 植 殖 稙 执 姪 职 扎挣~ 剳 铡 闸 宅 折 辙 摺 哲 辄 谪 蛰 詟 竹 竺 烛 躅 逐 轴 妯 酌 浊 镯 琢 啄 濯 擢 茁 斫 斲
  ch 察
  sh 十 什 拾 石 食 蚀 实 识 舌 折弄~ 孰 熟 秫 赎 勺
  j 及 级 汲 岌 笈 亟 极 殛 吉 急 即 脊~梁 瘠 疾 嫉 蒺 集 籍 藉狼~ 辑 楫 戢 棘 夹~衣 荚 郏 颊 洁 絜 结~局 拮 诘 劼 颉 劫 桀 傑 杰 羯 碣 竭 竭 偈 节 栉 捷 婕 睫 截 局 跼 菊 橘 决 抉 诀 玦 倔~强 掘 崛 桷 厥 蕨 蹶一~不振 獗 橛 谲 觉 爵 嚼 绝 矍 攫 躩 钁
  x 席 媳 习 袭 檄 侠 狭 峡 狎 辖 黠 协 勰 胁 颉 撷 穴 学
  g 格 阁 路 革 隔 膈 国 帼 虢 骨~头
  k 咳 壳
  h 合 盒 曷 运 转 阖 劾 核 阂 貉 涸 翮 斛 觳 滑 猾 活
  o 额

(三)普通话今读上声字
  b 笔 卜 百 佰 柏 北
  p 癖 撇 匹 朴~素 蹼
  m 抹~药
  f 发理~ 法
  d 笃
  t 塔 獭 铁 贴柬~ 庹
  s 撒~种 靸 索
  zh 嘱 瞩 眨 窄
  ch 尺
  sh 蜀 属
  r 辱
  j 戟 给 脊屋~ 甲 岬 胛 蹶
  q 乞 曲歌~
  x 雪 血 宿
  g 骨~骼 鹘 谷 毂 嫴 鹄 汩 葛姓~
  k 渴
  o 恶~心 乙

(四)普通话今读去声字
  b 必 毖 辟 薜~荔 壁 璧 毕 跸 哔 筚 弼 碧 滗 彆~扭 不 薄~荷
  p 迫 粕 珀 魄 僻 闢 瀑 曝
  m 末 抹~石灰 沫 茉 秣 莫 寞 漠 默 墨 麦 没~落 脈 殁 陌 泌 秘 蜜 密 谧 觅 幂 汩 灭 蔑 篾 木 沐 霂 幕 目 苜 牧 睦 穆
  f 复 復 腹 覆 蝮 服吃~药 缚
  d 度 踱 的目~
  t 踏~步 搨 榻 遢 蹋 挞 特 惕 倜 拓 萚
  n 纳 衲 讷 呐 匿 暱 溺 逆 涅 隉 聂 蹑 颞 镊 臬 孽 蘖 齧 诺 搦 虐 疟
  l 辣 瘌 蜡 腊 鑞 肋 仂 勒~令 乐快~ 力 立 粒 笠 栗 慄 溧 历 枥 沥 疬 雳 栎 砾 郦 列 冽 烈 裂 猎 躐 鬣 劣 鹿 漉 麓 辘 菉 绿 录 禄 碌 録 逯 戮 陆 六 洛 雒 络 落 酪 烙 骆 珞 律 率 略 掠
  z 仄 作 柞 酢 凿
  c 侧 测 恻 厕 策 册 猝 促 蹴 簇 蹙 踧
  s 飒 萨 瑟 塞 啬 穑 涩 色 肃 鹔 速 觫 簌 宿 粟 谡 夙
  zh 窒 桎 铚 蛭 郅 秩 紩 陟 炙 质 锧 浙 祝
  ch 斥 赤 彻 撤 澈 畜~生 搐 觸 怵 黜 绌 矗 绰 辍 龊
  sh 式 拭 栻 室 释 适 饰 煞 歃 霎 设 慑 摄 涉 述 术 沐 束 妁 朔 蒴 槊 烁 铄 硕 蟀
  r 日 热 肉 褥 入 若 箬 弱
  j 鲫 稷 剧 倔~脾气 寂
  q 迄 汔 泣 恰 洽 怯 契 惬 箧 切~记 窃 妾 却 确 搉 榷 壳 悫 阙 阕 鹊 雀
  x 隙 吓~人 绁 泄 燮 亵 屑 恤 卹 畜~牧 蓄 勗 旭 续 穴 血
  g 各
  k 克 剋 客 恪 嗑 榼 酷 喾 阔 括 扩 廓
  h 赫 郝 喝~采 鹤 褐 笏 或 惑 获 蠖 镬 霍 藿 壑
  o 恶善~ 萼 愕 鄂 鳄 噩 厄 扼 轭 遏 亦 奕 易 邑 浥 轶 役 疫 亿 忆 臆 绎 译 驿 益 镒 翼 翊 熠 佾 逸 屹 抑 腋 液 揠 叶 页 业 邺 谒 烨 兀 杌 勿 物 沃 襪 握 幄 玉 钰 域 蜮 浴 欲 慾 峪 毓 育 郁 昱 煜 狱 月 刖 悦 阅 钺樾 乐音~ 药 耀 跃 粤 岳 嶽 鬰 钥
























