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17769|回复: 0

[古今人物] 户县抗日救亡记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0 17: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王景民
    笔者在参与抢救户县民国档案时,发现抗日战争期间,地处后方的户县人民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救国之志,为夺取抗战胜利亦作出不少的贡献。现摘其中两宗,以窥全豹。

贡献兵力两万多
    “本县(民国)二十六年(1937)九月开始征起至三十四年(1945)(抗日)胜利止,共交各部队壮丁22176名。”摘至户县馆藏档案M8(军事科)—29卷“军事科三十五年(1946)第一季度报告书”这一资料,真实地向世人拍露了户县当年在抗日战争中的兵力贡献(未含自愿投奔八路军者)。
当时地处抗日后方的户县总人口只有12万余人(1945年),其中男性6.5万余人,出征者占总人口的18%,百名男性中就有33人上了前线。
    据档案记载:县当局为了征集抗日兵员,曾开展“一保十兵”运动,并于1944年底根据国民党中央“十万青年十万兵”的部署,号召知识青年志愿从军。县上先后成立了“出征抗敌军人家属优待委员会”、“知识青年志愿从军征集委员会”、“知识青年志愿从军优待委员会”等机构。按照中央颁布的《优待出征抗敌军人家属(时称抗属)优待条例》将各部队签发的《直接参战军人证明书》、《出征家属证明书》送至抗属,以资优待。1937年至1945年按照年度实征人数,给各户发放一次性安家费由70元增至5000元法币,知识青年从军每人安家费4万元,且留职保薪,非公教知识青年从军青年家属每年每户小麦两大石;对抗属减免捐税劳役;对阵亡官兵家属各部队另有优待。如傅作义将军任缓远、察哈尔两省政府主席期间,对本县籍王志立等18名先后于1941年、1944年、1945年在缓远抗战中阵亡官兵家属发表扬状和每户4万元慰问金。
    档案记载:当时全县有人出人、有钱出钱的抗日救亡情绪日益高涨。仅1942年就有3439人奔赴前线。1944年青年从军运动中,3个月就有152名热血青年,志愿报名投笔从戎,其中有公务员、教师、中学和师范学生,银行职员,国民兵团官兵、医生、店员等,后经裁汰,有144名奔赴前线。全县各界人士开展募捐活动,1945年中秋节全县募集36万元(法币)在县城召开劳军大会,对全县232户赤贫抗属和129户青年远征军家属共发放优待金35万1千元,其中当会发放8万余元。本县籍在外知名人士,也关心支持家乡出征健儿。如1945年初,借本县从军青年在省城集中待发之际,张迺华等人在西安设宴欢送。
    据馆存档案中各部队司令官签发的优待通知书还可知,全县两万多抗日将士遍布各大抗区。有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徵为本村(振华威)在其麾下的关树林、关树森、阎万钟(少校)等18名官兵签发的证明书;有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赵寿山为阎树孝等人签发的证明书,户县籍这两名抗日名将率领家乡这些子弟兵曾血战台儿庄,死守娘子关。有99名知识青年参加远征军207师奔赴云南边关。还有中国驻印指挥部、中美陆军伞兵队、陆军突击总队伞兵队、伞兵8队、陆军骑兵第8师、第二战区挺进队、第二集团军、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司令部、陆军第1军、第71军、第17军、第75军、第90军、第三十四集团军等50多个部队的县籍官兵证明书。大有前方烽火连天,后方踊跃支援之势。

认养灾难同胞千余人
    从户县馆藏民国档案M4(民政科)26—27等卷得知:抗日战争期间先后来户县求生的难灾同胞有1008人,其中河南省813人、安徽省138人、辽宁省21人、河北省24人、山东省8人,其余为湖北、江苏、山西诸省。时将来自沦陷区者称难民,来自河南黄泛区者称灾民。
    1931年“9·18” 事变后,诸省沦陷,后又有河南黄河花园口掘堤泛滥,致使人民流离失所,拖家带口逃往后方各地。安徽61岁的难民杜张氏称:民国二十七年她家祖孙三代,老少五口,来陕,先居省城安徽会馆,民国三十二年来到户县,居县城南街57号,其中三人在外乞讨,她和二岁孙女在“家”。户县难民笫七保保长王作俊在给时任县长的请求救济呈文中称:“本保灾民,自抗战兴军,豫省奉令黄河花园口掘堤放水御敌之政策,遍地汪洋,竟成泽国,民不得安居,为服从国策,不甘附敌,故牺牲一切财产,坚定信念,扶老携幼,相率流亡,此间虽历艰辛,意志从不为动摇,奉命来户”。难民吴黄氏亦称“家破省陷” 而来户求生等。至1945年4月11日县政府上报的省政府“留战区灾难民报告表”中已达1008人。
    为安置难胞,县当局1943年2月因“赈济事务骤增”向省府请示编制一名专职干事,同年12月15日成立了县冬令救济委员会和筹募监核委员会。此前县上已设立了十个难民收容所和八个难民保,各难民保保长由本保难民代表举荐其中有文化、办事公道者,经全保难民选举,报县政府委任后,协助当地乡保处理难民事务,以行自治。
    对难灾民的恤救,首先实行以工代赈。按省政府1944年2月4日58号训令“在兴办水利、修筑道路、农田水利等工程中应优先雇用难民”,或按农林部西北移民招集处1944年3月3日颁发的552号文及其制定的“关中各县协助本处招收赴新疆垦民办法” 组织难民移居新疆垦荒。经采取这些措施多数壮丁自谋生路。另有少数人婚嫁、过继及招赘,落户当地。但滞留家中的老弱人口仍有四五百人;其此,全县人民节衣缩食,按在乡实有难民发放食粮(大人一月发一斗二升,小孩六升),认养粮按地亩数给各农户分摊,每季拨发一次。1944-1945年全县共交拨认养粮折合小米1170余石;再次,开展募捐活动,1943年冬,全县殷实商号捐小米2市石,折合国币6000元,富裕农户捐小米4.8石,合洋14700元,各界人士及机关单位捐款13500元,共计34230元。于1944年元月2日在县城忠烈祠举行冬令救济大会,到会难灾民978名,每人发35元,“尽数散发,各难灾民极是乐观”。
    由于支援抗战,户县也是民力民资衰竭,因此时有难民反映地方、乡保不按时按量拨交认养粮,每有反映呈文,县政府都派员一一调查督促解决,对欺压排斥难胞者还派警察局拘捕惩处。如秦镇、郿岭两乡镇长1945年9月以“日已投降, 难粮何能再派”为由,拒拨当年7、8、9三个月认养粮。为此,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十难民收容所所长联名向县政府呈文反映,县长即批示:“未奉命停止前,势须继续认养”。63岁的难民胡性渡三番五次反映他家三口人而只发两人救济粮,县长牟彭龄派人调查后,即批示:“该民特殊, 堪悯,即补发小米二斗”,经查馆存档案该胡五次领补发粮收据,先后共计小米1石2斗。难胞家中如有人口变动,特别是因外出或死亡而减少者,即如实向难民保报告,取消给养粮,以减轻当地人民之负担。
    抗战期间,县当局注册登记了山东、湘、鄂、河南等旅户同乡会。这些同乡会维护本省在户灾难民权益,并号召其“集中意志,精诚团结,协助政府,早日完成抗(日)建(国)大业。”
    抗战胜利后,绝大部分灾难同胞陆续返乡。但亦有因经商、婚嫁、收养、立家等留居户县,至今后代已为户县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