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21185|回复: 14

[古今人物] 户县退休职工:biang字疑为“快活谣”故事有点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7 15: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http://news.hsw.cn 来源:  阳光报  2009-06-17 08:19

       6月15日上午,记者在美术馆“陕西非遗传统技艺大展”上经过展览负责人介绍认识了来参观的靳应禄。今年64岁的靳应禄,是户县化工厂的退休职工,他向记者报料,他的老家至今还流传“ ”(音biang)的“秘密”,并说他和老家的老农能破译 字歌,这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并采访了他和户县康王村的秦古道和当地老农。
  本想给张艺谋捎句话,没想到说起了biangbiang 面在美术馆一楼大厅,靳应禄就和记者聊上了。他说陕西人爱吃的面的这个 字,笔画繁多,识者甚少,字典上没有,电脑打不出来。说起面,还有这么一个歌诀,版本众多,最常见的是:“一点戳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官朝上走。你一扭,我一扭,一下扭了六点六。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夹了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拴钩搭挂麻糖。推着车车走咸阳。”

  为什么说他是最懂 字歌的老陕,靳应禄从一段小故事开始说起——

  原来,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总导演为张艺谋的消息传到他的耳朵后他很是兴奋。张艺谋的舅舅和他的舅舅在一个村子,都在户县,所以靳应禄和张艺谋的母亲很熟,见了面叫姨。靳应禄就想,当地的“关中斗牛”社火要是能上奥运开幕式那多美气的,于是跑去寻他姨——张艺谋他妈去了,要她把这个意思给张艺谋转达一下。结果事情没弄成,“关中斗牛”成了靳应禄的一块心病啦。
  靳应禄一心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关中斗牛”,今年三月就到市群艺馆去和主抓申遗保护工作的王智主任一起商量如何申报“关中斗牛”为非遗项目。恰好有个剪纸艺人送来了一幅剪纸作品,剪了一个 面的 字。王智主任随口问他认识这个字不。
  靳应禄说“当然认得”,还顺口来了一段顺口溜:“秦人家常饭,最香面。臊子味儿全,更有辣子蒜。羹汤依口味,可醋可浆水。前者调阴阳,后者滋肠胃。 字笔画繁,秀才都觉难。此字有歌诀,本是车夫传……”
  王智一听,就奇怪了,问他为什么是“本是车夫传”。
  原来,咸阳往南到秦渡(即周丰京所在地)有一条咸秦古道。这条古道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被咸(阳)户(县)公路所取代。在架子车(平板车)没有问世之前,咸秦古道上多是俗称“狗脊梁推车”的一种独轮车。车夫之间就传唱着这首 字歌。车夫们哼 字歌的曲调很多,但以关中小调《绣荷包》最为普遍。因为 字歌在咸秦古道上广为流传。而靳应禄家就在咸秦古道旁的康王村。他从小就是听过路的车夫哼唱这首歌的,所以会唱,靳应禄说他参军到部队时搞联欢还唱过biang 字歌呢。后来听村里老人具体讲过 字歌的含义,所以可以认定 字歌原来竟是昔日的车夫谣。
  待他逐句解释了一遍 字歌,王智主任听了,大感兴趣,把当天的工作推掉,录了两个多小时的音,还准备邀请他到本单位举办的“百姓讲坛”去开讲呢。
  靳应禄说到这里很是快慰地对记者说:“弄‘斗牛’哩把‘ 面’给捎带出来啦,也算有收获吧。”
  字歌本是车夫传,不仅说肚子饥,还有点想媳妇
  biang字歌到底和车夫有什么关系呢?
  6月16日上午,记者随靳应禄来到了户县的康王村寻找咸秦古道的遗迹,户县历史上是咸阳所属,可惜因为乡村的变迁已经无处寻觅咸秦古道遗迹了。记者和村里几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聊起往事,所幸他们还记得 字歌,记得咸秦古道上的狗脊梁推车,并且告诉记者他们村里也有一个叫李生明老人也曾拉过狗脊梁推车贩过盐,可惜十几年前已经过世,如果健在的话也在90岁左右了。
  六十多岁的村民靳武志说:“村口过去有个关帝庙,当地人叫大庙。这个庙恰好在古道中间,小时候我们就经常见拉车的在村口的大庙歇脚,谝闲传,老哼哼 面的歌哩,感觉拉车的没有不会唱的。”
  在村民靳振堂家说起 字歌,50多岁的靳振堂和老伴还能断断续续背得出来。
  记者问他是否知道里面的意思,靳振堂嘿嘿一笑说:“知道的不多,反正就是拉车的拉得肚子饥了,拉得想媳妇了。具体啥意思,人家的道道多,我就说不清了。”
  字歌也是“快活谣”传闻还说它暗含对性的描述
  中午12点,记者和靳应禄受邀到靳武志家吃了一顿正宗的 面。饭后,靳应禄突然有点不好意思问记者:“其实 字歌不是有点酸,而是酸得很呢——你想听不?”
  在记者的催促下,靳应禄讲 字里就隐藏着男女生殖器。除了 字居中的“马大王”代表男性生殖器外,字顶头的“穴”字代表了女性生殖器。一个 字既是“食”,又藏有“色”,表达了劳动人民最朴素最原始的人生追求。所以靳应禄认为 字歌是一首“快活谣”, 字本身就是一个象声词,是天下最快活的两件事情的声音,一就是吃面时候嘴里发出的声音,一就是男女合欢时的声音。
  由此靳应禄大胆推断, 字的发明者就是咸秦古道上的车夫。因为通过 字歌的歌词已经不自觉地出现出了车夫最熟悉的事情(推车),以及底层劳动者对饮食和性不避讳的描述……
  靳应禄还说:“我的这些东西 (说法)都是我整理村里老人的,肯定有疏漏和错误的地方,但大的方面应该是没错的。”
  对此记者还采访了几位民俗专家。民俗专家李健认为靳应禄关于字歌是昔日咸秦古道车夫谣的说法对于关中的饮食、风物、世情等方面的研究都很有价值。民俗专家左继成也认为 “这种说法是目前biang字起源最接近事实真相,最经得起推敲的一种说法。”
  靳应禄和他的乡党们关于 字的传闻,读者有什么看法,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9-8625212113679263832

