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365|回复: 5

[历史人文] 王重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5 16: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王重阳(1112~1170)

中国金代道士。全真道创始人。原名中字,字允卿。后改名世雄,字德威 。入道后 ,改名嘉,字知明 ,号重阳子。祖籍陕西咸阳大魏村,出生于庶族地主家庭,后迁终南县刘蒋村。幼好读书,后入府学,中进士,系京兆学籍。金天眷元年(1138),应武略,中甲科 ,遂易名世雄。年 47 ,深感“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焉”,愤然辞职,慨然入道,隐栖山林。金正隆四年(1159),弃家外游,自称于甘河镇遇异人授以内炼真诀,悟道出家。金大定元年(1161),在南时村挖穴墓 ,取名“活死人墓”,又号“行菆”,自居其中,潜心修持 2 年。三年 ,功成丹圆 ,迁居刘蒋村 。七年 ,独自乞食,东出潼关 ,前往山东布教 ,建立全真道 。其善于随 机施教,尤长于以诗词歌曲劝诱士人,以神奇诡异惊世骇俗。在山东宁海等地宣讲教法。同时,先后收马钰、孙不二、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郝大通、王处一为弟子,遂后建立全真教团 。收弟子 7 人,后世称全真教七真人 。十年携 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4人返归关中 ,卒于开封途中 。葬于终南刘蒋村故庵(今陕西户县祖庵镇)。王重阳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三教合一,提出“三教从来一祖风”的融合学说。全真道内以《道德经》、《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为必修经典 ,认为修道即修心 ,除情去欲 ,存思静定、心地清静便是修行的真捷径。所以,全真道不崇尚符箓,不事黄白炼丹之术。大定九年十月﹐与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四人西归﹐次年一月殁於大梁(今河南开封)。葬终南刘蒋村故庵(今陕西户县祖庵镇)。金章宗赐庵名为灵虚观。元太宗加封为重阳万寿宫。全真道尊为祖庵或祖庭。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又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全真道尊为北五祖之一。其死后三年间,全真道传教范围波及关中、河南、河北、山东大部分,遍于社会上下各阶层。在组织上、理论上为全真道的兴盛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传世著作有《重阳全真集》﹐内收传道诗词约千馀首﹐另有《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正统道藏》。

补充
自呼王三(排行第三)或王害风(意为疯子)。陕西咸阳人。累世为地方大族。早年为儒生,善属文兼擅骑射。金天眷初年应武选,中甲科。任气好侠,不治家业。相传48岁时于甘河镇遇仙,得修炼真诀,悟道出家,曾在终南山筑墓穴居,自称居处为“活死人墓”。金大定七年(1167)抵山东,先后在文登、宁海、福山、登州(今蓬莱)、莱州(今掖县)建立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传道说法。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人为徒。大定九年十月,与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四人西归,次年一月殁于大梁(今河南开封)。葬终南刘蒋村故庵(今陕西户县祖庵镇)。金章宗赐庵名为灵虚观。元太宗加封为重阳万寿宫。全真道尊为祖庵或祖庭。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又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全真道尊为北五祖之一。
  王重阳糅合儒家和道、释的思想,主张三教平等、三教合一。声称“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以《道德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孝经》为全真道徒必修的经典。他不尚符箓,不事黄白,也不信白日飞升之说。认为修道的根本在于修心,务必除情去欲,达到心地清静,则身在凡尘而心已在圣境;即“人心常许依清静,便是修行真捷径”。传世著作有《重阳全真集》,内收传道诗词约千余首,另有《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正统道藏》。
11729678862610062_small.jpg
发表于 2007-11-15 23: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下哈
发表于 2007-11-16 08: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一下
发表于 2007-11-16 10: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可惜的就是王重阳的功夫没有传下来呵呵
发表于 2007-11-16 10: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了!
发表于 2009-12-18 08: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W020091214476386878171.jpg

户县重阳宫保存的重阳祖师马钰形象(头梳三髻者)

