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090|回复: 1

[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 路遥:把人民视作上帝的作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30 17: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路遥:把人民视作上帝的作家

                                                               白忠德


路遥对文学创作怀着宗教般的意志和初恋般的情感,像个圣徒把文学当成朝圣与寻梦。他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凡的人们,密切地关注他们的生存境况和内心感受。他为那些艰辛地生活着劳动着的广大的“农村人”而写作,为那些在人生的坎坷路途中艰难挣扎的青年人而写作。在个体生命与历史理性的冲突悲剧中透露出对人的价值关怀以及对人的真实存在状态的深切体察与浓厚挚爱,这正是路遥作品所以特别震撼人心并获得永久生命力的缘故。

他在创作中坚持了对普通劳动者命运的关心和真挚的爱,作品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与“平民意识”相对应的是“贵族意识”,“贵族”、“平民”的区分本来是古罗马奴隶制度的产物,并且被封建等级社会所沿用的称谓。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在人民内部只有社会分工的不同,而不会有贵贱之分,所谓“平民意识”也该消失了。但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不存在了,人民内部的种种差别却还存在,阶级的思想感情和意识还存在,“平民意识”仍然可以被借来同“特权意识”、等级观念、“精英意识”以及其他脱离普通劳动者的观念和意识相比较而存在,特别是当我们把它同对普通劳动者的爱联系在一起谈的时候,便显得十分必要了。

路遥的小说以平民为主要描写对象,小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一些平头老百姓,和主人公相关的人物也都普普通通。他怀着一种关切的心情描写这些平民老百姓的情与爱、苦与乐、喜与忧、美与丑,表现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丰富的心态和坎坷的命运;写他们在推动人类历史前进道路上的奋进、拼搏、斗争,他们的自尊、自信、自卑以及崇高、伟大和卑琐,它们构成了一个“平凡的世界”里的人生百态。


    平民是社会的主体,他们是传统文化道德的遵守和信奉者,他们虽然没有独立的思想体系和意识形态,但他们有共同的生存、文化、精神需求,有共同的利益、意愿、心态。作家在表现这些的时候,持着什么态度,带着什么思想,不同的作家必然会反映出不同的意识。
    路遥从小生活在陕北偏僻的穷山沟里,食不饱腹,衣难蔽体,与亲属和乡里甘苦与共,血泪交融,对人民群众生活上的疾苦和命运中的悲痛有着十分深切的感受,所以他总是将这些感受深蕴在作品的艺术形象和表达之中。他说:“作为血统是农民的儿子,我对中国农民的命运充满了焦灼的关怀之情。我更多地关注他们走向新生活过程中的艰辛与痛苦,而不仅仅是达到彼岸后的大欢乐。”他的作品常常突出表现普通人的苦难生活与悲苦命运,这形成了他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当然,不是自己所有的生活体验都可以作为写作题材的。应该把自己的生活体验,看其是否具有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不能将自己的思想情绪误以为时代的思想情绪。一定要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寻找到广阔而深刻的社会生活的内涵。”

路遥对平民的关切,表现为对农民,特别是陕北家乡贫困农民的关切。在《平凡的世界》讨论会上,路遥深情地说:“在生活中还是平凡的人、普通的人最多,我写这部长篇的最基本的想法,就是写普通人……我是带着深挚感情来写中国农民的,我觉得对他们先要有深切的体验,才能理解他们,写好他们。”在小说第五十二章,路遥借孙少平的口说:“这黄土地上养育出来的人,尽管穿戴土俗,文化粗浅,但精人能人如同天上的星星一样稠密。在这个世界里,自有另一种复杂,另一种智慧,另一种哲学的深奥,另一种行为的伟大。”他正是怀着这种热爱的虔诚、理解的尊敬、庄严的敬重之情来写农民的,不论是老一代农民,还是青年一代农民,不论是丑是俊,是男是女,是穷是富,是乡村的领导者还是被领导者,是端方正直的还是见风使舵的,是聪明机智的还是憨厚老实的,在他作品中都或直接或曲折地闪现出诱人的个性光彩。他们虽有性格、品质、生理上的弱点,但这并没有妨碍作者把他们写成美学意义上的人,有独立人格意志的人。路遥小说对普通农民心灵世界奥秘的生动展示,常常超越了个人性格层次进入到人生哲学的层次。庄稼人的哲学,不是来自哲学理论的修养,也不是来自对生存方式的科学认识,而是来自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本能,来自于历史文化的传承,来自于祖祖辈辈的生活经验。他们不成体系,不成理论,甚至连他们自己也说不出,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却能应用自如,只有那些生活在他们之中,并且以平等之心看待他们的人,才能为之折服,并以敬仰之心诉诸笔墨。