字歌新解
  原句:“一点戳上天,黄河两头弯。”
  解释:这两句概说车夫披星戴月,走州过县的生活状态。“一点戳上天”有山高路远的意思,说明“黄河两头弯”意为道路如河流一样蜿蜒不平。当然,因为民间文学的语言模糊性以及流传过程中的改动加工已经使得这两句语义不明晰了。
  原句:“八字大张口,言官朝上走。”
  解释:“八字大张口”里“八字”代表两条腿,“八字大张”是车夫迈步行走的形象,车夫八字大张为的是一张口,为了糊口。“言官”就是过去家家户户都敬的灶王爷,因为灶王爷的神龛有 “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对联,所以民间也叫灶王为“言官爷”或“言官”。歌里提到灶王爷,也是常年在外奔波的车夫对家庭生活的一种向往。
  原句:“你一扭,我一扭,一下扭了六点六”
  解释:独轮车平衡不好把握,在行动时是左右摇晃的,所以车夫的身子要随之扭动。“六点六”是说车夫在扭的过程中的特殊步法,左一点,右一点,以减少车子的摆动幅度,“六”在这里不是实指。需要特别解释的是,随着简体字的使用, 字里的两个绞丝旁也被简化了,下面的三点变成了一提,所以有的“新版” 字歌里就没有“一下扭了六点六”这一句了。
  原句:“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夹了个马大王。”
  解释:“狗脊梁推车”的轮子两边可以左右各捆一个长口袋,所以叫“左一长,右一长”。“马大王”则是男性生殖器。靳应禄说:“虽然不雅,但民间多酸曲,不足为奇。”并解释说男性梦遗在俗语中就叫 “跑马”,现在户县当地人侮辱和耍笑人的时候还常说谁谁“就像个马大王”或者“你能行,你是马大王”之类的话。因为过去的车夫都穿大裆裤子,推车时尽量两腿分开,保持车身平稳,一走动,裆里的“鸟鸟”乱甩,所以有这一句“中间夹了个马大王”。
  原句:“心字底,月字旁,拴钩搭挂麻糖。”
  解释:“心字底”说车夫一路要操心行路安全,心要沉到底下,“月字旁”是说车夫要经常走夜路,形容非常辛苦。这里的“麻糖”不是芝麻糖,而是麻花,是车夫路上的干粮。
  原句:“推着车车走咸阳。”
  解释:最后这一句已经非常明确了此歌就是车夫歌,而且点出目的地就是咸阳。需要一提的是这一句,年老持重者就唱“推着车车走咸阳”,年轻诙谐者则唱成“推着媳妇逛咸阳”。
  ■记者杨家晨文/图
发表于 2009-6-17 16: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细细一想,还真有那个意思。
发表于 2009-6-17 18: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经典啊。
发表于 2009-6-17 20: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学习了:lol
发表于 2009-6-18 10: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很好!!:shutup::shutup:
啥时候到靳老师那里去好好学习学习!!!:handshake:handshake:handshake
发表于 2009-6-18 11: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shutup:
发表于 2009-6-19 12: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户县退休职工:biang字疑为“快活谣”故事有点黄