W020091214476390002061.jpg

明正德七年马钰刻像

2009年11月18日,中国道教协会在户县重阳宫隆重举行了“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灵柩安奉大典”。马钰身为王重阳弟子、“全真七子”之首和第二代掌教,因为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相关影视剧热播被公众熟知。其实王重阳和马钰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随着各界的关注和专家的深入研究,不少与他们相关的史迹、文物也逐步得以明晰,一件刻写马钰诗词的金代梅瓶也得以印证。   
1983年,凤翔曾发现一组窖藏瓷器,当地文博部门考证,瓷器可能是北宋末年庙宇毁弃时被埋藏的,从瓷器造型和工艺风格上看,当属宋代晚期产品。
    沐子最早撰文《陕西凤翔出土的唐、宋、金、元瓷器》,发表于《文博》1986年第2期,介绍说1983年10月凤翔县曲湾公社杏树沟大队桑园村发现窖藏瓷器,系村民取土时在地表下两米深处发现,出土了一件瓷执壶和三件梅瓶。刻牡丹纹执壶通高28.8厘米,壶流残缺;三件为梅瓶,其中一件刻诗词梅瓶高38.5厘米,腹部刻《瑞鹧鸪》词,内容推崇出世隐逸,具有一定道教色彩;另两件梅瓶分别刻缠枝花卉纹、装饰水波纹的“风花雪月”文字。
    这批窖藏瓷器地方特色及时代特征明显,“风花雪月”款亦属金代北方磁州窑系瓷器上流行的文字装饰。近年笔者协助考古专家禚振西进行陕西古瓷窑调查时,在凤翔青渠上、下窑村发现了大规模的古代烧瓷遗址,但窑址受山地滑坡和村庄占压,保存情况不够完好,在下窑村拍摄到一件与曲湾窖藏刻词梅瓶文字和胎釉特征近似的梅瓶底足,也促使我们对曲湾窖藏年代和诗词内容重加思考。
    2009年凤翔县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青渠窑址亦获调查发布,普查部门介绍青渠上窑窑址是宝鸡地区已知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民间窑址,窑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对研究宝鸡瓷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凤翔曲湾窖藏刻词梅瓶以往发表的录文和句读多有不同。《瑞鹧鸪》原为七言律诗,因唐人用来歌唱遂成词调。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中间两联例用对偶,另有一些字数不同的变格。经查阅资料,凤翔梅瓶刻词实际是马钰在金代大定年间创作《十报恩(本名瑞鹧鸪)》其后的一首《述怀》,收录于马钰《洞玄金玉集》卷之七。
    把凤翔刻词梅瓶与马钰原诗比较,括号内文字为原诗不同之处:
    “利名场上没盈(萦)索(牵),人我丛中绝焰(艳)烟。致(举)意游山山岭上,与(兴)心乐水水云边。行(按词牌多书一字,原诗无此字)往来飘逸孤如鹤,去往安闲静侣(似)禅(蝉),捣(据)此逍遥能有机(几),从交(教)人道活神仙。”因为梅瓶刻词存在民间俗字和工匠错讹,尚需进一步辨清文字,但刻词母本为马钰所作《述怀》无疑。
    马钰原名从义,字宜甫,入道后更名钰,号丹阳子,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家富,号“马半州”,弱冠能诗。金大定七年(1167年)七月,全真教祖师王重阳到宁海传道,马钰成为王重阳在山东收下的首位弟子。此后他抛弃家业皈依王重阳修行,其妻子也入道并更名孙不二。
    大定十年王重阳逝后,马钰与同门师弟曾长期居于终南山刘蒋村为师傅守墓,至今户县祖庵王重阳墓前有一棵葱郁的银杏树,当地传为马钰手植。
    W020091214476392326109.jpg
    马钰作为全真教第二代掌教,主张“以清净无为、逍遥自在、不染不著”为修真宗旨,以唱词、诗歌、文章等形式宣传教义,吸引了众多的社会底层道众加入,其受教范围之广、创作诗词数量之大,在全真七子中是最突出的,以他为首的“全真七子”带动了全真教的传播。马钰的主要传教经历在陕西、甘肃地区,他曾在诗词中有“誓不山东,缘在关西”之语。马钰主要著作《洞玄金玉集》多为与陕西、甘肃东部道友唱和诗词。金大定十九年(1179年),马钰曾至甘肃华亭、陇州传教,大定二十一年返归山东,卒于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
    直到元、明时期全真教与马钰仍被陕西民间推崇,2009年西安文物普查时,在户县甘河镇甘河村遇仙宫发现了三尊明代正德年间雕刻的全真教人物石像,为全真教祖师王重阳与马钰和孙不二。遇仙宫是金元道士为纪念吕祖点化王重阳的仙迹而建,遇仙桥在遇仙宫近旁,始建于元初,是陕西省现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元代石拱桥,相传为王重阳遇仙人点化之地,桥基保留的龙首石雕极其精美。位于户县祖庵镇的重阳宫为全真教祖庭,此地原名刘蒋村,因全真教祖师王重阳曾在此结庵修行,后又埋骨于此,全真教大兴于世后,遂改名曰“祖庵镇”,重阳宫亦保留大量全真教碑刻与相关文物,七真殿也保存几件明代人物刻像,与遇仙宫出土明正德刻像风格近似,亦应为明代雕刻的马钰等七真,重阳宫碑林亦称“祖庵碑林”,其中的重阳真人与七真上仙碑上也保留有马钰形象。
    拨开历史的迷雾,凤翔出土梅瓶刻写的实际是金大定十年至二十三年之间马钰创作的一首劝化世俗诗词,凤翔民间流传并被刻写在瓷器上,其烧造上限应为金大定年间。这件金代梅瓶堪称涉及全真教的珍贵文物,也是罕见的马钰诗词存世载体,证明了金代全真教在陕西民间的传播,其文史价值也因此不言而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