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2679|回复: 0

黄浦江边(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6 12: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黄浦江边(一)

一个人独自坐在风和日丽的黄浦江边,确切地说,就是坐在上海外滩,坐在那些古色古香的西洋建筑群和隔江以东方明珠为代表的现代建筑群之间,拿一本刚买的书,撕开塑料包装,然后慢慢品读,风味应该很不错了。

到了如今这把年纪,能看进去的书还真的不多。走进书店,往往有一种“把钞四顾心茫然”的感觉,不是书架上的书不够琳琅满目,而是符合自己脾胃的东西有点少。转悠半天,一无所获是常事,只好转到放置明清文史研究或者民国时期学人专著书柜的犄角旮旯,与一些戴醋瓶底子眼镜、衣履寒碜的老先生一起,安静地随便翻看,或者闲聊几句,时间居然过的也挺快。但是恕我直言,再精美的食品放的时间长了要发霉,再好的思想文化如果挂在置顶位置的时间长了,没有人跟帖,甚至发扬光大一番,也会有挥之不去的故纸堆的味道,郁闷,繁冗,陈腐,无聊,五味杂陈,哪怕是作者本人看了,也一定会惆怅不已的。

但眼下这本书还不错,名字叫《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作者韩寒,一个叫很多所谓作家尴尬的赛车手,或者说一个叫所有赛车手感到惊奇的写手。

在这本书里,韩寒把男一号定位为一个嫖客,把女一号定位为婊子;故事的全部就是一辆名叫1988的破车,驮着一个嫖客和一个婊子去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取一个朋友的骨灰。临了,婊子还跑了,送给嫖客一个不知道爹是谁的孩子。中间插播了大量的回忆,演员的故事,记者的故事,做眼保健操的故事,跳旗杆的故事,等等,故事情节像一个寓言,结构简单了点,像《天方夜谭》中的某个大故事。在故事里,男主人公其实是个普通的善良男孩子,起码不算坏;女主人公也平庸无奇,不丑也不漂亮,一心想下海赚一把然后从良开个服装店什么的姑娘,大约也不算坏人吧。在韩寒的笔下,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往往还显得很纯洁,比我们现在在电视上看到的什么康熙拉乾隆拉和他们屁股后面的女人们,更知道人的尊严、懂得体面和知道羞耻,有人性的多,甚至都让人产生了这对嫖客婊子组合“原来居然很高尚”的错觉。

要是还有闲时间看看线状古籍,特别是闲散文人的无病呻吟,有很多总是和青楼画舫多少有些拉扯,如《桃花扇》、《苏三起解》,还有一个《杜十娘和百宝箱的故事》什么的。甚至今世又有研究家,专门蹲在秦淮河边、夫子庙前,仔细扒拉当年的空胭脂瓶子、裹脚布什么的,一蹲就是数年,果然就挖掘出了一大批名不见经传的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论证了科考举子与青楼船娘千丝万缕的联系,出了图文并茂的大书,卖了大价钱,说是名利双收,并不为过。