马蹄韵
凡例
  【平仄符】:○代表平声 ●代表仄声 ⊙代表可平可仄
  
  【又一体】:表示联句组合的另一种平仄正格。
  
  【长联】:表示超过一句,两句或两句以上的对联。
  
  【古仄声】:原指古汉语四声之“入声”后归划为古音“仄声”。
  
  【联谱图示】:由于长联组合千变万化,只略举每边一至八句较常见之例图。
  
  【应为平】:在不影响总体联意情况下,牺牲个别字的格律,应为平却用了仄。
  
  【应为仄】:在不影响总体联意情况下,牺牲个别字的格律,应为仄却用了平。
  
  【句中平仄】:指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
  
  (示例大部分是上联正格[下联与之相反],句中平仄作长联时为配合句脚平仄皆可相反)
  
  一言句:●
  
  二言句:●●
  
  三言句:○○●,○●●
  
  四言句:○○●●
  
  五言句:●●○○●,○○○●●
  
  六言句:●●○○●●
  
  七言句:○○●●○○●,●●○○○●●
  
  一至七言,最为常用,八言以上,视节奏而定。
  
  【句脚平仄】:指对联若干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
  (所举例皆为上联句脚,下联与之相反即可。)
  
  一句:●
  
  二句:○,●
  
  三句:○,○,●
  
  四句:●,○,○,●
  
  五句:●,●,○,○,●
  
  六句:○,●,●,○,○,●
  
  七句:○,○,●,●,○,○,●
  
  八句:●,○,○,●,●,○,○,●
  
  八句以上句脚平仄以此类推

一、每边一句者
  (句脚为●,下联句脚相反,以下皆如是)
  
  六例:
  
  【四言】
  
  风梳碧柳
  ○○●●
  雪印红梅
  ●●○○
  
  【五言】
  
  月斜诗梦瘦
  ⊙○○●●
  风散墨花香
  ⊙●●○○
  
  【五言又一体】
  
  雾雨沉云梦
  ●●○○●
  烟波渺洞庭
  ○○●●○
  
  【六言】
  
  风展红旗似画
  ⊙●○○●●
  春来绿水如蓝
  ○○●●○○
  
  【七言】
  
  画上荷花和尚画
  ●●○○○●●
  书临汉帖翰林书
  ○○●●●○○
  
  【七言又一体】
  
  满堂花醉三千客
  ⊙○⊙●○○●
  一剑霜寒十四州
  ⊙●○○●●○

二、每边二句者
  (句脚为○,●)
  
  十二例:
  
  【四/七言】
  
  大道无私,玄机妙语传灯录
  ●●○○ ○○●●○○●
  仙缘有份,胜地同登选佛场
  ○○●● ●●○○●●○
  
  【四/七言又一体】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 ⊙●○○○●●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便思卿
  ⊙○●● ⊙○●●●○○
  (注:上联“合、识”字为古仄声)
  
  【七/四言】
  
  上:●●○○●●○,○○●●。
  
  下:○○●●○○●,●●○○。
  
  【七/四言又一体】
  
  上:○○●●●○○,○○●●。
  
  下:●●○○○●●,●●○○。
  
  【五/六言】
  
  上:●●●○○,●●○○●●。
  
  下:○○●●●,○○●●○○。
  
  【五/六言又一体】
  
  上:○○●●○,●●○○●●。
  
  下:●●○○●,○○●●○○。
  
  【五/七言】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齐丧胆。
  ●●●○○ ●●○○○●●
  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
  ○○●●● ○○⊙●●○○
  (注:“会”字应为平声)
  