    路遥对农民的理解、热爱和敬重,还表现在他常常赋予他们与其生存的土地一样的博大、雄浑和气魄。他们智慧,他们神秘,他们不朽,他们丰富,他们宽容,具有土地一样的品格。在《姐姐》中,当姐姐热恋着落难下乡的知识青年的时候,年老的父亲总是不置一词,冷眼旁观。当姐姐受到地位变化的恋人抛弃而痛不欲生时,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天黑了,大片、大片的雪花漫天飘扬,父亲一手牵着出走的女儿,一手牵着儿子,穿过田野,向村子走去,一边走,一边喃喃自语:“……好雪啊,这可真是一场好雪……明年地里要长出好庄稼来的,咱们的光景也就会好过罗……噢,这土地是不会嫌弃我们的……”与其说这是生活,倒不如说这是作家对父亲的印象。他们是包容一切的土地,是永不屈服的土地,也是滋生着希望的土地。与此相似的是,《人生》中灰心丧气回到农村的高加林,遇到了像德顺爷爷一样的“父亲”,他告诉高加林自己的欢迎,并开导说:“就是这山、这水、这土地,一代一代养活了我们,没有这土地,世界上就什么也不会有。是的,不会有。只要咱们爱劳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他立足于这样的基本观点看农民:“从感情上说,广大的‘农村人’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也就能出自内心理解他们的处境和痛苦,而不是优越而痛快地指责甚至嘲弄丑化他们——就像某些发达国家对待不发达国家一样。”他不注重对人民群众身上某些“劣根性”的发掘,通过批评以及引起疗救的注意,而是对其身上美好的东西尽量开掘,以示弘扬、倡导、继承。

路遥对平凡生活中普通人性美的开掘是多方面的,深入的。爱情的纯真美,是路遥笔下的一些人物放射出绚丽的光彩,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刘巧珍对高加林的爱是那么热烈、忠诚,即使高加林后来抛弃了她也无怨无悔。她之所以尽快与马栓结婚也是为了成全她心爱的人,让其不要为自己牵挂分心。直到高加林身败名裂被开除回乡,她还暗中帮他再当民办教师。她这种纯真的爱是刘巧珍式的,是一些浅薄的姑娘办不到的,既有思想的深度,也有性格的深度。《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兰花,爱的是在别人看来不值得她爱的男人王满银。王满银好吃懒做,常年在外游荡,兰花既做娘又做爹,受苦受累养活一家。王满银也有他的才能,曾给过兰花一个男人的爱。善良忠诚的兰花将自己的一生交给了自己爱过的男人,至死不变。王满银不在家,村里光棍无赖给她骚情、讨好,半夜敲门,她都坚决拒绝。直到王满银勾搭上合伙做生意的“南洋女人”,可怜的兰花服药寻死,也没有想到离婚。当在乡医院得知服的是假老鼠药,她竟破涕为笑,投入回心转意的王满银怀里。兰花爱王满银,爱得让别人都觉得甚为愚痴了,可她却忠贞不二地爱着。这就是兰花的性格,一个不同于别一个的“这一个”。巧珍和兰花显示出的爱的纯真美,反映了中国女性心灵中深厚的传统美德积淀。

对于劳动人民身上表现出来的亲情美、乡情美,路遥也以其典型化的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中加以考察,塑造各种各样的典型性格。《平凡的世界》中,孙玉厚的家庭成员以各自不同的性格集中体现了中国广大农民群众的亲情美。这个家庭从困难、艰难、缺吃少喝到兴旺发达全村冒尖,发生过分家这个小波折,但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却是那么协调、和睦,他们都有金子般善良美好的心,克己、自责,不要求家里给自己什么,只求自己给家里做什么。每个人想到的是亲情之间的关怀、体贴、敬重、恩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无疑是一种绝顶的幸福,这样的家庭在我国当代农村可能已不多见,却可能存在。我们向往这样的家庭,呼唤这样的家庭。家庭是社会构成中不可忽视的小单位,家庭的安定、团结以及风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以及风气。路遥细致入微地描写并满腔热情地歌颂家庭中这种关心别人而忘记自己、牺牲自己以及成员之间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深切缠绵的亲情,反映了他的人生理想和伦理观念。

