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艳风神 于 2010-12-28 20:48 编辑
很多人在解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的时候,都认为“古代路远,交通不发达、不便利,不方便;所以,远方的朋友来一次不容易,而能放下手中的事情,来见一次,自然是令人高兴的事情了!难得一见嘛!” 但其实,这句的意思,远不止于次,如果认为上面解释的就是本句的根本意思,大概难以了解圣人的本意了。 有朋自远方来,为什么不亦乐乎? 很简单,远方的朋友无论因何目的前来,他自然会带来很多近处的人、近处的朋友、乃至我们不了解、不清楚的信息。这些有意无意带来的信息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延伸我们的知识面,提升我们的智慧,甚至可以让我们在追求“道”的道路上更为快捷。 例如,我们一位在美国的培养回来了,我们见面自然很高兴,见到朋友了嘛,但他带来的信息也许才会让我们更兴奋,这样的人来,我们怎能不高兴呢? 不过,这里要注意的是,原文用的是“朋”,“朋”的意思是“志同道合”的人,但我们也可以把“朋”的意思扩大,扩大到现在“朋友”的的意思,同“道”可以增进智慧,不同“道”也可以增进智慧,只要 你愿意学,善于学,凡是你见到的人,见到你的人,都会对你有所裨益,孔老师说了嘛,“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更高兴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可延伸出两重意思。 一、
静态的。对于你这个人,别人一无所知,不了解你的品行。你的学识、你的喜怒等等。 二、
动态的。别人误解你,不明白你要干什么的,你在干什么。 所谓“静态”的“人不知”,会出现别人、乃至大家不会和你交流,不会和你对话,不会和你沟通的情况。你虽然在这个圈中,但别人没有把你当作圈子里面的人,甚至视而不见。在这种情况下,你能做到“不愠”,那也就是君子。 所谓“动态”的“人不知”,会出现你做事,别人不明白你在干什么,自然就不会帮忙,你只有孤零零一个人在努力;而别人都在旁边冷漠的看着,好像看空气一样。更有甚者,不但不理解,他们更误解,认为你所做和大众法则相违背,蔑视、挖苦,甚至阻碍你。对于这种情况,你能做到“不愠”,那就更是君子。 不过,这里要说明一点,很重要,理解对了,是儒家学术,理解错了,就变成道家的理论了。孔老师从来没有要求自己、自己的弟子,或者学习儒家经典的众生“以德报怨”,别人打你左脸,你还伸出有脸让他打。孔老师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以上是三句分开说,内涵就比较大,外延也比较广;下面我们把三句合起来说说。 合起来的三句,它的中心词就是“学习”,情绪状态就是“快乐”。 这三句说道了学习的三种状态,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三种境界。 当你和孔老师一样,“十而有五志于学”的时候,这段文字就贯穿你的一生,并且让你终身收益。 学习的第一重境界——习。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让他们在你的一生之中一直活跃,并且时时为你所用。 学习的第二重境界——朋。学习是活的,不能只看书本,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说“读万卷书,结交万千人”。从这些近方的、远方的朋友身上,时时刻刻的学习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所以,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朋友很重要,所谓“益友良师”嘛。 学习的第三重境界——不愠。学习,终生学习,尤其是无时无刻的学习,在有些人的眼中是意见枯燥的事情,对于你个人的学习行为,在他人的眼中也许是神经病(这话有些过,不过也差不多)。这时你需要做到“不愠”,最好能“不迁怒”(想写“色难”,估计有些难懂,看看吧),会让你的胸襟、学识、气度等达到一种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快乐,很重要,孔老师没有开篇讲什么是“苦”,什么是“难”,却先讲“快乐”这值得我们深思,我只说一点,那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Ps:结束了!这篇写的简单了,因为马上要下自习了,还有事!也许几年后我的思考会更完善。不过终于完了,大家凑活着看,也许能从我这些不太成熟的观点中看到些什么,本来说昨晚写,结果昨晚写了《心经》的那篇。说完了, 有问题有指教请随便说!难得有这样的平台,有这样和大家交流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