6月15日上午,记者在美术馆“陕西非遗传统技艺大展”上经过展览负责人介绍认识了来参观的靳应禄。今年64岁的靳应禄,是户县化工厂的退休职工,他向记者报料,他的老家至今还流传“ ”(音biang)的“秘密”,并说他和老家的老农能破译 字歌,这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并采访了他和户县康王村的秦古道和当地老农。
  本想给张艺谋捎句话,没想到说起了biangbiang 面在美术馆一楼大厅,靳应禄就和记者聊上了。他说陕西人爱吃的面的这个 字,笔画繁多,识者甚少,字典上没有,电脑打不出来。说起面,还有这么一个歌诀,版本众多,最常见的是:“一点戳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官朝上走。你一扭,我一扭,一下扭了六点六。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夹了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拴钩搭挂麻糖。推着车车走咸阳。”

  为什么说他是最懂 字歌的老陕,靳应禄从一段小故事开始说起——
  原来,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总导演为张艺谋的消息传到他的耳朵后他很是兴奋。张艺谋的舅舅和他的舅舅在一个村子,都在户县,所以靳应禄和张艺谋的母亲很熟,见了面叫姨。靳应禄就想,当地的“关中斗牛”社火要是能上奥运开幕式那多美气的,于是跑去寻他姨——张艺谋他妈去了,要她把这个意思给张艺谋转达一下。结果事情没弄成,“关中斗牛”成了靳应禄的一块心病啦。
  靳应禄一心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关中斗牛”,今年三月就到市群艺馆去和主抓申遗保护工作的王智主任一起商量如何申报“关中斗牛”为非遗项目。恰好有个剪纸艺人送来了一幅剪纸作品,剪了一个 面的 字。王智主任随口问他认识这个字不。
  靳应禄说“当然认得”,还顺口来了一段顺口溜:“秦人家常饭,最香面。臊子味儿全,更有辣子蒜。羹汤依口味,可醋可浆水。前者调阴阳,后者滋肠胃。 字笔画繁,秀才都觉难。此字有歌诀,本是车夫传……”
  王智一听,就奇怪了,问他为什么是“本是车夫传”。
  原来,咸阳往南到秦渡(即周丰京所在地)有一条咸秦古道。这条古道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被咸(阳)户(县)公路所取代。在架子车(平板车)没有问世之前,咸秦古道上多是俗称“狗脊梁推车”的一种独轮车。车夫之间就传唱着这首 字歌。车夫们哼 字歌的曲调很多,但以关中小调《绣荷包》最为普遍。因为 字歌在咸秦古道上广为流传。而靳应禄家就在咸秦古道旁的康王村。他从小就是听过路的车夫哼唱这首歌的,所以会唱,靳应禄说他参军到部队时搞联欢还唱过biang 字歌呢。后来听村里老人具体讲过 字歌的含义,所以可以认定 字歌原来竟是昔日的车夫谣。
  待他逐句解释了一遍 字歌,王智主任听了,大感兴趣,把当天的工作推掉,录了两个多小时的音,还准备邀请他到本单位举办的“百姓讲坛”去开讲呢。
  靳应禄说到这里很是快慰地对记者说:“弄‘斗牛’哩把‘ 面’给捎带出来啦,也算有收获吧。”
  字歌本是车夫传,不仅说肚子饥,还有点想媳妇
  biang字歌到底和车夫有什么关系呢?
  6月16日上午,记者随靳应禄来到了户县的康王村寻找咸秦古道的遗迹,户县历史上是咸阳所属,可惜因为乡村的变迁已经无处寻觅咸秦古道遗迹了。记者和村里几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聊起往事,所幸他们还记得 字歌,记得咸秦古道上的狗脊梁推车,并且告诉记者他们村里也有一个叫李生明老人也曾拉过狗脊梁推车贩过盐,可惜十几年前已经过世,如果健在的话也在90岁左右了。
