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3655|回复: 1

[户县报导] 习近平当年下乡7年的延安市延川县迎来一批满身泥土味的艺术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 11: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习近平当年下乡7年的延安市延川县迎来一批满身泥土味的艺术家
——户县农民画作者彩笔绘就
梁家河幸福生活
金秋九月,应省古建园林总公司总经理贾华勇同志的邀请,户县甘亭镇六老庵美术组由农民画家柳绪绪带队,千里迢迢赴革命圣地延安,在习近平曾经插队七年的延川县梁家河村,用彩笔描绘崭新的画卷,给正在建设的梁家河村锦上添花,受到前来视察的各级领导、当地群众和参观学习游人的一致好评。
                           下乡知青到陕北
梁家河村地处延川县文安驿镇东南5公里的小山村,全村两个村民小组,一百二十六户三百六十人,党员二十二人。1968年12月至次年1月,北京市两千一百名知青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来到陕北延川县关庄、文安驿等八个公社五十六个大队插队落户。1969年1月。不满十六岁的习近平乘坐知青专列从北京出发,一天一夜到达铜川,又乘汽车到延安,再转车到延川文安驿,然后群众用架子车把知青的行李拉到村上,习近平和知青步行十多里山路来到梁家河。以满腔热忱和坚定的信念,落户在艰苦偏僻的小山村,习近平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从此开始了七年的插队生活。
习近平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二十岁任梁家河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打井取水、打坝淤地、引进沼气、种植蔬菜、兴办代销店、铁业社、裁缝铺、修路、植树造林、发展生产、改变面貌。直到1975年10月离开梁家河,从一名知青到大队书记,习近平和梁家河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留在了陕北高原,和北京知青用汗水与艰辛,在这片广阔天地里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艰苦创业曲。伴随着从大队书记到总书记的政治成长之路,给陕北这个小山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沧桑巨变,岁月如歌,离开梁家河后,习近平始终惦记这里的乡亲,村里群众有困难找他,他都会千方百计帮忙解决。1993年8月,担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阔别了十七年后和习远平、习桥桥姊妹三个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了梁家河,52户挨家挨户看望,给贫困老人送去慰问金,给孩子发放新书包、文具盒。还给每家送了一个带有“公鸡打鸣”的电子闹钟。并和全村群众在梁家河小学窑洞前合影留念。担任福建省领导后。又支持修建梁家河小学和延川县中学教学楼。几十年来,习近平心系陕北、时刻关注梁家河的乡亲。2007年7月至2014年5月先后四次写信,勉励梁家河干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梁家河建设的更加美丽。在习近平等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昔日梁卯起伏、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低产贫困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多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特别是2010年以来,按照整流域推进、集中连片开发、林果上山、粮草进沟、坡面草灌、牛羊进圈的建设思路,积极开展小流域治理,梁家河流域形成了粮食、梨果、养畜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农林牧协调发展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园。今天的梁家河旧貌换新颜,路畅灯明电视通。特别是前年梁家河发生泥石流后,省建开展为期3年的援建以来,村容村貌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青砖白墙、红色门楼、健身广场、文化中心、农家乐等一派新气象。提起村子的变化,村民异口同声地说:托党的政策和习主席的福。
                                              一路寻找一路感动              
