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612|回复: 14

乐理知识提问专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1 12: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大家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乐理方面的问题,请在此发帖询问,我会竭尽所能,为大家解答。
发表于 2011-1-12 22: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好的贴没人跟帖 真是辛苦斑竹了
      说起音乐永远都有说不完的话题 那我就跟帖谈谈自己对音乐学习的见解吧
    现在音乐的风格真是五花八门,如果只是限于喜好或者欣赏,那现在的种类完全可以满足各类人的要求。如果您是为了学习钻研那我觉得前期的学习真的是很枯燥的。中国音乐的五音和西洋音乐的七音十二律,其实就是数字的组合。不同数字组成不同的音律,加之用各种不同音色的素材加上节奏的变化所产生的听觉效果而已。所以不管您是在进行乐器的学习还是音乐理论的学习,枯燥的练习有时真的会让人产生厌倦的感觉。此时您必须要有对音乐真正喜爱的信念。说起来惭愧,本人年少时学习音乐的目的是为了人前显摆,后期是为了可以吸引女孩的目光,我想很多大虾曾经都有过这种想法吧?但当您报以认真的态度有所收获时,您会发现原来音乐的学习并不如此,会带给您很多的乐趣。此时的感觉就像玩积木一样,您可以进行各种数字的组合,产生出不同的音乐效果。
发表于 2011-1-12 22: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很多的家长都会让自己的孩子从小进行素质教育,学各类乐器,学舞蹈,学书法。其实此时的学习只是培养孩子对音乐的认知,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想想能有多少个孩子可以成为像郎朗那样的大手笔呢?但此时的兴趣培养对孩子来说可是一辈子的。所以别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兴趣培养最为重要。
    回到正题,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所谓的民乐国乐就是所谓的民族五调式。注重的是旋律化的东西,而西洋音乐经过发展革新注重的是和声的组合。这一点对于现在的流行音乐就是充份的说明。音乐的基础学习是很重要的,不管是学习乐器还是音乐理论的学习,没有良好的基础学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不前了。
发表于 2011-1-13 08: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请问,一般人如何唱谱?就是知道那种音调是C,D调什么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0: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lynco


    对于一般人来讲,如何唱谱?首先我们把这个“一般人”定义为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人。
    乐谱,有简谱和五线谱,这里我们只讨论简谱的视唱。因为简谱在国内较为常见,而且,简谱很适合于记录单声部的曲子,如市面上出售的歌本,大多都是简谱记谱。
    识谱,是唱谱的基础。简谱的学习,比五线谱简单多了。根据本人多年教学经验,两到四个小时,就可以基本掌握简谱的记谱法。简谱用1234567七个数字来表示音的高低,它们的唱名依次为do多、re来、mi米、fa发、sol索、la拉、si西,0表示休止符,数字后方或下方的小横线表示音符时值的长短,再认识一下简谱中一些特殊符号的意义,如连线、附点、临时升降记号、反复记号、终止记号等。
     然后,我们要把1234567这几个音唱准,知道两个音之间的距离关系(全音和半音),这一条很关键,唱不准音高,即使你把节奏唱的再准,也会给人一种走调的感觉。别着急,我们身边如果有钢琴、电子琴、口琴这样的乐器,就可以帮上忙了。这都属于标准音乐器,我们可以弹响或吹响某一个音,来纠正自己的音高。
    接下来,找一首自己耳熟能详的歌曲,试着唱一下谱。检测一下,看有没有不明白的符号或节奏,一步步完善。
    唱谱,是不能一筹而就的。要慢慢来,多练习,才能学有所成。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0: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lynco


    什么是调?在首调唱名法中,do、re、mi、fa、sol、la、si七个音的音高位置,叫做调。
    简谱中,用的都是首调唱名法。我们在学习唱谱时,可以先不理会歌曲的调,可以先用c调或自己随便感觉出来的一个调。唱熟后,再进行调的变化,无非是把主音的音高升高或降低罢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1: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维尔