  六十多岁的村民靳武志说:“村口过去有个关帝庙,当地人叫大庙。这个庙恰好在古道中间,小时候我们就经常见拉车的在村口的大庙歇脚,谝闲传,老哼哼 面的歌哩,感觉拉车的没有不会唱的。”
  在村民靳振堂家说起 字歌,50多岁的靳振堂和老伴还能断断续续背得出来。
  记者问他是否知道里面的意思,靳振堂嘿嘿一笑说:“知道的不多,反正就是拉车的拉得肚子饥了,拉得想媳妇了。具体啥意思,人家的道道多,我就说不清了。”
  字歌也是“快活谣”传闻还说它暗含对性的描述
  中午12点,记者和靳应禄受邀到靳武志家吃了一顿正宗的 面。饭后,靳应禄突然有点不好意思问记者:“其实 字歌不是有点酸,而是酸得很呢——你想听不?”
  在记者的催促下,靳应禄讲 字里就隐藏着男女生殖器。除了 字居中的“马大王”代表男性生殖器外,字顶头的“穴”字代表了女性生殖器。一个 字既是“食”,又藏有“色”,表达了劳动人民最朴素最原始的人生追求。所以靳应禄认为 字歌是一首“快活谣”, 字本身就是一个象声词,是天下最快活的两件事情的声音,一就是吃面时候嘴里发出的声音,一就是男女合欢时的声音。
  由此靳应禄大胆推断, 字的发明者就是咸秦古道上的车夫。因为通过 字歌的歌词已经不自觉地出现出了车夫最熟悉的事情(推车),以及底层劳动者对饮食和性不避讳的描述……
  靳应禄还说:“我的这些东西 (说法)都是我整理村里老人的,肯定有疏漏和错误的地方,但大的方面应该是没错的。”
  对此记者还采访了几位民俗专家。民俗专家李健认为靳应禄关于字歌是昔日咸秦古道车夫谣的说法对于关中的饮食、风物、世情等方面的研究都很有价值。民俗专家左继成也认为 “这种说法是目前biang字起源最接近事实真相,最经得起推敲的一种说法。”
  靳应禄和他的乡党们关于 字的传闻,读者有什么看法,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9-8625212113679263832
发表于 2009-6-19 12: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字歌新解

  原句:“一点戳上天,黄河两头弯。”

  解释:这两句概说车夫披星戴月,走州过县的生活状态。“一点戳上天”有山高路远的意思,说明“黄河两头弯”意为道路如河流一样蜿蜒不平。当然,因为民间文学的语言模糊性以及流传过程中的改动加工已经使得这两句语义不明晰了。

  原句:“八字大张口,言官朝上走。”

  解释:“八字大张口”里“八字”代表两条腿,“八字大张”是车夫迈步行走的形象,车夫八字大张为的是一张口,为了糊口。“言官”就是过去家家户户都敬的灶王爷,因为灶王爷的神龛有 “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对联,所以民间也叫灶王为“言官爷”或“言官”。歌里提到灶王爷,也是常年在外奔波的车夫对家庭生活的一种向往。

  原句:“你一扭,我一扭,一下扭了六点六”

  解释:独轮车平衡不好把握,在行动时是左右摇晃的,所以车夫的身子要随之扭动。“六点六”是说车夫在扭的过程中的特殊步法,左一点,右一点,以减少车子的摆动幅度,“六”在这里不是实指。需要特别解释的是,随着简体字的使用, 字里的两个绞丝旁也被简化了,下面的三点变成了一提,所以有的“新版” 字歌里就没有“一下扭了六点六”这一句了。

  原句:“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夹了个马大王。”

