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朱云涛
最早知道吉文鹏,是在我高中毕业之后,那时他在宋村公社(现草堂镇)工作,小喇叭里常能听到县广播站播送他写的报道;开始结识吉文鹏,是我从部队转业回县后,他先后在县委办、政策研究室、体改办等部门任职,时有重头文稿在大报大刊发表;真正了解吉文鹏,则是我到县报社工作特别是编辑《金户视野》副刊之后,他是副刊评论、书法和篆刻的骨干作者。
自2004年以来,吉文鹏在本刊发表的书法和篆刻已达70余件,几乎每年他都有书法或篆刻作品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2004年6月,他被增补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后来又被选为常务理事;2008年7月,他荣获“中国当代传统文化创作终身成就奖最高荣誉奖”;9月,中国国学研究会和《中国文艺30年》组委会授予他“对中国文艺30年繁荣与发展有特殊贡献的专家”荣誉称号。
吉文鹏祖籍河南,生于户县,5岁时便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临贴习字,13岁在砖头、石块上开始练习篆刻,16岁就有作品在报上发表。参加工作后,他无论工作多忙,都丢不了心爱的书法和篆刻艺术。生活中他节衣缩食,但购买书画篆刻艺术书籍、材料却从不吝惜。他拜西安美院教授王崇人和著名篆刻家方去疾、张范九为师,虚心求教。先后集中攻学了周秦玺印和汉印的镌刻方法技巧,研究赵之谦、吴昌硕的印谱,并努力琢磨当代篆刻名家流派以及各种风格的作品。他师古人前辈,重传统而不自缚;学今人大家,师名作而不拘泥。为求印外之功,他观摩大量碑石,研习古诗雅韵,加强传统文化修养。他经常把刻好的印章制成拓片挂在墙壁四周,吃饭和睡觉前仔细观看思索,以求创新。他在不断探索学习的基础上,博采百家,熔铸古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篆刻是典型的雕琢技艺,它以石为纸,以刀为笔,熔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没有艺术天赋是很难掌握的。但刀与石在吉文鹏手中,没在丝毫的僵硬、艰涩,显得非常畅达、圆润,纵横捭阖,得心裕如。篆刻的章法是结字多变的组合美,没有好的章法刻不出好的印章。吉文鹏努力从现代实用美术中吸取营养,探求内容与形式美的统一,追求横平竖直的复杂变化、点线面空的有机融合。看吉先生的书法和篆刻,短语疏朗雄健,长句绵密妙丽,有着疏可跑马、密不容风的景致,作品整体效果明快畅达,展现出茂密浑劲、苍古奇伟的艺术风格。那溶汇传统技法之后的变形创造,那从古汉简中吸收的天簌真趣,无一不表现着吉文鹏的生命激情和现代精神,使他的章法美在方寸之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2006年3月,本刊编发了吉先生的两方“猪年大吉”肖形印,一阴一阳,一侧一正,一全貌一特写(头部),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看了让人忍俊不禁。2007年11月刊发他的阴刻“历尽艰辛好做人”与阳刻“出于污泥而不染”,两印适成对比,前者有铁之坚,后者有水之柔,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寓意丰厚,引人遐思。
与一般书法篆刻家不同的是,吉文鹏有长期从事文字宣传和党务行政工作的丰富经验,所以他的作品内容鲜活,时代感强,常常在刊物版面最需要的时候送达编辑案头,如酷暑送扇般给读者带来精神的美餐。他能根据求字画和索印者的具体情况,因时、因事编写内容和选择形式,使他的篆刻,包括书法、绘画作品,深受各级各类各个阶层人士喜爱。2004年10月他写的“中秋国庆两欢度,天上人间共月圆”书法,为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而治的“历尽沧桑”、“雪耻”两方印章发表后也深受读者好评。
吉文鹏书画篆刻四十多年,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书画、篆刻作品有1万多件,仅在国内外60多家报刊发表的就达两千多件。他的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及全国性书法篆刻展览,并屡获大奖,在全国书法、篆刻艺术界有一定的影响。有位篆刻家朋友劝他说:“初学三年,天下无敌;再学三年,寸步难行。”他觉得这对学无止境来说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尽然。他认为篆刻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性情陶冶和自我修养,“天下无敌”和“寸步难行”都是利心太重的缘故。吉文鹏在总结他之所以几十年孜孜不倦地探索篆刻艺术,最关键的是他感觉这方寸之间,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