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2599|回复: 0

多名抗战老兵住进废弃道班 有人曾身中日军16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 09: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老兵活动中心”揭牌现场重现久违的军礼


志愿者与本报发行人员一起探望老兵朱柯信


老兵孙殿修春节有望住上新房

新发现的老兵中最大的已经101岁,谁也不敢保证他们能看到

明天的太阳,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核心提示

大河报连续6个整版“关爱抗战老兵”的系列报道,使得更多身处困境的抗战老兵被陆续发现,他们最大的已经101岁,谁也不敢保证他们能看到明天的太阳,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所幸更多温暖老兵心灵的事情正在发生:西平县杨庄乡合水街上的7名抗战老兵有了温暖的室内“老兵活动中心”,不用再蹲在户外冷飕飕的土坯墙角唠打仗时的事儿了;老兵孙殿修家的危房已经拆除,爱心企业为其捐资新建的平房即将封顶……

92岁老兵曾身中日军16刀

雾霭加细雨,2月第一天的郑州依然阴冷,可位于郑州市东风东路与龙湖外环路交叉口附近一处废弃的铁路道班内,却充满了欢声笑语,大河报发行站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们一起赶来探望一名新发现的抗战老兵,郑东新区龙湖办事处小郭村92岁的朱柯信。

上午10时,朱柯信仍旧躺在床上,已经瘫痪在床几年的他由70多岁的大儿媳照料,得益于大河报96211热线电话的牵针引线,朱柯信17岁当兵抗日,身中16刀死里逃生的经历得以重现。

虽然瘫痪,但朱柯信思维清晰,言语清楚,扯着嗓门向记者讲述他的抗战经历时一脸激动。朱柯信说1939年他17岁的那年参的军,1941年回的家。

朱柯信已记不太清部队的番号,只记得是13军81师:“守黄河,经常打仗,19岁那年与日本军队打得最凶,两天两夜,到处是尸体,血流成河,我被炸弹炸起的石头震翻后几个日本兵用刺刀扎我,醒来的时候身边都是尸体,没一个活人,我从别的尸体上扒下些衣服撕成布条把身上的刀伤绑住止血,然后开始往俺家方向爬,路上看见几口大缸,里面存有雨水,流血太多了,老是渴,就爬过去喝些水接着爬。两天一夜,硬是爬到家了”,“17岁当兵,19岁回来,挨了16刀,死了4小时,多活70年了”,朱柯信知足地笑着说。

虽然朱柯信很知足,但他70多岁的大儿媳却一个劲儿埋怨着,“俺爹现在都92岁了,房子拆迁了,就住在这个废弃的道班里,前几天人家还来撵俺走,不让住了”。

志愿者李百泉对这个废弃的道班并不陌生,提前已来走访过一次的他特意为老人带来了棉皮鞋和护手宝,而大河报发行中心的孙贵斌也特意带着地润路读者服务中心经理张天峰一起赶来,他们不仅给老人带来了一份全年的大河报免费订报卡,还同时安排送报员在以后每天的送报过程中对老人进行持续的关爱,并且及时发放救助物资。紧接着,一行人又赶到郑州西郊一老年公寓内,将免费报卡送至98岁的刘宗阁手中,曾参加过淞沪会战的他以后每天在收到大河报的同时,亦能得到本报发行员无微不至的关爱。

据统计,本报此前“关爱抗战老兵”系列报道共接到老兵线索200多条,核实符合条件的有100多条,而经过志愿者紧急回访的建档资料中,仅郑州周边就有26名抗战老兵。经过本报领导研究决定,先期对郑州周边这些建档的老兵不仅每人赠送一份全年的大河报订报卡,还将安排发行人员与老兵结对子,在给老兵送报的同时,还要负起关爱老兵的责任,并及时发放由慈善基金会和爱心人士提供的救助物资。

合水街有了老兵活动中心

孙贵斌这几天一直在为老兵看报的事儿操心,1月30日,他还驱车数百公里赶到驻马店市西平县杨庄乡合水街,与大河报当地发行人员一起通过邮局,为合水街的老兵活动中心送去两份全年的大河报,“一份让老兵们传阅,另一份放在老兵活动中心”,孙贵斌说。

