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摄影明词解释!一、感光材料
1.照片
照片的传统概念是使用负像或正像底片在银盐感光相纸之上经过曝光、冲洗、干燥等工序制作而成的摄影产品。现在也可将通过数字技术处理并在多种形式打印机中获得的反射观看的正像摄影成品称其为照片。从颜色区分,照片可分为彩色照片和黑白照片(包括单色照片)两种;如色调分类,又有高调、低调、中间调照片若干。
2.胶片
摄影意义上的胶片是指在透明片基上涂布有化学感光材料的感光片。
3.胶卷
胶卷即卷状的感光胶片。
4.135胶卷
135胶卷是一种宽度为35mm的两边打孔的卷状感光胶片,通常装在一个金属或塑料暗盒之中,以便在可见光下装入照相机内正常使用。135胶卷的长度约为1630mm,可拍摄36张标准的24×36mm底片,也有24张或12张包装的135胶卷。市场上也有长度不等的盘装35mm胶片出售,用于135相机前须将胶片裁开装入暗盒方可使用。135胶卷源于35mm宽度的打孔电影胶片,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将其用于他发明的徕卡(Leica)牌小型照相机上,由此形成标准。
5.120胶卷
120胶卷是宽度为61mm,长度约为815mm的卷状感光胶片。120胶卷的背后有一长度大于感光胶片的黑色避光保护纸,以便于在可见光下装卸胶卷。
6.感光
感光是指摄影用感光材料在受光以后所发生的光化学变化过程。
7.感光材料
摄影用途的感光材料包括各种摄影负片、正片、反转片、一次成像胶片、照相纸,以及透明和半透明印相材料等。
8.底片
底片是经过感光及冲洗所得到被摄体负像或正像的感光胶片。形成负像的底片用于制作照片和正片;形成正像的底片称作反转底片,可直接观赏、放映幻灯、直接分色制版、运用正-正工艺在银盐相纸上制作照片。
9.正片
正片是用于转印或放大负像底片的透明感光材料。正片的感光度较低,颗粒细腻,解像力较高,是制作幻灯片、电影拷贝的主要材料。因正片的感色性以及反差不同于普通的负片,所以用于常规拍摄时不会得到正常的效果。
10.黑白正片
黑白正片是主要用于以黑白负片印制或放大成黑白正像的透明黑白感光胶片。与全色黑白负片相比,黑白正片感光度相对较低,影像颗粒细腻,对红色可见光不敏感。
11.反转片
反转片一般是指可以经过特殊的冲洗工艺直接得到正像底片的感光胶片。反转片有黑白、彩色之分,彩色反转片中又有灯光型和日光型两种。彩色反转片的英文标识为Chrome,如富士FUJI CHROME,柯达Ekta Chrome,以区别彩色负片的Color。反转片可以透过光线观赏、放映幻灯、直接用于制版,或通过拷贝中间负片制作照片,用数字技术制作照片,用反转相纸及专用的工艺制作照片。
12.负片
负片是经过正常曝光以及冲洗得到负像底片的感光胶片。主要有黑白负片和彩色负片两类,通常的用途是以其印制或者放大照片以及幻灯片、电影拷贝等。
13.黑白负片
黑白负片是对通过曝光、冲洗,最终得到单色负像,主要用于印制黑白正片、黑白照片等用途的黑白负性感光胶片的总称。黑白负片一般包括全色片、分色片、红外黑白片等不同感色性的胶片以及必须C-41彩色负片冲洗工艺的染料型黑白胶片。全色片对所有可见光都敏感;分色片也称正色片,对红色可见光不敏感;红外片中的黑白胶片可以感受包括红外线在内的所有光波;染料型黑白胶片是一种只使用了黑白成色剂的“彩色胶片”,这种胶片须使用彩色负片的冲洗工艺,有曝光宽容度大、颗粒细腻、冲洗标准化等特点,但单色的染料影像目前仍缺乏与传统银盐黑白感光胶片相同的保存性。
14.感光片
摄影领域的感光片泛指各种除相纸以外的感光材料,包括用银盐或其他化学感光材料涂布于透明化学片基或玻璃片基上,制成的摄影胶片或干版感光片,常见的产品有黑白、彩色负片和正片。
15.感光纸
在摄影领域中所称的感光纸,就是通常所说的照相纸。广义的感光纸应包括制图所用的晒图纸,以及工业用途的各种纸基感光材料。
16.相纸
相纸又称照相纸,是一种在特种纸基材料上涂布有卤化银等物质的感光材料。相纸一般通过各种透明底片将影像转印其上并形成正像而转化为照片。相纸有黑白、彩色两大类,黑白相纸最终将密度不等的金属银留在相纸上成为黑白照片;一般的彩色相纸则以卤化银感光材料作为媒体,通过化学手段把相纸上的彩色染料固定在相纸上,以形成彩色照片。相纸的载体有使用天然纤维材料制作的钡底纸基和采用合成材料制造的树脂纸基,钡底纸基相纸如果处理得当,其照片可以长期保存,树脂纸基相纸则以使用方便、便于机械化快速生产而见长。黑白相纸可以使用专用器具或不同反差的产品来制作出反差效果不同的黑白照片,而彩色相纸则不能仅通过相纸本身去调整照片的反差。
二、相机参数
1.光圈
光圈又称光阑,是镜头中的重要机械装置,它的作用是通过改变光学镜头的有效孔径,控制光线通过镜头的能力,从而使胶片得到准确的曝光,并且能够控制景深,或调整镜头的成像品质。大多数现代照相机镜头中的光圈由多个金属叶片组成,可以进行无级数的调整。光圈机构可以由机械或者电动、电磁装置驱动,也可以手动调节。光圈值的标记为“f”,f值为镜头与入瞳直径的比值,f数均为√2,如1.0、1.4、2、2.8、4、5.6、8、11、16、22、32、45、64等。
2.快门
快门是照相机上用于控制胶片曝光的机械装置。快门使用金属、织物或其他合成材料制成,由机械或电子延时机构控制快门的开启时间,用机械能或电能进行驱动。现代相机的快门主要有镜间快门(包括镜后快门、光圈一体快门)和帘幕快门(亦称焦平面快门)两大类。
3.慢门