为了使各地前来参观的人们通过壁画了解梁家河的变迁,感受陕北新农村山川秀美的新面貌。省建决定在梁家河绘制壁画美化村容。从样稿设计到绘画贾华勇总经理多次和柳绪绪一起研讨商议,上下协调,从组织上为高标准的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保证。柳绪绪对这次陕北之行事先做了充分准备,把它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对待,两次到梁家河实地考察,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九月十四日上午,美术组全体成员换乘开往延川的班车,到达梁家河已是傍晚时分,先期抵达的柳绪绪、印忠斌已提前运来砖块和床板安排好休息的地方,撑着雨伞在路旁等候着。几个人走进活动房内,望着潮湿的地面,简陋的通铺,才知道这次梁家河的绘画任务并不轻松。
第二天上午天继续下着大雨。美术组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来到习近平住过的知青旧居,走进窑洞,炕面整齐地摆放曾经用过的被褥,小方桌上的留声机,墙壁上挂着的马灯、水壶和雨伞,洞内一切按原貌布置的井井有条,一幅幅史料照片记叙着上山下乡留下的印记。大家在窑洞内边做笔记边速写,为绘画收集资料。房东吕侯生得知来意后。忙把大家迎进屋内,指着墙上自己和习近平的合影,详细介绍那段朝夕相处日子。习近平大他两岁。来他家时带了一大箱子书,白天劳动,晚上给他们讲外面的事情,有时还用留声机放歌听,尽管那个时候很艰苦,但在一块玩得很开心。再就是吃饭,粗米杂粮和酸菜对这些吃惯了白米细面的知青实在是个考验,开始根本吃不惯,后来看到我们囫囵吞枣的大口吃,几个知青也跟着吃起来,而且越吃越香。1993年习近平回到梁家河,见到他时,笑着说:“多年不吃酸菜真想它。”1995年,习近平知道他患病后专程接到福州治病,2007年他们父子俩又受邀到习近平工作的浙江做客。在梁家河的半个多月时间,美术组先后三次和吕侯生进行了座谈,还给他赠送了画册作为纪念。
下午又走访了梁耀春和石玉兴等这些习近平当年的旧友,从他们那里对习近平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梁耀春深情地对我们说:那个时候,群众冬天做饭主要靠烧柴火,烟熏火燎人在窑洞不停流眼泪。1974年,毛主席发出了“要把沼气的事情办好”的指示,在全国形成了大办沼气的热潮。已经当上支书的习近平在人民日报看到四川绵阳沼气搞得好,便自费到绵阳实地考察沼气建造技术,从梁家河到永店再到延川一路步行,延川到延安辗转到绵阳,整整用了四天时间。回来后他和知青带领群众土法上马,在梁家河建成了第一口沼气井,解决了群众做饭照明和肥料问题。1975年3月,文安驿公社在梁家河举办沼气学习班,习近平给各村与会的人员讲解沼气技术,同年八月,省上还在他们村召开沼气现场会。沼气的成功推广,群众打心眼里佩服习近平。
在梁家河的日子里,通过多种形式深入群众,了解生活,美术组为绘制文化墙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但生活的艰苦让美术组始料未及。第二天晚上刚一入睡,跳蚤开始袭扰,咬的人满身疙瘩,只好使不停翻动被子里面倒着盖。一咬一挠,浑身肿痛,连衣服都不敢往床上放,生怕跳蚤钻进去,直到买了灭害灵才得以安宁入睡。陕北人熬稀饭蒸馍不用碱,调面不放醋,顿顿压饸饹,和喜欢吃酸辣的户县风味截然不同。王玉亮风趣地说,咬的越疼,饭越难吃,体会就越深,绘画就会越投入,习近平能坚持七年,我们吃这点苦算什么。心态变了,生活自然就有滋有味了。之后中午吃饭时,美术组经常和陕北老乡下象棋,向他们了解当地的习俗,生活的变迁,到了晚上,除了研究构图外,要么几个人就是围着一圈看印忠斌、王玉亮、王超汉玩农村人过去的打方、要么躺着听秦腔,。大家以苦为乐,其乐融融。
农民画为梁家河添新彩
绘制方案经过完善和调整后,确定了梁家河整个文化墙设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反映梁家河新农村建设为基点,贯穿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提高村民素质、弘扬正能量,除收集有关陕北风土习俗等绘画作品外,其余作品大部分都要求现场写生创作,直接绘制墙上。在梁家河的半个多月时间,天气雨多晴少,加之施工单位多,给绘画带来诸多不便。每逢遇到困难,印老师笑着用毛主席“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的教导鼓励大家。阴晴抢时画,小雨打伞画、中雨深入农家搜集素材。征求他们对构图样稿的意见。
由印忠斌、张林创作的十四米长卷《梁家河新貌》,既要生动再现了习近平带领群众打坝淤地、打井取水、植树造林、兴建沼气等艰苦创业的全过程,又要表现今日梁家河山清水秀、和谐美丽的新农村。印忠斌。张林沿梁家河上下近乎三里长的路程,对北京知青留下的知青井、知青林、知青坝、沼气池和今日梁家河的村容村貌进行写生。经常可以看到他们俩人手持画夹,靠在大树对着山坡画的入神。当这幅巨作出现在墙面时,梁家河的群众脸上充满了笑容,高兴的说站在画前梁家河一目了然,各地游客纷纷来到画前照相留念。游客边照相边说,过去只知道户县农民画,今天现场看见作画叫人大开眼界。