《人生》中德顺爷爷是一个有性格、有光彩的形象,他的典型性就在于代表了中国老一代农民朴实憨厚忠勇无私的精神。他是一个苦了一辈子的老光棍,旷达乐观。他的身上,显示了浓重感人的乡情之美。《平凡的世界》里金波及其父金俊海,对少平及孙玉厚家庭的帮助,都表现了一种毫不吝惜、尽力而为的豪爽和义气。孙少安办砖厂致富后,为了解决贫困乡亲买化肥无钱的急难而动议扩大砖厂,反遭祸殃。这些描写和刻画使农村生活和农民家庭亲戚成员间的亲情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思想内涵,具有更崇高的美学价值。路遥在其短中篇,特别是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通过诸多人物性格的塑造,给以多视角、多层面的表现,使这种美的情感构成整个作品美的旋律,反映出一种崇高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确能起到净化灵魂、提升精神的作用。

路遥朴实的写作理念包含着这样一个简单而又重要的真理:文学是属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是属于“人民”的,因此,谁关心他们的无奈和叹息、痛苦和忧伤、愿望和要求,谁才能写出具有人道内涵的、受到普遍欢迎的作品。

路遥正是从他对农民苦难生活和悲苦命运的体验中看到了所包含的深刻社会生活内容和丰富的美学价值,他才予以密切地关注,极力地加以表现,就是对民族和人民苦难的描写,以表达对民族灵魂的展现和重铸《平凡的世界》开篇写孙少平艰难的求学生活,从孙少平瘦弱的身躯里和褴褛的衣衫中,透出的是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勃勃生气。贫穷的感受是他必须付出的代价,但这远远抵消不了他走进新生活的巨大精神欢乐。对于这样一个内心独立、丰富、好奇、好学的年轻人来说,他在贫穷面前是无辜的,贫穷尽管也会刺伤他的自尊心,但他的心地始终是坦白、纯洁的。小说中,贫困、寒酸无论描写得多么仔细、充分,都没有损害孙少平这个形象,不会让人感到厌倦、污秽和沉闷。相反,外在的困窘与内心的高傲形成鲜明的反差,主人公命运的发展充满了张力,他的处境显得如此不公,好像是上天特意要磨练他,于是诗意的期待便抓住了读者的心。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郭小聪先生认为,把生活的苦难、残酷和卑微描写出来并不是路遥的特色,许多作家都能这样做,而能够把年轻人的贫穷、窘迫写得如此无辜、纯洁,甚至可爱、可敬,才是路遥的不同凡响之处。事实上,路遥经历过的苦难及其真实感受,从小说一开始就忠实地写出来了,令人惊叹的是,在我们身边似乎处处不如意的、平庸沉闷的生活,在艺术中却没有变成泥沼,而是神奇地变成了别样的闪闪发光的东西。贫穷不是罪过,寒酸并不低贱,落魄依然纯真,这正是作品主人公心灵的诗意,也包含着生活的真理。只有明白了作家对待贫穷的这种诗意的态度,才容易看出路遥小说美感的独特之处。

路遥挚爱着生于斯长于斯的黄土地,终生将自己的笔触向黄土地上的劳苦大众,把普通劳动人民视作上帝,谱写了一曲优美崇高、气势恢弘的土地和人民的赞歌。路遥向来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始终保持着从事这项工作的庄严性、纯洁性、高雅性。他虽然追求作品有更广大的读者,但他没有去媚俗惑众,迎合一些读者的低级趣味。这与他对文学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意识有很大关系。他将以平民为主体的读者奉之为上帝。上帝是神圣的、至高尊贵的,不可轻慢亵渎。在路遥的意识世界里,平民的需要与要求始终处于核心地位,给以足够的重视。这也造就路遥作品能够在读者中产生持久而深远的魅力与影响!

发表于 2010-3-30 18: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凡的世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