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关中子 于 2010-5-5 13:21 编辑
体验九华山 杜智敏 “五一节”, 说好的事,应恋青山峻,体验九华山,妻子和儿子变卦了,我便成了“独行侠”。 坐车到潭峪口村,沿沟道径直往里走。坡边上,油菜花开败了,麦穗上挂着金灿灿的花蕊,树叶儿尽都是嫩黄的,山开始在复苏。沟道里的路是砾石的,有车走过的辙痕,有水冲过的迹象,也有牛羊的蹄子窝;山里的水,时而小溪汩汩,时而涧流哗哗,时而潭瀑呼呼,时而谷底轰鸣,鸟儿跟着喳喳直叫,孤独的蝴蝶在枝杈嫩叶间无聊的转悠;路上的人稀稀落落,有悠闲漫步的,有歇歇停停的,也有奋力向前的,我当数奋力者了。忽而,见几个人拉扯着一簇灌木,絮絮叨叨的笑着,说是在采摘“羊奶奶”,近前一看,树叶下藏着豌豆粒大一点的、红丢丢的果子,像一粒粒红宝石,那形状还真有点像山羊的奶子,怪道得此名,大自然原来也够幽默的了。兴致未尽,却见崖突、路窄、谷幽、气凉,想不该是到了吧,不由叫我加快了脚步。 才走了两个小时,来到一个矿场,暗暗庆幸我的脚力还行,不过这里的山满目创伤,让人还是心痛了些。远远的陡峭高处,几间庙宇插着旗子,戏音时续时短的飘下来,见一个有人踩过的痕迹,不顾一切的钻了进去。 在几丛松树、常青灌木的点缀之下,满崖畔的枯枝间,都争先地发着鹅黄的叶儿,脚下松软的残枝败叶里拱出的草芽,有红的、黄的、紫的,追赶着春的脚步;这里没有正经路,“z”字形羊肠小道在山崖上、树丛中绕来绕去,弯弯曲曲,只见走,不见上,转的人晕乎乎的;又见山妇在撅早发的野菜,说是也叫“洋奶奶”,究其原因,那菜流出的汁子,洁白如山羊的奶乳,看来山羊在这里活动多多了,山路都叫羊肠小道,走的我上气不接下气的,在山上,人与山羊相比,还是自愧不如的。这崖在阳坡,太阳恶数得人热汗直冒,意志也在消磨着,真是“路遥知心恒,山高显肝胆”。没想到就这么一段不到四十分钟的路程,我却爬了一个小时零二十分钟,不怕笑话,真有点虚脱眼花了。不过“行百步而半九十”,一种无形的信念支撑着我上来了。 看人家都拎着碗筷,在吃庙上提供的舍饭,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喋两大碗浆水连汤面,连吃带喝,怎一个香字了得!进庙,磕了头,祈了福,上了布施,得了平安红,还求了一个《户县九华山简介》的小册子。还准备要一碗凉水喝一下,管庙的却是说“这是窖水,煮熟了才能喝,不然坏肚子”。抬头一看,庙檐头下接着小水槽,槽下连着滴水管,“听人劝,吃饱饭”,居士也是好心肠,“无根水”就是救命水也。 于是,歇息歇息,看册子了解了解景致。九华山是城南终南山潭、皂二峪的分水岭,海拔一千八百七十米,因其有雄虎咀峰、平峰、灵云峰、中峰、三老峰、观音峰、南峰等九峰而得名,书上描述到“峰峦陡峭峻拔,山石千姿百态,顶上松柏苍翠,鸟语花香,古庙依石临空,飞檐挑云,时有云雾缭绕,晃若天宫”,有小西岳之美称。有据《重新户县志》载:“山凡四顶,顶皆有庙。其绝顶为灵宫殿,下为灵云塔,其上为中殿,有玉井池。再上为三殿,有虎刨泉。其右为佛洞,有石胆崖。再上为后殿,西为铜洞沟。殿后逾沟为南天门。相传山下为纯空,由佛洞燃火,其烟每自三层殿出。”传说山庙始建隋唐,与佛教四大名山——安徽九华山庙宇相似,供地藏菩萨,可以齐名;庙上香火盛于清,民国遭劫,文革毁于一旦。看来这里人文景观俱佳了,不可耽搁,游拜要紧。 舒展舒展筋骨,站起来,左看看,右瞧瞧,对着山景察言观色。放眼东瞭,圭峰山身披上苍赐的“神秘外衣”,雾云里忽暗忽明,接峰伴崖,突兀独秀,异常诡秘。