照相机的慢门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相机快门之中的低速延时调速机构;二是指相机快门之中较低速度的快门挡位。早期的帘幕快门照相机的慢门机构是独立操作的,镜间快门中的低速挡位在结构上也是一个独立机构,而现代照相机的快门操作早已将其化为一体,这里指的均为机械式快门机构,包括电子控制延时的机械式快门。但新型电子控制的电动快门因为驱动方式的不同,结构上已经没有了慢门机构的概念。就照相机的使用者而言,慢门大致是指低于1/30秒的快门速度挡位。
4.B门
B门是照相机的手控长时间曝光挡位。在设定于照相机速度盘上的B标志快门挡位时,按下快门按钮后相机的快门会完全打开,待松开快门按钮之时,快门关闭。现代相机多用bulb标志B门挡位。
5.T门
T门为照相机手控长时间曝光挡位。当设置于T标志快门挡位时,按下快门按钮后照相机的快门完全打开,若要关闭快门,则须再一次按动快门按钮。现代小型照相机大多已经不再设计T门挡位,而以B门代替。
PS:以前用的那个老毛子的ZENIT相机,除了B门、T门,还有一个V门,可是偶现在也没研究出来是怎么个用法~~~~~~唉。。。。
6.景深
景深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所拍摄影像的肉眼可以接受的纵向清晰范围。清晰度的范围大称做景深大;范围小则曰景深小。景深大小与相机镜头的焦距、光圈,以及被摄景物与照相机的距离有关,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光圈越小则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使用特殊的摆动镜头或者调整机背取景相机(指大型技术相机)胶片平面与镜头平面的夹角,也可以控制所拍底片的景深。
7.焦距
焦距是光学透镜(或镜头)在一处发自无限远的平行光束照射下,经过透镜的折射,在透镜的另一面汇聚而成一光点,并从透镜中心(光心)到这一汇聚光点的距离。就摄影镜头以及摄影放大镜头而言,镜头焦距决定所成影象像的大小和影象视场的角度。
8.IF内对焦(Internal Focusing)
对焦时只移动内组镜片,所以镜头的长度不会因为对焦而变长或缩短。好处是当要使用偏光镜时不会因为镜片的转动而影响偏光效果。也由于其镜身长度保持恒定,比较合适微距拍摄。
9.RF后对焦(RetroFocus)
基本应用在广角镜中,其设计就是只要移动后面一组镜片组就能使得影像对焦清晰,所以其前组镜片不会转动,其镜头长度也是不会因为对焦而变长或缩短。
三、测光与暴光
1.TTL测光(Through The Lens)
相机内的测光系统对来自镜头射入的光线判断曝光是否适中,这种方式就称为TTL测光方式。这种方式与闪灯配合来达到曝光适中的方式称为TTL闪灯曝光模式。
2.反射式测光(即辉度测量)
又称主动式测光,光线经由被摄主体反射后再进入测光系统的测光方式。
3.入射式测光(即照度测量)
又称被动式测光,即直接测量光线照射到被摄主体的测光方式。
4.曝光
曝光是使感光材料接受可见光照射的过程。通过曝光,感光才料继而发生光化学反应并形成潜影。
5.局部曝光
一般意义上的局部曝光,是指传统照片制作的过程中在对相纸实施平均曝光之外,根据要求另外给予画面的某一部位增加曝光,以加大局部影像密度的照片制作技巧。局部曝光与局部遮挡相对应,后者是对画面局部进行减少曝光的手段。
6.曝光量
曝光量是对感光材料实施曝光的计量或强度。曝光量H等于像面照度E与曝光时间t的乘积,即H=E×t。
7.曝光指数
曝光指数又称EI指数,EI是英文Exposure Index的缩写。它表示感光材料所需正确曝光量的标准。曝光指数通常由感光材料的照相感光度来决定。
8.曝光表
又称测光表,测光表是测量拍摄现场光照强度或被摄主体反射光强度,并以此确定胶片曝光量的的专用仪表。测量被摄体光照强度的称为照度测光表或入射式测光表;测量被摄体反射光强度的称为亮度测光表,或反射式测光表;测量闪光灯闪光照度或亮度的成为闪光测光表。照相机内的测光装置相等于反射式测光表。
四、闪光灯
1.闪光指数
闪光指数是标志闪光灯发光亮度的数值。这个数值与闪光灯的发光量、闪光灯与被摄景物间的距离、所用胶片的感光度、照相机的光圈大小有关。就特定的使用者而言,闪光指数GN可以为计算正确曝光所用,即F(光圈)=GN/L(拍摄距离)。
2.慢速闪光
慢速闪光是指使用较低快门速度挡位的闪光摄影方式。慢门闪光多用于拍摄有前景的夜景照片,如在灯光夜景之中拍摄人像的时候,运用慢门闪光的方式,可以使位于前景的人物以及远处的灯光景象都得到充分的曝光,即相机所连接的闪光灯在快门打开并将闪光灯触发时,先把人物照亮,待背景的曝光符合要求时,快门再行关闭。慢速闪光拍摄方式可以根据摄影者的需求自行设定,也可以直接使用具有慢门闪光程序曝光模式的照相机上的此项功能。
五、镜头参数与镜片材料
1.镜头
镜头是使光线改变方向,用以在另一平面形成影像的光学元件。镜头由一至若干个玻璃或合成透光材料制成的镜片组成一个凸透镜性质的光学系统,可以在镜头的一倍焦距之外或二倍焦距以内形成被摄体清晰的倒置影像。镜头是照相机、电影摄影机、电视摄像机、幻灯机、投影仪、放大机,以及其他光学测量、显微仪器的重要光学元件。
2.分辨率
分辨率也称鉴别率、分析力、解像力,是指镜头以及胶片分辨所要拍摄的景物细节(或纹理)的能力。镜头的分辨率与镜头的设计、材料和制造工艺有关,涉及到实际的拍摄、放大结果,镜头的分辨率和照相机、放大机的制造精度,以及操作人员的使用经验都有关系。至于胶片的分辨率,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感光乳剂的制备。另外,按照一般的规律,低感光度的胶片分辨率较高;高感光度胶片的分辨率相对要低一些。