不仅才子爱佳人,英雄也爱。记得很早的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好像是《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大约也属于这一类。只不过那个电影里,男一号是大英雄,女一号是京城花魁,还有“将军拔剑南天起,奴做长风绕战旗”的流行歌煽情,很是红极一时。如果就帐里床上的事情而言,蔡锷和韩寒笔下的“我”,无论如何都一样俗不可耐。但蔡大英雄一钻出小凤仙的热被窝,跑到云南,立马就成了大英雄,雅了,阔了,留下一段千古佳话;“我”则还没提上裤子就被警察破门而入抓了现行,痛打摄像曝光兼罚款,不仅恶俗,还更穷了,刷新了自己没有下流笑话的档案记录。尽管如此,其实我还是更喜欢韩寒的真实,和他的俗气故事。那个“我”被打了罚了,以后改了也就是了,从而获得了新生,还给国库增添了些许收入,以后还可以继续做庸人,继续享受生活的阳光,有兴致了去看流星雨,再看流星雨,又看流星雨,还看流星雨,怎么看都无妨,没兴致了钻进被窝拉灯睡觉。如果在看流星雨的过程中被巡夜执勤的警察叔叔联防队员什么的询问劝诫,还可以大胆顶嘴,撒一口鸟气:“关我屌事啊,我是出来看流星雨的!”更为重要的是,读韩寒的东东,总有一种感觉,就像一个在荒漠中跋涉的旅人,在路边捡到一块被烟熏火燎过的石头。在户外旅行过的人都知道,遇到烟火色十足的石头,就意味着附近应当有人家,有烟熏火燎娃娃吵闹,就有生机,有吃的,用的,有可以聊天岔心慌的同类;而遇到遗弃的黄金珠宝,那你可就要担心了,附近说不定就有陷阱,就有狼虫虎豹,或者拦路打劫的土匪强盗,而且附近肯定没有猎人或者警察叔叔来搭救你。如此说来,烟熏火燎的石头就有了价值,甚至价值很大。明清时代的《三言》和《二拍》,就是烟熏火燎的石头。和那些为世人推崇的华章相比,平庸无奇,甚至有些媚俗和低俗,然而其中的人间烟火的滋味就浓了去了。顺便翻到任何一个章节,都能让人真实地体会到当时上至达官贵人、下到贩夫走卒的一颦一笑,描摹了农耕时代我们的祖先朴素的想法做法。当然还有风土人情,人情世故,因果报应,儒释道墨,酒色财气,力乱怪神,利来利往,熙熙攘攘,纷纷繁繁,灌园叟或者陈多寿什么的比比皆是,庸得不能再庸了,俗的不能再俗了。但换一个角度,就不难发现,当时的世道,怎么就和《清明上河图》一个调调,怎的一个恬淡祥和了得。灌园叟或者陈多寿的时代其实就是凡夫俗子的时代,是英雄们被固定在雕像基座上再也无能为力的时代。当然还有半神半人的英雄,好在只有一个,就是皇帝老儿。然而他远在天边,和升斗小民的饮食男女、鸡毛蒜皮的确是八百杆子都打不上的。士农工商各忙其事,行人车辆一律靠右。辛勤耕耘的得五谷丰登,作奸犯科的吃官司蹲大牢——这天下基本上也就算是太平了。既不想当英雄谋大逆、也不想坑人害人当小人的庸人们,可以晴天出门雨天睡觉,今天忙什么明天还忙什么,日子是在过得腻歪了,吆喝一声腰如水缸、手如捣蒜锤锤的浑家,擀一案莲藕叶一样柔薄筋光的软面,切得和自家的毛嘴一样宽,多放油泼辣子和葱花,肉臊子多多益善,用筷子头挑一根一吸,两个嘴角滴答的都是油水。边吃还边指着电视机里的新闻说:“你说这演电影的哈哈婆娘,人都60多了,扮相咋还水灵得跟个大姑娘似地?”仓廪实而知礼节;知礼节而分俗雅。大俗者大雅,大雅者大俗。无雅则无俗,无俗也就无所谓雅。俗是粗茶淡饭,雅是海鲜鱼翅。俗,是绿叶,是黄沙,是人间烟火的底蕴;雅,是花朵,是黄金宝石,是滚滚红尘中的一泓清泉。凡夫俗子,偶尔雅上一回半回,是品味,是情调,是时尚;倘若一味地雅,雅得不亦乐乎,那家伙不是神经病就是装B骗人,这简直是一定的。还有个现象也能说明问题。周星驰的电影海报不错,电影更俗出了新水平新境界,“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被星仔彻底颠覆,还运用得风生水起,把孙行者、唐伯虎等人的高大形象瞬间被恶搞得分崩离析,结果票房飙升再飙升,粉丝如云,褒奖如雨,而很多所谓的大制作、大手笔、大甩卖统统成了黄花鱼,靠边站了。这桩事实说明一个道理:很多人其实心里最喜欢的,居然还是俗的。哈哈,没有英雄的时代真好。于是就十分满意现在的状态。在上海外滩做一个打酱油的,口含雪茄,拿一本不着调调的闲书消遣等火车,脚下是半浑不浊的江水,头顶是半白不乌的云朵,左近来来往往为饮食男女奔波的俗人,我顿时就觉得自己原来很幸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