王玉亮创作的《北京知青回陕北》,就是以反映北京知青难忘延安革命圣地和老区人民,回到第二故乡和群众座谈交流,共谋发展为题材创作的。听说要画北京知青,和习近平同一天入党的石玉兴老人一下子来了劲。他站在习近平重返梁家河和全村群众在一起的窑洞前,给我们叙述习近平和群众亲切交谈,勉励大家劳动致富的幸福时刻。正是这些素材使得画面紧贴梁家河,充满了浓郁的陕北气息,所以群众喜闻乐见,非常爱看。特别是他绘制的剪纸《中华圆梦凤凰来仪》,《廉风浩荡天下归心》。集中体现了党中央惩治腐败、深得民心,举国上下欣欣向荣的新景象。这两幅画原本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但陕北人爱剪纸,美术组便绘制成剪纸。看到一幅幅新作,参观学习的人们不约而同的把相机对准了正在绘画的农民画作者,有的还手持画笔和农民画作者一起绘画留念。《打腰鼓》和《除夕》两幅画是陕北过年的喜庆写照 ,为了把形象画的更为逼真。梁家河村史馆的讲解员甄欢除找来了几个陕北婆姨当模特,还送来过年的照片当资料,让作者张林把她们画到墙上,遇到有人参观,她一边讲解一边指着画面,告诉人们这里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王超汉画的《东方红》和《春到梁家河》,生动再现梁家河村美人富的新面貌,抒发了延安人民热爱毛主席的深厚感情。为处理好画面的透视关系,王超汉和王玉亮几次冒雨顺着盘山公路登上山顶,一人撑伞一人画画。刘印虎创作的《昔日黄坡披绿装》,表现了陕北人民退耕还林、封山绿化,改善生态环境,走向良性循环发展取得的可喜成绩。小米是陕北的象征,壁画《割谷子》表现的是梁家河人民收获丰收喜悦的景象。这幅画是最后一幅,就在画完大家洗笔准备启程回家时,群众提出画的谷子与实际不符。修改可能前功尽弃,不改群众不满意。大家十分犹豫,这时住在附近的群众从自己家里拿来一棵谷穗给我们,看到实物后,美术组全体成员一起动手,将这幅画重新画了一遍,直到群众认可为止。在梁家河期间,农民画作者还和当地群众一起干活,感受生活,空闲时间还给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和陕北人民结下深厚情谊。白天一起画画,晚上坐在一块交流经验。吃饭碗筷随身,中午从不休息,实在累了坐在窑洞门前打个盹。大家吃苦耐劳,不计个人得失,一幅幅作品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和结晶。正是因为美术组团结一致,思想认识明确,以饱满的热情创作绘画,从而保证了绘画任务的圆满完成。现在走进梁家河广场,映入眼帘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长廊,主题各异、耐人寻味,游人驻足观赏。毛泽东同志的“两个务必 ”、列宁和习近平有关群众路线教育的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道文化、新农村建设、助人为乐等内容和画面经过柳绪绪的精心设计,图文并茂,字里行间包含着梁家河群众对实现中国梦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9月29日上午即将结束绘画时,许多人围拢在我们身后观赏绘画,看样子像是领导,因为在梁家河这样的场面几乎天天都有。大家并没有在意。这时一位五十出头的领导和正在画画的柳绪绪攀谈起来,详细询问来自户县那个村子,听口音像是关中人,站在一旁的延川县委书记刘景堂笑着说,你们的乡党来看望大家。正在绘画的柳绪绪赶忙停下手中的笔,一下子明白过来是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来了,姚引良和大家一一握手,问长问短,显得非常可亲。在和农民画作者合影留念时,看到几个人要脱去绘画的工作服,他连忙说,不要脱这样更显得亲切。柳绪绪向姚引良从文化墙的构思到绘制做了全面汇报。姚引良对在场随行人员和观众高兴地说:画的很好,下次习主席来,我一定要告诉他,这是我们户县乡党画的画。
在梁家河绘画的时间虽然有限,但对六老庵美术组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在祖国六十五华诞的十月一日,我们望着自己亲手绘制的文化墙,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了梁家河村,踏上了回家的路程。路过延安时,我们望着宝塔,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再见了,延安。再见了,梁家河。
发表于 2014-12-2 23: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太好了,真实生动的叙说了整个活动的全过程,以及所产生的意义和影响。

什么时候将六老庵也建设成美丽富裕的新农村就更好更完美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