3.影像圈
影像圈是指镜头能够清晰成像的范围,又称为有效像场。影像圈是一圆形像场,而呈方形画面的各种民用照相机则只利用了有效像场中的一部分,如果有效像场面积较大,就可能使得一些可以自由移动镜头的照相机,在一定的范围内利用有效像场中的某一区域,以调整影像的变形或透视关系。
4.像差
像差是由光学镜头自身的某些缺陷所造成的成像误差。像差主要有色差、球面像差、彗形像差、像场弯曲、像散、影像畸变等现象。像差小的镜头成像品质较高,但也有利用像差而制造的特种用途镜头,如用于人像等摄影领域的柔焦镜头。现代镜头多使用特种玻璃材料,或非球面透镜的设计等手段将镜头的像差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5.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
人的肉眼可见光线经过不同的介质(三棱镜)时,会使得光线内的不同频率的光波产生不同的折射而将光线分解出由红到紫的彩虹光谱,而光线经过光学镜片时因为这种现象而无法使光线落在同一点上而产生色差,使得彩色影像模糊不清。利用一些不同折射率及不同色差(散)标准的光学镜片就可以矫正这种色差,使其波长能投射到同一点上,此种设计称为消色差。然而在矫正色差的过程中会产生中波长的矫往过正而出现次色差(Secondary Chromatic Aberation)现象,消除这种现象以萤石镜片的效果最好。而镜头的矫正大都针对蓝紫色和黄色光谱。色差分光轴色差(Axial Chromatic Aberratio)和倍率色差(Chromation difference of magnificatio),前者指的是光轴上的实际焦点跟理想焦点产生位差所产生的色彩松散和光斑,后者是指画面因放大倍率的不同,在四周因色散所造成的加框现象。
6.球面像差(Spherical aberration)
一般球面镜片光线在进入镜片后到焦平面时,其边缘部分比中央部分容易产生严重的折射与弯曲,此现象会导致锐利度与对比度的降低以及光斑的产生而使得影像品质下降,而且光圈越大越严重,所以收缩光圈方式可以改善这种情况,但是无法完全消除。这种因球面镜片所产生的像差称为球面像差。
7.慧形像差(Comatic Aberration)
故名思义,就是其圆点的像差形状像慧星的成像品质,这是球面像差经过矫正后在其画面外围最常见的现象。慧形像差可以通过收缩光圈得到改善。
8.像散(Astigmatism)
在画面中央部分可以成像,但在离中央越远,其由点光源投射至焦点平面上时反而成一条直线的影像,此现象就称为像散。就像地球的子午线跟经纬线一样在三维空间的立体面来看时,形成一个以中轴为中心的有夹角、半倒圆形,但是在平面成像时就会显示成椭圆或一条直线。
9.像场弯曲(Curvature of field)
这个现象是拍摄一个平面的被摄主体,通过镜头在焦点平面形成影像时,画面边缘是模糊的,也就是说平面的画面变成凹凸画面。
10.影像畸变(Distortion)
分为桶型畸变(Barrel)和枕型畸变(Pincushion)。桶型畸变,顾名思义就是将四方型拍出水桶形状;枕型畸变顾名思义就是将四方型拍出的四边像枕头一样凹下去。畸变与像散、像场弯曲一样,都是无法由收缩光圈来改善,必须通过镜组结构的设计来改善。
11.解像力(Resolution)
解像力指的是镜头对被摄主体在成像后底(相)片的还原能力。
12.反差(Contrast)
反差指明暗对比所造成的清淅范围大小,对于彩色影像来说还有色彩浓淡的分色能力。能够容纳明暗对比越大的镜头其所表现的细节越丰富,相反如果所拍出的作品对比反差很大但没什么细节的镜头就不是一个透光性很好的镜头。
13.光斑(Flare)
光斑又称耀光,因为镜筒或镜片反射所产生的光线到达底片后造成画面灰朦的感觉,因此降低了影像的清淅度。
14.鬼影(Ghost Image)
这是一种在强光进入镜头后形成的一排光斑现象,犹如幽灵鬼影一般,因此取名鬼影。
15.镀膜(Coating)
在光线通过镜片时因介质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折射率,而镜片与空气接触的界面上约有5%的光线反射,而这个反射也是光斑与鬼影产生的原因。为了使这种反射不影响镜片透光率的减少,对镜片进行加膜处理,这就是镀膜。镀膜处理是针对不同折射率的镜片,利用不同折射率的物质以真空蒸着法(Vacuum Vapro Deposition)镀上一层如氟化镁(MiF2)或氟化钙(CaF2 )的物质使之增加波长的1/4厚度。然而,一般太阳的光线内含有多种波长的光线而非单一,所以针对多重波长所做镀膜称之为多层镀膜(Multi-layer Coating),其反射率可下降至0.2-0.3%左右。
16.玻璃镜片
光学玻璃镜片是目前镜头中最常见的镜片材料。它是以二氧化硅为原料,然后和氧化钡、镧等添加物一起放入熔炉中,以1300-1400摄氏度高温溶解,冷却后成为所谓“固体溶液”的玻璃材料。
17.非球面镜片(Aspherical,缩写ASPH/ASP)
由于镜片的球面像差降低影像品质,因此改善这一现象的镜片。其设计的原理是改变边缘部份的折射率使其能将光线能投射到同一焦平面上。
18.萤石(Fluorite)
萤石是采用人工方法对氟化钙(CaF2)进行结晶的一种光学材料。萤石镜片具有低折射率、低色散等优点,因此有非常优异的消除色差功能。由于萤石需要人工培养,非常昂贵,即使在专业级镜头中也不常使用。
19.UD(超低色散镜片:Ultra Low Dispersion)
