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西部网讯 (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记者 朱海波 董超)因为气候等原因,橘子适宜在南方种植。古人就曾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然而,在秦岭以北的户县庞光镇王寨村,却有人硬要尝试种植橘子,他们为什么要逆自然规律而行?橘子树能种活吗?
村民盲目建橘园致百亩土地荒芜
西安市户县庞光镇的王寨村位于秦岭北麓,距秦岭大约三公里左右。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千百年来,都是以种植小麦和包谷为主。然而,2010年春天,王寨村村干部竟然从秦岭以南的汉中城固县引进了18棵橘子树,要在村里种植,还专门投资了十多万元建了两个温室大棚,这让大伙儿感到有点不可思议。
村民雷永朋:从汉中城固带土球挖回来栽到大棚里边,当年秋季稀稀拉拉结了几个果子。
记者:你当时吃了吗?
雷永朋:吃了。
记者:咋样?
雷永朋:酸,没有商品价值。
今年60多岁的雷永朋是村里的老果农,他一直坚信“橘生淮北则为枳”,自然规律不可打破,在他们这里发展橘园根本不可行。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当年秋天,村上引进的18棵橘子树竟然挂果了,橘子一挂果,村上和相关部门便开始大力宣传,当地的媒体也进行了报道,都说王寨村打破了“橘生淮北则为枳”的传统规律,橘园种植喜获成功。看到村上的橘子树能结橘子,很多村民开始动心,再加上村干部的号召和鼓励,一年多时间王寨村的橘园面积就发展到了一百多亩。
户县庞光镇王寨村村委会主任杨书伟:在上一届,村上也想带动村民发展,当时栽了两亩地的橘园,后来有7个组的群众也跟风发展橘园,这当时都是自愿的。
即便如此,村民雷永朋还是一直坚持他的观点,为此,他还专门咨询农业专家,想用专家的观点来阻止村上发展橘园产业。
村民雷永朋:我领着我们村子的人到杨凌去,到专家屋里、办公室咨询的。人家都说,坚决弄不成,绝对是要失败。
然而,专家的劝诫依然挡不住村民的热情,更多的村民们才开始大面积发展橘园。
记者:那你前期进行考察了吗?
村民:我看我村上那个园成了,因这才种了。
记者:你也没到陕南考察?
村民:没。
记者:有技术指导么?
村民:没有。
记者:咨询过专家吗?
村民:没有。
村民坦言建橘园为得到征地补偿
一哄而上种植的橘子树再也没有出现过第一年挂果的轰动效应,很快橘子树一批批枯死,大棚一个个废弃,土地一片片荒芜。王寨村的村民到底为什么要违背自然规律,做出这样看上去荒唐的事呢?刚开始村民们还遮遮掩掩,后来便大方地承认,种橘子树的目的压根就不是为了建橘园。
村民:我建橘园,现在说句内心话,不是叫长橘子呢,我建橘园就是为了你给我赔付。
原来,王寨村附近有一个工业园区,5年前有人听说这个园区要征用他们村的部分土地,为了能多拿一些土地赔付款,一些村民一直想给地里栽植一些果树,看到村上种的18棵橘子树能结果实,很多村民便开始仿效,建大棚,买树苗,一窝蜂似的在自家地里种植橘子树。
村民:我不是叫长橘子呢,只要我树活着,你今年不赔,两年三年不赔,我这么小个树,三年以后长这么大,我就不指望这一亩地产多少橘子了。我这树当时一百元买的,三年以后你就要给我三百、四百的赔。
这位村民说,其实他们都知道橘子树只能在南方种植,如果他们村可以种活橘子树,那征地赔付肯定价位就高了。正是抱着这种心态,村民们才开始大面积发展橘园。
专家:北方种橘子成本大 得不偿失
那么,王寨村村委会当年所栽植的18棵橘子树为什么能够结出橘子呢?村民雷永朋说,主要是因为那18棵橘子树从汉中挖的时候,根部带的土球很大,能当年结橘子全靠这些土球自身的营养。再加上橘子树从移植到挂果都没有过冬,温度能赶上,因此当年能够结出橘子,第二年就结不出来了。那么,户县王寨村到底能不能种植橘子树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志成:一般的常识是,这个柑橘的年平均温度15度以上,但是咱们西安的平均温度是13.3度。户县靠山那边的温度可能还要低一些,这一般情况是不能栽植,从温度这方面讲。另外柑橘对土壤的要求是微酸性或者酸性,一般北方的土壤偏碱性。
张教授认为,虽然按照常理,北方地区不能栽植橘子,但是现在的科技水平比原来高很多,采用温室大棚也可以栽植,但这需要严格的管理水平和一定的科学技术做保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志成:过了秦岭要搞设施栽培是完全可以的,那就要严格的按柑橘的生物习性进行温度控制,但是这个成本就高了,不是说进了温室就完全保险了,还要会调节这个温度。南方地区现在两千多万亩,一斤有时是几毛钱,照咱这样管理出来一斤可能得几块钱。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温室大棚和技术指导,秦岭以北是种不了橘子的。即使有了温室大棚,管理水平和科学技术要求也高,如此一来,橘子种植的成本远远大于南方自然种植,得不偿失。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年王寨村很多村民根盲目发展橘园,很明显就是想得到更多的征地赔付。然而如今五年过去了,王寨村的土地并没有被征用,直接导致的结果是,那些种植橘子树的村民,不但没有拿到赔付,大多数的土地还都荒芜了。
村民:这五年没收入,就按最低标准种粮食算,咱这地方包谷可以一亩地打到一千多斤,麦也近乎一千斤。两料加起来产值就是两千块钱,五年又是一万多。
橘园荒草丛生,数百亩土地闲置荒废。这起看似荒唐的闹剧背后,不是科学实验不是探索种植新技术,而是隐藏着农民等待征地、套取赔付的一次所谓“良苦用心”。这样的致富捷径让人叹息。就这起事件,我们来连线评论员袁秋乡,听听她的看法。
评论员袁秋乡:我觉得在村民的意识里,利用征地拆迁的机会,是他们实现一夜暴富梦想的天赐良机。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就是在如何正确引导大家理性,处理征地与补偿关系的事情上,职能部门还能做一些什么?如果让“失地农民”心里有底,能够看清楚以后的出路,或者征地拆迁,给自己提供了新的人生发展机会,他们是不是就不会心慌。心不慌是不是就能理性一些,不去捕风捉影,做一些违背科学常识,企图在北方栽种橘子树的荒唐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