  【五/七言又一体】
  
  上:○○●●○,○○●●○○●。
  
  下:●●○○●,●●○○●●○。
  
  【七/五言】
  
  上:●●○○●●○,●●○○●。
  
  下:○○●●○○●,○○●●○。
  
  【七/五言又一体】
  
  上:○○●●●○○,●●○○●。
  
  下:●●○○○●●,○○●●○。
  
  【六/七言】
  
  文开白话先河,自有勋劳垂学史。
  ○○●●○○ ●●○○○●●
  政似青苗一派,终怜凭借误英雄。
  ●●○○●● ○○⊙●●○○
  (注:上联“白”字为古仄声)
  
  【六/七言又一体】
  
  上:○○●●○○,○○●●○○●。
  
  下:●●○○●●,●●○○●●○。

三、每边三句者
  (句脚为○,○,●)
  
  五例:
  
  【五/五/六言】
  
  一饭尚铭恩,况负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 ⊙●●○○ ●●○○●●
  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应泣血三年。
  ○○○●● ⊙○○●● ⊙○●●○○
  (注:下联“德”字为古仄声)
  
  【五/四/七言】
  
  儒术岂虚谈,水利书成,功在三江宜血食。
  ⊙●●○○ ●●○○ ⊙●○○○●●
  经师偏晚达,篇家论定,狂如七子也心降。
  ○○○●● ○○●● ○○●●●○○
  (注:上联“食”与下联“达”皆为古仄声)
  
  【六/六/七言】
  
  上:○○●●○○,○○●●○○,●●○○○●●。
  
  下:●●○○●●,●●○○●●,○○●●●○○。
  
  【五/六/七言】
  
  上:●●●○○,○○●●○○,●●○○○●●。
  
  下:○○○●●,●●○○●●,○○●●●○○。
  
  【七/四/七言】
  
  上:○○●●●○○,●●○○,●●○○○●●。
  
  下:○○●●●○○,○○●●,○○●●●○○。

四、每边四句者
  (句脚为●,○,○,●)
  
  四例:
  
  【三/三/四/七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 ●●○ ●●○○ ●●○○○●●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 ○○○● ○○●●●○○
  (注:上联“有、竟”二字应为平,下联“尝”字应为仄)
  
  【四/四/六/七言】
  
  上:○○●●,●●○○,○○●●○○,●●○○○●●。
  
  下:●●○○,○○●●,●●○○●●,○○●●●○○。
  
  【五/四/五/七言】
  
  上:○○○●●,●●○○,●●●○○,○○●●○○● 。
  
  下:●●●○○,●●○○,○○○●●,●●○○●●○。
  
  【四/七/五/四言】
  
  上:○○●●,○○●●●○○,●●●○○,○○●●。
  
  下:●●○○,●●○○○●●,○○○●●,●●○○。

五、每边五句者
  (句脚为●,●,○,○,●)
  
  二例:
  
  【五/四/六/六/七言】
  
  数湘中将相,威由武达,我公独以文章。
  ⊙○○●● ○○●● ⊙○●●○○
  清标卓立朝端,宜享修龄如潞国。
  ○○●●○○ ⊙●○○○●●
  
  综天下胶痒,所有导师,一老为之领袖。
  ⊙○●○○ ●●○○ ⊙●○○●●
  贱子来从海上,居然别坐识荆州。
  ●●○○●● ○○●●●○○
  (注:上联“达、独”二字古仄声,下联“天”字应为仄,“别、识”二字古仄声)
  
  【七/六/六/五/七言】
  
  上:●●○○○●●,●●○○●●,○○●●○○,○○●●○,○○●●○○●
  
  下:○○●●●○○,○○●●○○,●●○○●●,●●○○●,●●○○●●○

六、每边六句者
  (句脚为○,●,●,○,○,●)
  
  二例:
  
  【四/六/五/四/七/四言】
  
  江水滔滔,洗尽千秋人物。
  ⊙●○○ ●●○○○●
  看闲云野鹤,万念皆空,说什么晋代衣冠,吴宫花草。
  ⊙○○●● ●●○○ ⊙○⊙●●○○ ○○●●
  
  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氛。
  ○○●● ○○●●○○
  倚片石危栏,一关独闭,更何须故人禄米,邻舍园蔬。
  ●●●○○ ⊙○●● ⊙○⊙●○●● ⊙●○○
  (注:上联“人”字应为仄,下联“石、独”为古仄声,“何”字应为仄,“故”字应为平)
  