佳能公司于1960年底成功开发出氟钙化合物(Calcium Fluoride CaF2)的人工结晶的萤石,因为成本太高,又于1970年后期开发出相当于萤石镜片的光学特性的镜片,此镜片就是UD超低色散镜片。人造萤石镜片,号称2片UD相当于1片萤石的效果。超低色散镜片在不同品牌的镜头中名称也不同:美能达为APO(Apochromatic)、尼康为ED(Extra low Dispersion)、图丽为SD/SLD,它们都具有低色散或消色差效果。
六、影象与色彩
1.影像
影像作为摄影术语,是指通过镜头或反光镜等光学元件在一定的位置上所形成的实像或虚像。其实像如在照相机的磨砂玻璃取景屏、胶片、CCD或其他类似的影像接收元件、放大机的放大纸位置上形成的光学影像;虚像有从反光镜中看到的影像等。在经过光学影像曝光并经显影、定影等化学处理后的胶片、相纸上的影像一般也将其列在本定义之中。
2.潜影
潜影是经过曝光,在胶片或相纸上所形成的肉眼不可见到的影像。潜影只有在经过显影等化学处理之后,方可形成固定的可见影像。
3.色调
色调是指照片中色彩的排列组合关系,是人对色彩关系的主观评价。
4.色相
色相是色度学中的概念,又称色别,是指不同颜色的种类。
七、摄影
1.翻拍
翻拍是指使用普通的照相机或者专用的拍摄装置,拍摄平面图像(如印刷图文资料、美术作品、照片,以及底片等)的活动。
2.偏振光(Polarized Light)
光其实是一种向四面八方幅射的一种电磁波他会因进入介质密度的不同而反射一些和原来的的幅射波共振而产生一种协波这种光波我们称他为偏振光他跟晴天的太阳光成90°偏振,然而这种偏振光会影响光线进入我们的相机而产生影响测光值的准确度,也会影响作品的色饱合跟黑白照的清析度所以要加偏光镜来滤除这种偏光。
3.线性偏光镜(Linear PL Filter)
经过折射的光线偏镜才能发生作用,其作用的原理是在镜片中渡上一层偏光箔膜使得经过折射后单一方向的光线可以通过其余的都反射出去。
4.环型偏光镜(Circular PL Filter)
新的相机系统都设计了一个分光镜来提供一部份的光线给测光系统用,所以在加了线性偏光镜后入射的光线经过棱镜再到测光系统时都会出现两次偏光的作用而使得测光系统得到一个错误的测光值,因此就需要不同的光线行进方式的设计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在线性偏光以外再加上可以将光波延长1/4的偏光箔来使光的方向呈螺旋状的进行所以称为环型偏光。偏光镜的使用会因环境跟折射率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偏光效果例如水37度玻璃小于32度,所以使用偏光镜时都要旋转来找出最佳的角度求得最好的偏光阻隔效果。
5.允许的模糊圈(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
肉眼在2-30公分的距离下看1/100英吋的圆或点时是分不出他们的差别的,然而这一现象我们称为允许的模糊圈。
6.CCI(Color Contribution Index)
被摄物经由镜头在底片成像后还原为作品时其色彩的再现能力影响的因素有三个,一是底片的发色特性二是投射在被摄物的光源色温三是镜头的透光特性。而CCI乃是指当你的底片特性跟光源不变时镜头因滤镜的效果不同对色彩变化所表示的指数。彩色底片的发色是以白天的太阳光在上早9点到下午3点为止的白昼光为基准设定的。也就是标准色温5500K而日光片也是由此而来的。(Kelvin是色温的单位)灯光片是以色温3200K为基准所设计的因其接近灯泡的色温所以称为灯光片。
7.18%灰卡
Kodak出的灰卡中灰阶包含了0-19共20格由白到黑的不同阶调,其中M代表了中间灰色调(Mid gray)它的反射式浓度为0.70(大约为18%)。A为纯白色调它的反射式浓度为0。B的反射式浓度为1.60。0-19的每一间隔是0.10的反射式浓度差相当于光圈改变1/3级的曝光量。灰卡是因为早期彩色色阶在黑白摄影时造成一些困扰所定的一个标准。
8.成像圈(Image Circle)
镜头对焦到成像焦点时影像清析的范围此范围通常是一个圆所以称为成像圈。35mm的底片对角线是43.2mm所以这个成像圈就必需含盖43.2mm以上否则就会在边角发现影像的锐利度下降的情况发生,所以以同一焦段的镜头其成像圈含盖范围越大其影像品质越好。
9.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这是目前分析镜头的解像力跟反差再现能力使用比较科学的方法,但是近来有越来越多人发现他虽然是一种标准化的东西但有些影像的东西并非标准化能够衡量出来的, 所以他只是个参考值而非全部。这种测定光学频率的方式是以一个mm的范围内能呈现出多少条线来度量,其单位以line/mm来表示。所以当一支镜头能做到所入即所出的程度那就表这支镜头是所谓的完美镜头,但是因为镜片镜头的设计往往还有很多因素影响所以不可能有这种理想化的镜头。MTF的表现通常是以一个平图上有多种不同尺寸大小的线条或图案在多少光圈及多少距离下拍摄所作的分析做成的图表就称之为MTF图了。所以一般要看这种图之前要先了解图中所有相关位置的坐标或线条所要说明的项目是什么才能了解图在说什么。比如说Canon Lens Work书里的MTF图的坐标在直的是MTF值(反差比及浓度比)横的是空间频率(单一空间的线数)坐标内的线条有分10line/mm跟30line/mm两种(请自行参考书中的说明)。
10.SLR单眼反光相机(Single lens Reflex)
