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4488|回复: 0

户县重阳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5 06: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这次的西安之行,最幸运的是去了楼观台和重阳宫,楼观台正在大规模的扩建,没办法在观里久留,做为全真派传人,户县的重阳宫的确是个朝圣之地。
  
  西安每个景点几乎都游人如织,重阳宫异常清静,真是不虚此行。




  
  重阳宫不是一般的旅游景点,而是历史文化的沉淀,道教文化的精华。步入重阳宫,面对静谧庄严的宫殿、肃穆厚重的碑林,给人茹古涵今之感。
  
  重阳宫全称大重阳万寿宫,是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修道和遗蜕之所,享有“天下祖庭”、“全真圣地”之尊称,悬挂在山门上方的元代皇帝御赐金匾仍清晰可辨。一踏进山门,尘世的喧嚣就悄然褪去,久居都市的心灵得到了彻底净化。


 

  
  1、古朴典雅的山门。
  
  飞檐翘角仿古式的山门,正中镶挂着碑拓的元昭文馆大学士、高僧溥光榜书“重阳宫”几个苍劲大字的匾额。“胜地立宫挹终南秀气,澄源开派弘道教真传”一副楹联,道出重阳宫在道家的地位。耳门楣书“正心”、“诚意”。
  




  老子的“道德经”巨碑竖于门前左侧。整个山门给人以古朴、典雅、凝重之感。步入山门,青砖便道,草花铺地,钟鼓二楼对峙,掩映于苍松古柏之间。晨钟暮鼓,似闻“天籁之音”、“和谐之声”。
  




  
   2、姊妹黄杨。






  
  院中明代正统年间培植的两株小叶黄杨并生,一大一小,枝叶交错,大的树高2米,冠幅7米,已生长600余年,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两株形同姐妹,互相依偎,与古树名木“百日红”交相辉映,笑迎客人。








  


  
   3、重阳宝殿。










  
  雄伟辉煌的重阳殿为重檐歇山式仿明建筑,是重阳宫的最大殿宇。手扶玉栏,登石阶而上,中间镶嵌的玉雕盘龙,栩栩如生。青龙头顶雕道家标志“太极图”。登高仰望,“重阳宝殿”牌匾横居正中,“大道光明”匾额竖重楼之上。两副楹联曰:“道德五千言衍化全真之圣地,祖庭八百载神明诞瑞乃奥区”、“一瓢满饮甘河水,七朵祥开大海莲”。




  
  
  举首注目,仰瞻祖师,正襟危坐,面南而王。乃文乃武,乃神乃圣,俨然一代帝君。与碑石“重阳祖师之图”那慈眉慧眼,两耳垂肩,双手过膝,长须垂胸,羽扇纶巾,衣袂飘动,仙风道骨的模样比较联想,顿生肃敬之心。

重阳祖师墓
  
   重阳墓区包括古银杏树、祖师“脚印石”、白云灵祠、重阳纪念塔等,属祭祀纪念之所在。
  



  
  重阳墓。自金大定十二年(1172),丹阳等搬祖师遗蜕安葬于师庵故地,至今已800余年。
  
  
  
  “文革”中,墓穴遭毁,1998年复修一新。座北面南,青砖墓冢,花草环绕。
  
  
  墓门刻一联曰:“九转神丹就;一灵真性存”。墓右前侧为古银杏树,左前侧置“脚印石”与新建的“王重阳纪念塔”;正前是复建的“白云灵祠”为拜谒祭祀之所。



  







古银杏树。相传为丹阳真人在为师守墓期间亲手所植,距今亦有800余年,人称千年银杏树。银杏树高约10丈,身阔数围,粗壮干枝笔直向上,四面伸展,尤显苍老遒劲;冠幅绿荫亩余。树身空心中曾生长出一棵柏树,故人们又称“千年银抱柏”。可以说这株古银杏树是千年道观兴衰的历史见证,是重阳宫的标志。
  


  
  
  在上个世纪的“文革”期间,这株弥足珍贵的古树无人管护,曾因村民环树堆围玉米秆而被顽童玩火遭焚。今已被保护于重阳宫围墙之内,挺立于重阳墓侧。近几年,这株古树又发新枝,结果实。
  