  解释:“狗脊梁推车”的轮子两边可以左右各捆一个长口袋,所以叫“左一长,右一长”。“马大王”则是男性生殖器。靳应禄说:“虽然不雅,但民间多酸曲,不足为奇。”并解释说男性梦遗在俗语中就叫 “跑马”,现在户县当地人侮辱和耍笑人的时候还常说谁谁“就像个马大王”或者“你能行,你是马大王”之类的话。因为过去的车夫都穿大裆裤子,推车时尽量两腿分开,保持车身平稳,一走动,裆里的“鸟鸟”乱甩,所以有这一句“中间夹了个马大王”。

  原句:“心字底,月字旁,拴钩搭挂麻糖。”

  解释:“心字底”说车夫一路要操心行路安全,心要沉到底下,“月字旁”是说车夫要经常走夜路,形容非常辛苦。这里的“麻糖”不是芝麻糖,而是麻花,是车夫路上的干粮。

  原句:“推着车车走咸阳。”

  解释:最后这一句已经非常明确了此歌就是车夫歌,而且点出目的地就是咸阳。需要一提的是这一句,年老持重者就唱“推着车车走咸阳”,年轻诙谐者则唱成“推着媳妇逛咸阳”。
发表于 2009-6-19 12: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户县人说biang字与色情无关 或是秦始皇造此字

读者觉得“涉黄”部分有趣

  对于靳应禄解释 字的 “涉黄”部分,很多读者都表示非常有趣,有道理,有人还说靳应禄是专家水平了。但也有个别读者认为他是在“胡说”“哗众取宠”。

  “我是户县人,咋没听过他那说法呢?”一位手机号码前七位是1352832的读者打来电话说:“你随便找一个字出来,只要是复杂一点的,我也能和性拉扯上关系。”

  对此,记者连线了靳应禄,他表示有人不理解很正常,他会坚持自己的说法。

  读者王先生自称也对关中民俗有研究,对靳应禄的说法基本认可,但是有个小细节要纠正一下,他认为 面不仅仅是因为吃面的时候嘴里因为咀嚼吸溜发出类似 的声音而得名,其实它的声音是从三个方面得来的,除过吃面时发生的声音外,面从空中落在锅里滚烫的水中发出的那种声音和擀面、扯面时案上弹出的声音都是 的声音。

  除了争议和补充外,还有三位读者讲述了另外三个版本的字起源故事。

  题招牌的说法流传最广

  手机号码前7位是1599178的王阿姨说的故事是:古时候有个读书人,有一天到街上一家饭馆吃面,结果吃完后发现身上没有带钱,就灵机一动对店家说:“你们店缺个招牌,我给你们写个招牌抵饭钱吧。”这个店家想为难一下这个读书人,就说:“好,那就麻烦你给我写上 面三个字吧。”因为当时伙计正在扯面,案上发出了 的声音,故此一说。没想到读书人眉头一皱,提笔边念边写:“一点戳上天,黄河两头弯……”不一会工夫, 面三字就写好了。店家无话可说,挂上了这块招牌,不想人们都很好奇,店里的生意因此也红火了起来。从此,字和 字歌就流传开了。

  还有六位读者讲的故事和王阿姨这个故事相似,一位姓杨的读者说这个读书人写招牌的故事流传很广,他在好些宣传陕西餐饮的文字资料上都看到过。随后,记者在网上搜索也发现,这个说法被提到的次数确实比较多。

  有人还说跟秦始皇有关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说法和秦始皇有关。家住草场坡的何先生在电话里说,他二十年前听单位里一位同事说过,秦始皇有一次生病了,没有胃口。就有人献上了一碗面条,秦始皇吃了连声叫绝,出了一身汗后病就好了。问这是什么面,底下人随口说 面。秦始皇问怎么写,却没有人知道。秦始皇哈哈一笑,就说让他来造个字好了。于是就有了这个字。因为笔画复杂,后人就编了歌谣便于记忆。

  咸阳一位姓王的老人则说是秦始皇征六国时,秦兵在外只能吃锅盔,吃不上面。所以提到面食就直咂嘴, 有声,所以叫面。至于 面歌,则是和战争有关,例如里面的竖勾就是武器,车字底就是战车……老人还欢迎记者去他家细聊呢。
发表于 2009-6-23 15: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意思
发表于 2009-6-24 10: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9-8-9 09: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curse:
发表于 2009-8-9 14: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发表于 2009-11-2 20: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种说法,就是那个书生写字的说法,我听过。
发表于 2009-11-3 13: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形象,嘹扎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