公元1676年,摄影技术还没发明以前的一个半世纪就已有使用光学镜头将影像用在一个暗箱中的反射镜反射到一个焦屏上用来复制的方法,后来演变为在相机后面加上一个片盒,其放置底片的距离跟反射到焦屏距离一样而形成。也就是120mmSLR单眼相机的由来。这种相机在公元1861的Sutton使用皮腔调焦方式后第一台的单眼反光相机就此诞生了。
11.对焦系统(Focus System)
一般镜头的对焦使得影像能清楚的投射在焦点的调整焦点方式称为对焦系统,然而除了整组(全部的镜片)一起移动对焦以外还有只移动前组镜片前对焦系统,但是这两种的对焦系统在长焦距(或是望远)这种大口径的镜头时因其整组镜片或是前组镜片的大小跟重量都会影响对焦时在转动镜组时的困难度跟下方便性所以就出现了只移动内组或后组的较小镜片来达到合焦的效果。
八、相机分类
1.135相机
135相机是使用35毫米感光胶片的照相机。自十九世纪末标准的35毫米电影胶片问世之后,即有人开始制造使用35毫米电影胶片进行拍摄的照相机,但真正投入工业化生产的现代135相机应该是1925年在德国问世的徕卡牌小型照相机,并由此确定了135相机的诸多标准。至二十世纪末,135相机已经成为照相机工业之中产量最大的品种。135相机的标准底片尺寸为24×36mm,一般可以最多拍摄36幅这样尺寸的底片。135相机有袖珍型、旁轴取景测距器式、单镜头反光等多种形式的不同产品。
2.120相机
120相机是使用120胶卷的照相机品种。这种类型的照相机在二十世纪四十至五十年代最为普及,大约在七十年代之后逐渐被135相机所替代。120相机现在主要用于需要制作大幅面照片的专业摄影工作。120相机有旁轴取景、单镜头反光、双镜头反光、机背取景等多种结构形式,可以拍摄名义尺寸为6×3cm、6×4.5cm、6×6cm、6×7cm、6×8cm、6×9cm、6×12cm、6×17cm等不同画幅的底片。
3.126相机
126相机是一种使用126暗盒胶卷的小型照相机,可以拍摄26×26mm方形底片20幅,最早由柯达公司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推出,大约十年之后即遭淘汰。
4.127相机
127相机是一种使用46.2mm宽度胶卷的中画幅照相机,用以拍摄4×4cm画幅尺寸的底片,后因120相机的流行而逐渐淘汰。
5.16mm相机
16mm相机是一种使用16mm电影胶片的小型照相机,拍摄12×17mm或相类似的尺寸的底片,这种相机大约出现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所知品牌不多,后因110相机以及135相机的普及,16mm相机逐渐消失。
6.220相机
220相机是可以使用220胶卷的120相机,使用220胶卷可以在所用的120相机上拍摄出比120胶卷多出一倍的底片。
7.9.5mm相机
9.5mm相机最早是由设于立陶宛的美乐时公司制造的一种超小型照相机,它可以拍摄8×11mm的小画幅底片,现在只有隶属于德国徕卡公司的美乐时相机公司还在生产这种小型照相机。
8.无胶卷相机
无胶卷相机是过去对磁记录电子相机以及数字相机和其他不使用传统银盐感光胶片的固态画面影像记录工具的称谓。
9.傻瓜相机
傻瓜相机是袖珍照相机的俗称,意为这类相机即使交给不会照相的人,也能拍出曝光准确的照片。这类相机中有自动曝光功能的产品,在用于一般拍照时,只需简单的设定后,相机就会启动内部的电子元件自动判别被摄景物的亮度,自动给予胶片以正确的曝光。现代的全自动袖珍照相机绝大多数具有自动曝光、自动卷片、自动调焦、自动闪光、自动识别胶片感光度、拍摄时间列印等功能,一些高级产品还会设有一些人工控制或调整功能。
第二部分:光圈和快门
一、光圈
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控制光线的装置, 因为影像由穿过镜头的光影投射到软片上,为了能使到达软片的光量得到控制, 便由开启光圈大小来进行调节。光圈中心开口的大小代表光圈的数值,通常用F+数值来表示。数值愈小,孔径的开口愈大,进光量愈多,反之进光量愈少。通常在拍摄时所说的“开大光圈”, 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小, 把光孔开大的意思, 如从F5.6调大一级到F4、或二级到F2.8等。同样,“关小光圈” , 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大, 把光孔关小的意思, 如从F5.6关小一级到F8、或二级到F11等。这种习惯上的说法是和镜头上所标示的光圈数值正好相反的, 注意不要弄错。
二、快门
快门是照相机中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 常用的135单镜头反光相机一般都采用焦平面快门。焦平面快门一般拥有前幕和后幕两张帘幕,它们是靠一个上紧的弹簧装置来驱动水平或垂直地通过胶片平面,以往水平走向的焦平面快门较多,现在几乎都被垂直走向的快门所取代。当按下快门钮时,前幕开始自上往下走动,然后依照快门速度留下一定的空隙,后幕紧跟着追赶下来,光线就从前幕和后幕之间所预留的空隙投射到胶片上,使胶片感光。
空隙越宽,通过的光量会越多,空隙越窄,通过的光量便会越少。快门速度越快,空隙便会变窄,速度越慢,空隙便会变宽,焦平面快门就是这样以时间长短来调节光量的。在快门速度的标示序列中可以看到,如1/4、1/8、1/15、1/30、1/60、1/125等。不难看出,它们之间是倍数关系,是指几分之一秒的曝光时间。譬如说,1/30秒是1/60秒的两倍时间,而通过快门的光量也是两倍。反过来1/30秒是1/15秒的二分之一时间,而通过快门的光量也是倍减。