    音乐乐理,研究的就是音乐内在的规律、关系和变化。这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乐理基础的内容大致包括:
一、五线谱、简谱的记谱法;
  1、音符与休止符;
  2、音名和唱名;
  3、拍子与节奏;
  4、速度、力度、表情、装饰音的记法。
二、音程的概念、种类、转位等。
三、和弦的概念、种类、构成等。
四、调式与调、
五、调式中的音程与和弦。
六、转调与移调。
七、中国民族调式。
   对于一般的音乐爱好者,不必系统的去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对于学习乐器和想在音乐上有一定成就的人,那可要认真学习了!
发表于 2011-1-14 08: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一世琴缘


    呵呵,谢谢,看来自己得整一个钢琴或者电子琴才行了。钢琴对于俺们可是比较不现实了,但是电子琴又是林林总总的,爱乐不懂乐,彷徨乎!~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09: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初学者来说,1000多元钱的电子琴就够用了。如果想参加电子琴考级,这样的琴考到10级都没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09: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不想花钱,就买个口琴,一二十块钱,也可以训练自己的音准。
发表于 2011-1-15 08: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一世琴缘

呵呵,谢谢指导,改明儿,攒钱买电子琴算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1: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langk0000 发表于 2011-11-10 14:09
能讲一下五度循环和五声音阶么,最近在看,有些地方不太懂,还有,现在这个版块貌似也太冷清了吧。。。。。 ...

将各调按纯五度音程关系排列成一个圆,周而复始,这就是调的五度循环。见下图:

142425_200806300231371Og6h.jpg
五度循环对于辨别近关系调和远关系调、区分五线谱上升降记号的多少对调的变化等等,都大有用处。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1: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langk0000 发表于 2011-11-10 14:09
能讲一下五度循环和五声音阶么,最近在看,有些地方不太懂,还有,现在这个版块貌似也太冷清了吧。。。。。 ...

     五声音阶,古代文献通常称为“五声”、“五音”等。简单地说,五声音阶的意思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角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如按音高顺序排列,即为:   1 2 3 5 6   宫 商 角 徵(zhǐ) 羽
编辑本段五声音阶的特色
  五声音阶的特色在于,它没有半音阶(小二度)音程.详称“不带半音的五声音阶”或“全音五声音阶”。广泛流行于亚洲、非洲、中太平洋的一些群岛、匈牙利、苏格兰民间音乐以及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的美洲本土部族中。常被称为“中国音阶”。其五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专用的名称,分别称为:宫、商、角、徵、羽。其音程组织是每个八度之内有3处全音,分成两个一串(宫-商-角)和一个单独的(徵-羽),两段之间以□音隔开,见下例2:音阶中的每一个音都可以当主音以建立调式,可形成 5种不同的五声调式。在五声音阶基础上,每处□音的区间可以插入不同的附加音(偏音)而形成七声音阶(以五声为正声的七声音阶),附加音的插入可有 3种不同的方式,形成 3种不同的音阶形态(见宫调)。附加音的音高常可游移,游移音高有时将□音的区间划分成两个各约为四分之三音的音程。
编辑本段五声音阶中的调式
  在五声音阶中,分别以不同的各音作为主音时,可构成不同的调式;调式名称是以阶名命名的。比如以第一级音“宫”作为主音时,就称为宫调式,以第二级音“商”作为主音时,就称为商调式,以第三级音“角”作为主音时,就称为角调式,余类推。
编辑本段五声音阶的结构特点
  同七声音阶相比较,五声音阶的结构有如下特点:   (1)相邻音级间没有小二度关系   (2)相邻两音级的距离是大二度或小三度   (3)宫音和角音之间为大三度   宫音和角音的确认,对判定五声音阶的调高(宫音的位置)有着重要作用:当五个音按五度关系排列时,宫音和角音处于这个五度音列的两端,形成五声音阶中唯一的大三度。   由于宫音和角音的大三度音程关系,所以在确认某段乐曲的宫音位置时,只要找出大三度的下方音,即此段乐曲的宫音。这种方法被称为“宫音定位”。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1: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声音阶的歌曲有:“茉莉花”、“太湖美”、“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紫竹调” 等。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6: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langk0000 发表于 2011-11-14 13:41
版主果然热心肠,回家一定找你聊聊

好的!欢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