南边诸峰环抱,山峦叠障,朦朦胧胧,俱与郭家山争高低,好不稀奇。西边有鹰嘴崖遥相呼应,亦可见沟壑纵横,青光起伏,琢磨不透。举目向北,八百里秦川大地尽收眼底,沃野万里,良田千顷,城郭隐隐,河道飘逸,美哉胜哉。真有“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的感觉,疲劳抛在九霄云外。走走看看听听,就更好了。 吃饭的地方原为“平峰”,庙里供千手观音;向南拾级而上可达灵云峰,三面绝崖,异常险峻,峰下有一耸起的石柱,形似凌云宝塔,名为“灵云塔”,现在上面修了个电房子,发电与天地共光明;南行,登百余石阶便达中峰,有献殿和正殿,内供地藏菩萨,檐下有“玉井池”,就是天干没水;越沟而上为三老峰,庙宇三间,听说内供三大老母;再上,即达最高的观音峰,庙宇供五大菩萨,前有“虎刨泉”,传说系猛虎利爪刨出,枯水期也是无水可言;再南至南峰,殿供儒道佛三教圣人,看来这里还是一个和谐的大世界呀;沿岭可达“南天门”,有两块岩石拱起,恰似门形,又有“断层崖”,周围的树上开满了洁白如雪的花儿,我以为是枣花,听住庙师父说,那是龙柏树,漫山遍野都是这样的灌木,木质硬,耐烧火,还说“铁匠龙柏黄栌条,宁愿担材不坐轿”,是了是了,知足常乐呀。“天仙迷此景,频临凡人间”,如果我生活在这样的仙境里,也不愿意当官染红尘的。 听说九华山十二景,还有佛爷洞、滴水池、神仙洞、天棚、青龙岭、望乡台、灯盏窝等,“山神洞”一幅对联“七岭六凹神,九峰八沟主”概括的就很好。稀奇,竟然还有一个“烈士洞”,据说1948年,山下石井人赵廷平同志(在学校读书时老师讲的“康行”烈士)居此指挥党在户县的地下工作,在此洞藏过身,我想改叫“康行洞”多有人问味道,“烈士洞”太政治化,让人听着毛毛的。游人香客吃饭的地方香火最旺,食房所见的一幅“平时居县城,逢会来九华”的对联挺有意思,朴实地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北边高处玉皇楼也叫揽胜楼,可“一览众山小”;往下青龙岭背上的药王殿前、公德亭旁,长满了松树、柏树、核桃树及各种灌木,还有花花草草,在这儿歇息的人们很多,有三原“池阳户外”、高陵的“上林苑户外”,还有兴平、礼泉、咸阳、西安等地的驴友们,名字也好听,有叫“山水间”、“漫步者”等等,与大山同行,与绿水共舞,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人的一种时尚。对了,在这也遇到了我们单位的几个同事,从雄虎咀峰灵官殿那边上来了。与同事又享受了一番山上景致,下午四点从雄虎咀峰下山,这时,起了微微的山风,站在“虎头”之上,回望九华山全貌,“古庙隐苍翠,峰峦露云端”,诗情画意好浓耶,猎猎彩旗也在风中为我们招着手。 听同事说,到九华山皂峪、抱竹峪、潭峪各有一条路。为了不影响兴致,我们共同选择了来时未走的皂峪返回。这路很是原始,山梁上只有一步宽,山道也只是两脚宽窄,道旁全是橡树、槐树、松柏树,虽然还不怎么样茂密,但也优雅幽静。半道上遇见两个七八十岁的老太,葡着身子,抓着崖藤,拄着拐拐儿,三寸小脚使劲蹬着,笑呵呵的奋力向上,问起原因,只一句话“就为朝山”,不由得让人想起了西藏朝圣者的情景,信仰的力量是何其的伟大呀!我同事感动的说:“原本觉得这次爬山是受罪,这会儿却觉得是自己的一次升华。”确实如此,说的太好了。 游走九华山,在于奇秀;体验九华山,可不是在于信仰吗?
2010年5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