  
  祖师脚印石。今置于墓左前侧。石高约2米,宽约1米,纭纹清晰、形状奇异,人称“祖师脚印石”。
  









  
  相传重阳祖师在“刘蒋庵”修行传道期间,常往楼观“说经台”听老子讲经悟道,一次听经归途,一沙粒落入鞋内,祖师归,脱鞋倾倒于庵前,岂知此沙粒日见生长,祖师初未在意。不经年,却长成一块巨石。
  
  
  一日,祖师端祥这个奇石言道:庵前一席之地,岂能容尔孽獐狂长。边说边踏了巨石一脚,至此此石再未增长,而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为什么沙粒会长成巨石?是因王重阳已得道成仙,沙粒受神仙之脚汗“灵气”,便狂长为巨石,故人们又称此石为“祖师脚汗石”。



  
  
  这虽是一个有趣的神话传说,而此石今在,脚印清晰。
  
古建筑与祖庵碑林
  
  今之重阳宫,除保存的珍贵文物历代碑石外,还留存着幸存下来的古代建筑与历史遗迹。
  




  
  元代鼎盛时期的建筑已荡然无存,现仅存清同治十三年(1874)重修的“灵官殿”、“祖师殿”(现改为“七真殿”)。里面供奉着重阳祖师的七位弟子,全真历史上著名的北七真人。
  


  
   “北极殿”遗址前遗存的石雕香炉,香炉上铭刻着“北极宫”三字,这也是人称“重阳宫”为“北极宫”的缘由。元代殿宇石雕柱基石;元代重阳宫掌教真人安放遗蜕之石函。这些元代石刻浮雕,精妙绝伦,留存极少。
  


  
  “祖庵碑林”。
  
  民间留传着重阳宫七十二个蛟龙碑。传说碑石会走,当驮碑子的神龟眼红了,就会驮着碑子走。其实,不是碑石会走,是兴盛时期的重阳宫范围很大,加之周围属重阳宫管辖的宫、观的石碑,更显其分布范围之大。






  
    碑石具有元代石碑,形体高大,气势雄伟,龙首龟座,形象逼真的特点。碑厅现保存石碑31通,重阳宫碑林有元代皇帝亲敕圣旨碑8通;元代名士撰文、书丹保存属全国之最;蒙古八思巴文与汉文对照合刻的圣旨碑4通,为全国唯一。画像二幅、题字两帖、图一面。其中著名的有王重阳及七真画像碑,王重阳手书《无梦令》词碑,元书法家赵孟頫书丹的《大元敕藏御服之碑》和《皇元孙真人道行碑》、蒙汉文合壁的元五代皇帝圣旨碑、明正一教天师张与村题额“天下祖庭”碑及唐吴道子《钟馗戏鬼图》画碑。这些碑石文墨多出自名家之手。其撰书者声名显赫,在《二十五史》中有传的竟达17人之多,因之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与文化价值。
  
  
  全真教与以往道教不同之处。在于不尚符篆,不事烧炼;提倡全神炼气。碑文中记载了不少有关炼气养生的内容。这些方法虽不能使人长生不老,但对养生延年有一定作用。
  




  
  《马宗师道行碑》关于修道的方法云:“夫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柔弱为本,清静为基,节饮食,绝思虑,静坐以调息,安寝以养气。心不驰则性定,形不劳则精全,神不扰则丹结,然后灭情于虚,宁神于极,不出户庭而妙道得矣。”
  
  王重阳《无梦令》碑关于长生之道云:“大道长生门户,几个惺惺觉悟。铅汞紧收藏,方始澄神绝虑。心慕心慕,便趋蓬莱仙路。”《全真开教秘语之碑》关于炼功的方法云:“莫奖樽酒恋浮器,每向廛中作系腰,龙虎动时抛雪浪,水声澄处碧尘消。自从有悟途中色,述意蹉跎不计聊,有朝九转神丹就,同奔蓬岛去一遭。”
  






  
  游罢重阳宫,经执殿道士同意,在重阳殿打坐,上坐片刻,神清气爽,物我两忘,清凉纯净的气,自上而下,洗刷我的全身,浮澡狂热和劳累瞬间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清新舒爽,从未有过的轻盈干净,如春天沐浴,温暖舒适,心情愉悦;心胸开阔,清爽宁静。心平如镜,不起波澜。与天合一。可惜时间不允许,否则真想一直坐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