比孙贵斌提前三天到达合水街的,还有志愿者“匈奴”(网名)和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的工作人员王彦翔,两人已经在合水街最热闹的地方租了两间崭新的门面房,屋内不仅配备了两个煤炉,还购置了一台25英寸的大彩电,“总共花了不到两万元钱,已买了两张桌子,还缺几把凳子”,匈奴说。此前,本报报道了合水街上几名老兵每天聚在户外的破土坯墙角唠打仗的事儿后,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负责人孙春龙([url=]微博[/url])与记者商议,决定与大河报联手为合水街的老兵们成立室内活动中心,让老兵们不再寒冷。

1月30日午后,89岁老兵张金祥和另外6名老兵陆续步行到“老兵活动中心”,同时,91岁老兵胡富经提前几天就写好的多张书法作品被摆放屋中,志愿者们为老兵各戴上一枚勋章和红花。

14时许,村主任张传锋也来了,前几天看到大河报的报道后,他特意从乡民政部门为老兵们每人申请了200元慰问金和一床新棉被。伴随着村民们喜庆的锣鼓声和鞭炮声,7名老兵分别站起,面向众人行了个久违的军礼。“抗日光荣”,声音洪亮的胡富经代表老兵们大声喊道。而参加过台儿庄战役的孙殿修老人在行军礼时则提议大家默哀三分钟,“为死难的抗日战友们默哀”,虽然身体不太好,但孙殿修坚持要求儿媳妇用三轮车把他拉到活动中心来,“没有比这再高兴的了,能天天与这些老战友聚在一起唠打仗的事儿”。

看到爷爷这么高兴,孙殿修的孙子偷偷告诉记者,“其实让爷爷更高兴的是,大河报在报道了老人住在危房里后,第二天就有郑州一家公司的员工带着3万元钱赶来,我爷爷的危房立马就被拆了,现在新建的三间房马上要封顶了,过年就能住上新房啦”。

我们不希望

他们带着委屈离去

本报连续六个版的“关爱抗战老兵”系列报道,让96211热线电话持续升温。为让更多抗战老兵尽快被发现,大河报特意对13名热线接线员进行培训,在应答流程、接听方式上进行专业规范,并特意制作了线索登记表,组长郭萍则每天及时地把获取的最新线索反馈给记者和专职志愿者,记者和专职志愿者以最快的速度再把这些线索分派给各地志愿者,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回访。

通过这些线索,志愿者不仅发现了参加过中原会战的101岁老兵姬脉乾,还发现了右眼在抗日中被打瞎的93岁郝书礼,而另一位至今独居在黄河路一栋破楼内的92岁女兵薛梅,是黄埔15期抗战老兵,但她拒绝了志愿者给她的慰问金,坚称自己“过得很好”。

由于短期内发现的老兵线索太多,使得河南仅有的志愿者们累得够呛,郑州的李百泉和才让卓玛已连续走访了郑州周边的20多位老兵,而洛阳的志愿者元元也是马不停蹄地跑完了洛阳去南阳,“落实了60多个”,元元在电话中称。一位名叫王敏杰的读者在给记者寄来的信件中这样写道:“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读了大河报 关爱抗战老兵 的每期报道,作为一名抗战老兵的后代,打心眼里感激,有了你们的报道,才使得那些曾经受过委屈的老兵让更多人了解、关注,我母亲虽然参加过抗日,但她已带着委屈和悲伤离世……今年清明节上坟,我一定要告诉母亲这个好消息,现在终于有人关注这段历史了!”

而就在志愿者从本报获取线索并加紧寻访步伐的这20多天内,又有三名老兵离世。勿论当年帽徽和番号的异同,抗战老兵都用鲜血愈合过民族的创口,我们不希望他们带着委屈一个个离去。我们寻找抗战老兵的脚步不会停止,同时我们期待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在过年返乡时去寻找在1931年至1945年间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如您有线索,请拨打大河报热线电话0371-96211或记者朱长振手机 13837160738。

本文来源:大河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http://www.qixiangwang.cn/beijing.ht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