  【四/四/四/四/五/七言】
  
  上:●●○○,○○●●,○○●●,●●○○,●●●○○,●●○○○●●。
  
  下:○○●●,●●○○,●●○○,○○●●,○○○●●,○○●●●○○。

七、每边七句者
  (句脚为○,○,●,●,○,○,●)
  
  二例:
  
  【七/五/六/七/四/七/七言】
  
  有何妙算各争先,问虎踞龙蟠,滚滚英雄安在?
  ⊙○●●●○○ ●●●○○ ●●○○○●
  休论他挥戈除暴,窃鼎称尊,到头来一局终场,好梦都成千载恨。
  ⊙●○○○○● ●●○○ ⊙○○●●○○ ●●○○○●●
  
  至此愁关真打破,叹梁空燕逝,茫茫世事如斯。
  ●●○○○●● ⊙○○●● ○○●●○○
  且任俺引水流觞,催诗击钵,放眼去全图入画,青山犹是六朝春。
  ⊙●●●●○○ ○○●● ⊙●●○○●● ⊙○⊙●●○○
  (注:上联“安、除”二字应为仄,“一、局”字为古仄声,下联“击”字为古仄声)
  
  【四/三/四/五/五/五/七言】
  
  上联:
  ●●○○,●○○,○○●●。○○○●●,●●●○○。
  
  ●●●○○,○○●●○○●。
  
  下联:
  ●●○○,○●●,●●○○。●●●○○,○○○●●。
  
  ○○○●●,●●○○●●○。

八、每边八句者
  (句脚●,○,○,●,●,○,○,●)
  
  二例:
  
  【五/五/四/七/六/五/五/七言】
  
  鹿苑早传灯,信般若真如,华严妙谛,大千界恒河浊世,相期普渡菩提。
  ●●●○○ ●○●○○ ○○●● ⊙○●○○●● ○○●●○○
  村化七家余,数桐叶为秋,几历罡风消浩劫。
  ⊙●●○○ ●○●○○ ●●○○○●●
  
  龙池今会雨,溯南湘佛地,元代禅宗,五百年沧海桑田,何幸一新莲社。
  ○○○●● ⊙○○●● ⊙●○○ ●●○○●○○ ⊙●⊙○○●
  堂开三代后,看绿荫无恙,好凭香火结良缘。
  ○○○●● ○●○○● ⊙○⊙●●○○
  (注:上联“般、桐”二字应为仄,“浊、七、劫”三字为古仄声,下联“绿”
  字应为平,“结”字为古仄声,“沧、莲、无”三字应为仄。另“大千界...、
  五百年....”二句为七言句变格,此每边八句,句脚亦为变格)
  
  【七/四/六/四/六/四/五/七言】
  
  上联:
  ●●○○○●●,●●○○,○○●●○○,○○●●,
  
  ●●○○●●,●●○○,●●●○○,●●○○○●●。
  
  下联:
  ○○●●●○○,○○●●,●●○○●●,●●○○,
  
  ○○●●○○,○○●●,○○○●●,○○●●●○○。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08: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若兰 212字


几千年古扈,锺灵毓秀.怡怀骋目.凭栏处,看南依秦岭,北俯渭水;东接镐都, 西毗楼观.沃野百里,阡陌纵横;稻菽盈畴,商贾云集.更可爱祖庭碑碣,草堂烟雾,美陂清波, 高冠飞瀑,兼几多咏絮诗伯,捐躯志士,争折腰湖山俏容.真占尽京畿繁华!雕甍巍巍矗中天,实为一方佳构;

数十万苍生,卧虎藏龙.追本问源.弹指间,历商置崇邑,汉辟上林,唐修暑宫, 明葺斯楼.通途九衢,精英荟萃;丹青拔群,文教鹊起.绝难忘名宦儒雅,宿将勇武;岐黄圣手, 农桑鸿猷.书数行骇俗雁字,刳胆秋声,竞惠我乾坤正气.果算得人物风流!遗泽煌煌辉盛世,不啻三秦明珠.





创作此联时.有-段鲜为人知的私密"佳话",容待我今后在玩联谈趣中再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7 06: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