三、光圈和快门
光圈和快门是调整和控制曝光量的装置,它们是倍增或是倍减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来得到相同的曝光量。例如说,光圈F8、1/30秒为正确曝光值时,如果用光圈F5.6、1/60秒,或是F11、1/15秒来组合,它们所得到的曝光量也是一样的。这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来选择光圈和快门速度。
光圈和景深有密切的关系,因为通过调整光圈的大小可以直接控制景深。景深是指在镜头聚焦调节中,所能清晰成像的最远部分和最近部分之间的距离。光圈的孔径最大(F值最小)时景深最小, 孔径最小(F值最大)时景深最大。
当我们知道光圈不但能控制光量, 而且还能控制景深时, 在摄影表现中, 便可以有效地利用它。在实际拍摄中, 譬如以开大光圈, 选用小景深, 就能从距离不同的诸多物体中突出某一物体, 使它能够得到强调, 而它的前后的景物便不在清晰的焦点之内, 从而避免喧宾夺主的现象。另一方面, 如果收小光圈, 选用大景深, 这时照片中的前后景物都将控制在清晰的焦点之下, 相片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和细节。在初学摄影时,可以用大光圈和小光圈来练习拍摄一些照片, 看看是否能达到同表现的内容有效地相结合, 力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多作这方面的练习, 日积月累, 便会熟能生巧, 在日后的摄影创作中自然地应用自如。
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中, 一般不论光圈的实际设置值为多少, 为了方便取景对焦, 通常镜头总是在最大光圈的情况下取景和对焦的, 只是在拍摄曝光时光圈才自动处于设置值。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 收小光圈有利于增加景深, 但并不是拍摄时把光圈收得越小越好, 如果孔径太小, 镜头会产生衍射现象, 影像的细节会受到影响而变得模糊。事实上, 对于大多数照相机镜头来说,从最大光圈收2~3挡,也就是F8左右为最佳光圈孔径值, 因为在这时镜头的像差和衍射会有着最佳的折衷。
同光圈一样, 快门除了能调整和控制曝光量之外, 还能控制被摄体的清晰度。因为快门速度越快, 通过镜头的光线(影像)在胶片上停留的时间越短, 因此能够把瞬间的动作记录下来。如拍摄运动物体或体育比赛时, 只要使用高速快门, 就可以把运动中的一瞬间定格下来, 这也是摄影所特有的表现语言之一。相反, 快门速度越慢时, 光线(影像)在胶片上停留的时间越长, 移动中的被摄体就会留下流动的影像, 这也是摄影中表现动感的一种独特方法之一。但对于不同的运动物体, 到底用多少快门速度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就得在实际拍摄中去积累经验了。
第三部分:镜头和快门
一、分类
镜头快门安置在照相镜头孔径光阑附近,其尺寸最小。根据安置位置不同,镜头快门可分为镜前快门、镜间快门和镜后快门。
1.镜前快门:安置在照相镜头前的光路上,由于快门露在镜头外,易脏、易变形、易发生故障,目前在35mm照相机中已不使用。
2.镜间快门:快门叶片开启孔径位置与孔径光阑位置非常接近,快门开启时整个画面同时获得曝光,而且不会产生耀斑。这种快门结构较合理,因此得到广泛应用。镜间快门主要有勃朗特和康柏两种型式。
3.镜后快门:快门的开启孔径位于镜头的后方,一般做成平板结构装在机身上,调焦时快门木前后移动,便于和照相机其他功能配合,有利于照相机向小型化和多功能发展。
二、镜头快门的工作特性
不论是勃朗特型还是康柏型镜间快门,不论是单片快门还是五片快门,从叶片开启光孔到全开,或从全开到全闭,尽管运动构件的运动都是极快的,但总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开启和关闭光孔存在一个渐开渐闭的过程。五片叶片镜间快门先开启光孔中心部分,逐渐使光孔开到最大,经过一定的全开时间t2后,再由边缘向中心逐渐关闭。快门叶片从开始开启光孔到完全关闭光孔的整个时间,也就是镜头快门使胶片开始曝光到结束曝光的时间,称为全曝光时间t1。t2与镜头F数有关。
快门在开启和关闭光孔的过程中,光孔一部分开启,一部分仍被叶片所遮挡,光孔在这过程中只有部分通光,造成透光损失。这种光量损失用快门的光学有效系数η来表示。如果快门是一个理想的快门,此快门的开启与关闭光孔的过程是无时间量的,在全曝光时间t1内没有光通量损失,则η=100%。但实际快门与理想快门相差甚远,用到达胶片平面的光能量为依据来比较,如果实际快门在全曝光时间(t1)内通过的光通量等于理想快门在曝光时间(te)内通过的光通量,则我们称te为实际快门的有效曝光时间,显然te<t1。由此可得出镜头快门的光学有效系数η为η=te/t1*100%式中te为最大镜头孔径时,t1与t2的平均值可近似表达为te=(t1+t2)/2
三、结构形式
镜头快门的结构形式很多,但主要有两种:镜筒型结构和平板型结构。镜筒型结构是将快门叶片、传动机构、动力弹簧、慢门机、闪光联动机构、自拍机等与照相镜头的光学镜片装在一个主体内。因此,结构复杂,与机身之间的功能联接困难,不适应照相机向小型、多功能、电子和自动化发展。
平板型结构可克服镜筒型快门的缺点,适应快门和机身间信号传递和联动要求。镜头调焦时,快门不作前后移动。镜头快门如果以快门叶片数量来分可分为:
1.单片式快门
快门只由一片叶片开启和关闭光孔。快门速度只有一档,通常在1/1000s左右。快门光学有效系数较低,仅用于简易型相机。单片快门结构简单、可靠性好。
2.双片式快门
由两片快门叶片开启和关闭光孔。由于快门叶片要双方向上运动,转动惯量大,快门速度提高有困难。一般最短曝光时间>1/300s,常用的有达1/200s,可以按1/125s,l/60s,1/30s来调速和闪光联动。双片式快门目前主要用于程序快门,快门叶片还兼作光阑叶片,快门均采用平板型结构。
3.三片式快门
由三张快门叶片同时开启、关闭光孔。快门最短曝光时间一般为1/200s,可调速为1/125s,1/60s,1/30s,1/15s和X闪光联动。早期进口和国产的折合式120相机大多采用这种快门。
4.五片式快门
由五片快门叶片同时开启、关闭光孔,是镜筒式镜头快门采用最广泛的型式。代表结构主要有勃朗特型和同步康柏型两类。勃朗特型镜间快门的主动部分主要有主动弹簧盘、小拉钩、主动环和叶片(五张)四个环节所组成。结构较简单、工艺性好、制造成本较低,得到广泛应用。康柏型快门在50年代中采用新的同步康柏型结构,光圈和速度值来用等值、等间隔分布,有利于自动曝光控制,而最短曝光时间可达1/500s,具有M和X两种闪光同步结构。快门主动部分由主动弹簧盘、主动环、叶片(五张)三个环节组成,具有较高的快门光学有效系数。但由于结构复杂,零件工艺性差和材料昂贵及成本高的原因,照相机很少采用这种快门。早期德国进口听蔡斯依康折合照相机大多采用这种快门。
第四部分:选择镜头
由于变焦镜头包含焦距范围广,可以一镜多用,而且携带性能好使用方便,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青睐。但是我们在选购变焦镜头时,可以发现摄影器材柜台内的变焦镜头品种非常多,若是没有明确的目标,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无从下手。
总的说,变焦镜头可以分为专业和普通两大类,专业镜头面对专业人士,价格高昂;普通镜头面对一般消费者,价格适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变焦镜头的光学性能也越来越好,目前,一些专业级变焦镜头的主要性能指标已经和定焦镜头不分上下了。普通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可以满足广大摄影爱好者的需要,而且也同样可以拍摄出高质量的照片来。因此,变焦镜头往往是摄影爱好者购买镜头的首选目标。
从成像质量上讲,专业级镜头和普通镜头肯定是有差别的,这两种镜头成像质量的差别在哪里?是否高品质的照片一定出自专业镜头?
首先,专业变焦镜头各个焦距段的成像质量较为平均,普通变焦镜头不同的焦距段有可能会有较大的差距;另外,由于精密研磨非球面镜片、萤石镜片和超低色散镜片在专业变焦镜头中的普遍使用,所以专业级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校正,以及专业镜头的分辨率、反差和色彩饱和度等性能都应该优于普通镜头。但是普通变焦镜头只要使用得当,并注意各个拍摄细节,同样也可以获得优良的成像质量。如果使用普通变焦镜头最佳光圈的成像质量与专业变焦镜头相比,它们之间的差距也就不那么明显了。
其次,对应您最终所需要制作照片的尺寸,对镜头成像质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对于最常见的35mm单反相机来说,在5~6英寸的扩印照片上,肉眼可见这两种镜头的差别可能就很小;在24英寸的大尺寸照片上,肉眼可见的差别也可能会比较明显。根据这样的论点,同样是35mm单反相机,如果您经常需要的是大尺寸的照片,比如24英寸的照片,那么高质量的专业镜头是您最好的选择。如果您的最终需要仅仅是尺寸较小的照片的话,普通镜头则完全可以满足您的需要。另外,也不能把问题看得太绝对了,并非所有的普通镜头拍出的照片,都不能制作大尺寸照片,成像质量非常出色的普通镜头也并不罕见。
从镜头本身的结构上来讲,专业镜头和普通镜头有下面的两处存在明显的差别:材质和最大相对孔径。专业镜头和普通镜头所用的材质不同。首先,在镜筒的结构上它们使用的材质是不同的。专业镜头多为专业人士和摄影记者所选用,他们使用器材的频率非常高,而且经常在严酷的条件下使用。所以,专业镜头在设计时,耐用性要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来考虑。因此,专业镜头的镜筒结构常常选用金属材料,多为铝合金,也有少量使用铜来制造的。普通镜头是作为对一般摄影爱好者选用来考虑的,他们的使用频率比较低,耐用性并不是那么重要。因此,这一类镜头的镜筒结构,为了降低成本常用工程塑料来制造的,甚至有的镜头连接口也是工程塑料制造的。其次,镜片的材质和加工方法也是有所不同的。专业镜头的非球面镜片都是经过精密研磨而成的,加工精度非常高,生产成本也同样非常高;价格不菲的萤石镜片、超低色散镜片,在专业镜头中的应用也是很普遍的。普通镜头中的非球面镜片,则多是采用成本较低的复合型非球面镜片或铸造成型的非球面镜片。复合式非球面镜片,就是在光学玻璃的球面镜片上,先涂覆一层光学树脂,再将涂覆的树脂部分加工成非球面的形状。铸造成型的非球面镜片,则是用精密铸造的方法,将光学玻璃或光学树脂直接铸造成型。普通变焦镜头较少使用超低色散镜片,更没有使用萤石镜片的。
