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二) 黄浦江边的太阳很和煦,江水尽管浑浊却十分安静,耳边只有南方海边城市才有的、海风与常绿乔木的絮语。 对于上海,要说概念,应当很早就有了,那就是“飞人”牌缝纫机,“凤凰”、“永久”牌自行车,还有非常罕见的“上海”牌手表。既然能造出这样精致耐久的好东西的地方,肯定十分了不得。也见过长辈在上海旅游的照片,背景必须有外滩的高楼大厦,也就是我身后的那些哥特式或巴洛克式的西洋建筑,十分风光。好像所有的上海人都生活在那些花园洋房里,顿时就觉得附近一个小镇里俄罗斯式建筑群落黯然失色,对生活在那里的工人的孩子少了很多羡慕。再后来,看电影《小刀会》,《战上海》,《霓虹灯下的哨兵》,仅仅记得刀枪不入的“大师兄”和非常肥胖的“汤司令”,漂亮的女特务,别的居然没留下什么更深刻的印象。等到能念书了,还读了很多闲书,渐渐对上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知道了“四行仓库”,“白渡桥”,淞沪会战,再看一些清末民初的闲散文人的笔记的时候,对“租界”、“巡捕房”、“洋浜泾英语”、“买办”等词汇,特别是对当年“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警示标语的理解就更深刻了一层。及至壮年,看的东西更多了,对一些事物的认识更全面了,对上海一些景观更有兴趣,也多少有了点不可告人的思考:比如,非常非常人间地狱的上海洋人租界,居然会成为鲁迅先生的避难所,《且介亭杂文集》这样犀利的东西还能付印发行,不是匪夷所思是什么哩?再加上前几年看的郑振铎编的《晚清文选》中,有北洋大臣上给朝廷的一些奏章,其中很多涉及上海,上海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甚至有中日甲午战争左近,中国已经造出万吨轮船的记载,不禁感慨万千。 当然还有民间传说。据说当年在上海,人们在等8路公交车的时候,有人突然就喊“八路来啦!”,人们以为是八路军来了,琉璃皮张的绅士淑女四处逃窜,市面大乱,于是市政当局就取消了“8”路车,称之为“7路加”。直至今天,台湾省依然沿袭了老上海的做法,没有名叫“8路”的公交车。 那些东西都是最浮泛的感受了。要了解一个城市,不能只看她的漂亮脸蛋,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这个城市的背街小巷游走,参观参观她也许并不好看的腚。于是我就这么做了,揣一台不是很值钱的照相机,把像素调到最高,到处拍摄“弄堂”的照片,想着回家后在电脑上放大,仔细观察弄堂的细节,以此了解上海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走在半道上,接了个电话,还没说话,手机就没电了,只好找一个杂货店,有公用电话的那种,打完长途电话,然后会钞,结果只有1毛钱。我像个友邦人士一样莫名惊诧,给了老伯5毛,不要找零。结果老伯很生气,说:“阿拉做生意最讲信誉,阿拉不吃亏,也不高兴占小便宜,侬外地人不懂的。” 十几个小时以后,回到西安火车站,找一家公用电话亭给老婆报平安,电话刚接通,读数器上显示已通话30秒,我说我下火车了,老婆说家里有饭,然后挂断电话,三十多岁、模样俊俏的老板娘收了两块钱,我刚要犟嘴,一看她那一副宁死不屈的烈士脸,还有旁边几个衣衫不整的毛脸大汉,心里的怒火转瞬间也就没了。正在这时,老板娘的两个孩子,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领着另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走过来,小姑娘正数落小弟弟: 小冀霸孩子,真冀霸曹单,掉冀霸河柳,谁冀霸捞嫩? 小姑娘的嗓音脆生生的,像念一首五言诗,可能还很合平仄,但内容含混,害得我想了半天,才闹明白小姑娘说话的意思,顿时内心多少有些凄凉。 上海老头和西安美妇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如果非要剖析一下,我想应该是小提琴协助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与战争教学片《地道战》里“埋伏下神兵千千万”两种音乐的区别。 多收了几毛钱的霸气大姐啊,战争结束了,战争早都结束了,你该像上海人那样过正常的生活了,享受和平时代的平庸的阳光了。你不是无坚不摧、无锐可摧的钢铁战士,你的邻居和从你门口路过的人,绝不是白狗子鬼子汉奸叛徒什么的,是你讨伐扫荡的对象。对光顾你生意的人,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公平交易的时候笑一笑,让人们体会到你内心的柔软与平和,体会到你心灵的豁达与智慧,你的美丽则会更加立体与明晰。整天琢磨埋地雷、挖地道,你不可能再有精力和时间欣赏《梁祝》,你教育出来的孩子,哪怕将来成为一个诗人,也只能是个霸气十足、只懂得挖坑埋雷的“冀霸”诗人。将来有一天,当他目睹别的人家并没有靠巧取豪夺、没有凭愚昧野蛮照样过体面的、有尊严的日子的时候,他会以有你这样的母亲而感到非常羞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