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72岁的刘孝琴三个女儿已出嫁,儿子在外打工,她独自一人居住在这个破旧的窑洞 本报记者 李晖 摄
老人故事
三个72岁的老姐妹每天相聚度日 10月22日上午,西安市南郊的吊钟沟村,整齐的砖房在阳光下很耀眼,然而,村头一个用土墙围起来、安着木门的土房子,与整个村子里整齐的砖房显得有些不协调,这是72岁何竹兰老人的家。
院子里堆着柴火,一孔不大的土窑里向外冒着烟,很呛。屋内靠近门左边是一盘可供三四个人睡的炕,炕沿距离地面有一米五左右。墙壁上用图钉钉着几张白纸,但依然无法盖住墙上要脱落的土皮,屋中间是一张破旧的折叠沙发,“炕太高我上不去,一次我从炕上跌下来骨折了,也没人管,就在地上放了这个沙发,晚上睡觉用。”
10月26日就是老人节(九月初九重阳节),但对何竹兰来说,没什么实际意义。
何竹兰早上6点左右就起来了,一个人在长了草的院子里走来走去,上午9点多,饿了,自己煮了点苞谷糁吃,“每天的饭一般就是苞谷糁和面条”。
9时许,何竹兰、刘孝琴和阮桂茹三人每人端碗苞谷糁,聚在何竹兰家土院门口吃着、说着。看到何竹兰的凉拌茄子是黑色的,“你又给茄子放酱油了,以后不要放了,少吃点辣子,对身体不好。”刘孝琴说。何竹兰、刘孝琴和阮桂茹三个人都72岁,儿女都在外打工,三位老人家门相挨,每天相约到一起说说话,“不然,日子难熬啊”。
说到儿女老人的眼泪涌到眼眶 何竹兰的三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老伴5年前去世后她就一个人生活,说到儿子的时候,何竹兰的眼泪涌到了眼眶。
看着何竹兰说到伤心处,老姐妹刘孝琴不停地打断,眼睛也红了起来,“行了,不说了,说了难受”。刘孝琴和老姐妹何竹兰一样,一人在农村住,三个女儿都出嫁了,儿子在外打工。“去年,老伴去世后,有一次自己在土窑里干活骨折了,当时没人知道,后来借别人电话才给娃们通知到”。刘孝琴拉起衣袖让记者看骨折的地方,还是有些肿,“没关系,农村人的钱有限,哪能有病就跑医院啊,掉着掉着(意思是硬撑)就好了。”
无生活来源60岁老人想出去打工 黎明村距离吊钟沟村不远,22日中午时分,60岁的崔喜曹因找不到活儿干而发愁。“苞谷收了,地里也没活可干,不出去找活儿干就没有收入了”。
崔喜曹就一个儿子,在西安打工,家中就剩他一人,“儿子、儿媳平时想回来的时候就回来,不想回来的时候就不回来”。
崔喜曹的身体状况看起来还比较健康,就是眼睛稍微不太好,独自生活七八年了,收入主要是三亩玉米地,“我很想出去打工,但找了好久没人要。”崔喜曹说。
与崔喜曹相比,69岁的胡兴山比较幸运,因为有儿女给生活费,但自从3个月前老伴去世后,他开始要么忙于农活,要么出去转悠,“在家就一个人很孤单,出去找人说说话,打发时间。”
老家在蓝田的包伟年初就到西安来打工,自出来之后一次都没回去过,“不是不想回去,只是到现在没挣到多少钱,回去看看老人能怎么样,日子不会好起来。”
养老现状
在家自我养老是普遍现象 当何竹兰在土坯房里迎着浓烟给自己熬苞谷糁时,同为“空巢老人”、家住西安市孟家巷社区84岁的姜怀山和老伴秦永枝却拿到了社区发放的“老年节”慰问品,社区工作者也已到他家帮他把家里的卫生打扫了,中午在社区“老年餐桌”吃了顿饺子。这就是城市养老与农村养老的区别。
目前在西安市区,老人养老可以选居家养老,可以选择到敬老院养老,还有老人日托所、老年餐桌等,这些社会养老方式,老人只需交纳少许费用,其他费用均由政府补贴。但在农村,什么社会养老方式、机构基本都没有,记者采访发现,老人们的日常生活主要靠自己或老伴。
长安区一街道办主任说,由于农村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现在留在农村最多的就是老人,而街办早就有了办养老院的想法,但受体制、资金等各方面条件限制,也只能搁浅,老人们只能在家养老。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