使用工程塑料制造的镜头是否就一定不结实?很多人至今仍存疑虑。但是现代的工程塑料已经具备很好的强度和性能,有些指标并不亚于金属。如果仅仅是正常使用并细心呵护,注意避免猛烈地磕碰镜头,也不要摔在地上的话,普通镜头也是一样能长久使用的。
另外,专业变焦镜头和普通变焦镜头的最大相对孔径也是不同的。在变焦镜头上常常会看到,有二种不同的最大相对孔径标注方法,例如:28-70mm 1∶2.8和28-70mm 1∶3.5-4.5。前者是恒定光圈变焦镜头,为专业级变焦镜头;后者是非恒定光圈变焦镜头,为普通变焦镜头。它们之间的一个主要差别,就是恒定光圈变焦镜头在变焦过程中,所设定的光圈系数是恒定不变,最大相对孔径可达1∶2.8;而普通变焦镜头在变焦过程中,所设定的光圈系数是要随着镜头焦距的变化而改变的,变焦时光圈系数将呈线性变化。在普通变焦镜头中都是采用非恒定光圈的方式,也就是说所设定的光圈系数,在变焦镜头短焦距端和长焦距端实际光圈是不同的。而且这一类变焦镜头的最大相对孔径也都相对较小,多在1∶3.5以下。如果您的拍摄工作经常需要相对孔径较大的镜头,如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拍摄(新闻摄影),或使用最大光圈拍摄时,要求较短的快门开启时间(体育摄影),那就一定得在专业镜头中选择了;但是对于一般的摄影爱好者来说,中低档变焦镜头的最大相对孔径是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的。
由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变焦镜头在调节镜头焦距时,如果要保持光圈系数恒定的话,光圈要有一套补偿装置,在镜头变焦时调整光圈,保持光圈系数恒定。恒定光圈系数的变焦镜头多为专业级镜头,价格较为昂贵。普通变焦镜头省去了恒定光圈补偿装置,成本相对低廉。目前的单反相机都有TTL测光装置,因而在使用非恒定光圈的变焦镜头时,也没有什么不方便之处,只是镜头的最大相对孔径较小而已。
非恒定光圈变焦镜头在变焦过程中,焦距是呈线性无级变化的,由上述的公式可以看出其光圈系数也一定是呈线性变化的。当我们在使用自动对焦单反相机时,在相机的液晶显示屏和取景器中的资料显示屏上,可以在这一类镜头变焦时显示光圈系数的变化。此时,我们将发现光圈系数的变化是呈阶梯式变化,而不是线性变化。如:一支28-80mm1∶3.5-5.6的变焦镜头,在最大光圈时,焦距由28mm变到80mm时,在显示屏上可以看到光圈系数的变化:F3.5→F4→F5.6,分了三个台阶。究其原因,这是因为相机光圈系数调节精度的缘故,并非光圈真的呈阶梯式变化。如果光圈的调节精度为1级步进的话,则光圈系数的变化只能象上述例子那样整级变化。如果相机的光圈的调节精度为1/3级步进的话,我们就可以看到光圈系数将是这样变化的:F3.5、F4、F4.5、F5、F5.6分了五个台阶,如图3中红线所示。但是实际上光圈系数的变化仍是线性无级变化的,如图3中的细实线所示,只是在显示屏上不能显示出光圈系数的线性变化来。如果普通变焦镜头的光圈系数真的在镜头变焦时发生阶梯式变化的话,该镜头的光圈就得分段补偿,这将使镜头的结构变得十分复杂,其制造难度将大于常见的恒定光圈变焦镜头。对于生产厂家来说,降低普通变焦镜头的成本是非常重要的。非恒定光圈就是降低变焦镜头成本的措施之一,厂家绝对不会在普通变焦镜头上不计成本,采用比专业镜头更复杂的光圈补偿措施。
AF 18-35mm F3.5-4.5 和20-35mm F2.8
上面已经谈到了专业变焦镜头和普通变焦镜头的不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两款变焦镜头的实际比较。尼柯尔AF 20-35mm F2.8专业变焦镜头,尼柯尔AF 18-35mm F3.5-4.5普通变焦镜头。尼柯尔AF 20-35mm F2.8为恒定光圈,并有较大相对孔径。在短焦距端,比尼柯尔AF 18-35mm F3.5-4.5的最大相对孔径大了2/3级光圈;在35mm端,比尼柯尔AF 18-35mm F3.5-4.5镜头的最大相对孔径大了1又1/3级光圈。因此,尼柯尔20-35mm F2.8可以适用于更复杂的光线条件下拍摄。尼柯尔AF 20-35mm F2.8的前组第一片镜片就是精密研磨的非球面镜片,而尼柯尔AF 18-35mm F3.5-4.5则含有一片复合非球面镜片,另有一片ED超低色散镜片。实际拍摄时,将尼康F80S相机架在三脚架上,机位保持不变;使用柯达E100VS反转片拍摄,然后送专业图片社E6工艺吊挂冲洗。两只镜头同样收缩2级光圈,尼柯尔AF 18-35mm F3.5-4.5镜头用18mm端F8拍摄;尼柯尔AF 20-35mm F2.8镜头用20mm端F5.6拍摄。用肉眼和10倍放大镜观察,几乎看不出两张照片的差别,分辨率、反差、以及层次感都同样好,仅尼柯尔AF 20-35mm F2.8拍摄的照片色彩更为饱和一点。再用50倍放大镜仔细观察,方看出尼柯尔AF 20-35mm F2.8专业镜头的分辨率略微胜出。由此可见,尼柯尔AF 18-35mm F3.5-4.5这只普通变焦镜头,成像质量很不错。只是在足够大的照片上,尼柯尔AF 20-35mm F2.8方显出专业镜头的威风来。由此可以看出,实际拍摄的结果和前面的论述是一致的。
现在,当您了解了专业镜头和普通镜头的特点后,再去选购变焦镜头时,您肯定是胸有成竹了。选购变焦镜头的准则,就应该从您的最终拍摄目标出发,实事求是地按需选购。这样,既可以合理地使用财力,又可以物尽其用。
虚心学习,用心感受,用平凡的心,捕捉平凡中的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