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138|回复: 3

雾中循迹历史的沉淀——净业寺、卧佛寺、翠微宫游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 10: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雾中循迹历史的沉淀

      几天还那样,天气预报有雨雪,就是没下。刚上车,却零零星星的下起来了。。。。。。。。

1、无欲则安

沣峪口沿着盘山路车行十多分钟,左手边山脚一小峪口有山门,上写“净业寺”,下居中题“依无上觉”佛语,石碌碡一排排静卧两边,石灯塔指引游人自左右石阶进佛门。上山的石阶路边隔一段有木牌,上写佛教故事,在休息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净业寺所在终南山北麓凤凰山上,俗称后庵山、后岸山、厚案山,音同字不同而已。山形如凤,地脉龙绵,只是薄雾绕罩,未领略到龙凤之神,只感觉到奇古高峻,林壑幽深,沣水飘移,却也是净心清修之道场。一向逞强的我,专拣小路攀援而上,一棵枯树闪断,跌了个大跟头,幸好有惊无险。转而曲拐石阶向上,不时见一小息台在清静的树林间,有一石碑记载上妙下湛法师百岁诞辰之事,又一石塔上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站立良久顿悟:清净之处莫妄欲,静心之中寿天地。转一道山弯,有寺宇迎面撞来,傍山临崖,前有古树,老得只剩下躯干;墙上赫然跃出“律宗祖庭净业古寺”。在薄薄的雾中,我依旧分不清眼前是幻影还是真实。
   寺院不大,游人不多,很清静,闹哄哄景象这里没有;房间很简单,不那么金碧辉煌,包括祖庭也有点简陋。未感觉到这里有什么商业气息,免费开水和青花瓷碗供香客饮用,香火放在炉旁,想上香了自己上就是了。我虔诚的向一位小师傅求购净业寺的介绍资料,“阿弥陀佛!有缘相赠了。”随赠一本《欲海挽狂》,这在别的寺庙是远不及的。具记载:此寺建于隋,盛于唐。唐初高僧道宣律师在此苦修头陀行,感动了天人,日每送饭菜以滋养其色身;山下人闻见其影印磐石,八风吹而影不动,如磐石般坚实,便朝影像顶礼膜拜。感动的人儿提议为苦行僧建寺安身,随有净业寺。道宣律师开创了研习和传授戒法的“律宗”,这里也成为中国佛教律宗的“祖庭”。赵朴初老先生所书“律宗祖庭”和妙湛法师所书“阿陴拔致”就赫然石上。

再看天上雾气,观飘渺山峰,听潺潺水声,真有“经纶事务者望峰息心”的感觉。转过庙群后,沿石缝爬行而上,该是到凤凰顶上了,有祖师塔一座建在分水岭之处,雾气在升腾,在弥漫,宛若仙境一般,我们只是谈论着,只是享受着,自然一个个是飘飘然的样子。

无欲则自当安然了!

2、卧佛不语

沿凤凰的翅膀穿向青华山,山梁上的云雾中,树变白了,草变白了,松枝儿还晃晃悠悠的摆弄着白中吐绿的姿色;小路儿湿了,土星儿冻了,如玉般粒儿唰唰坠响了,是雾?是雨?是雪?是冰粒?走山的人儿不管那么多,在天地间腾着云驾着雾,一个个陶醉了。

一路小径蜿蜒,林中雾霜染就的黄叶覆满了地。弥雾中,农家乐屋舍俨然,打尖用膳,查看线路。古人“荡胸生层云,绝眦入归鸟”的感觉,却似乎不在这个时节;有的是“忽闻寺中寒钟震,听诵金经又一人”的意境。循声觅势,卧佛寺依山筑基,形随高低错落而有致,庙台楼阁陡踞青华山之颠。寺内本地居士三五人,芒鞋布衣,偏房小坐,见有人入寺,便兜售自造门票,嘴里却嘟囔着“不买票我们喝风巴屁呀!”我淡然一笑,看看简介便了。卧佛寺原名摩崖石刻、岱顶,又曰五层楼、“小华山”;传说唐朝初,佛教在中国影响达到顶峰,这时修建的庙宇很多;随着时间推移,战乱的影响,政治的纷争,庙宇没落了,卧佛寺也未幸免。到清朝道光元年(即公元1821年)有本然禅师看中此地,欲修建四大天王宝殿,破土时发掘出卧佛圣身,才得以重建。历风雨一千四百多年,沧桑而更觉神秘,仿佛冥冥中真有神灵的指引,感而悟之得联曰:“寺高无帚风扫地,蜡尽有油月点灯”,再得诗语“愿君莫思庶间事,潜心修炼卧佛前”一句,来清消那居士“喝风巴屁”所倒胃之味。

面对着千朝百代前来拜谒的善男信女,佛能述说怎样玄妙而又直白的法理呢?卧佛不语!卧佛不语了!

3、翠微沉寂

转过卧佛寺山脚,右转上土地梁子,脚下是风化的金色沙粒,和着结冻的沙土,路还是比较宽的,大小岔道在浓雾锁着天地之间交错伸缩;二十米的能见度里,用了比平时多得多的路标,还要时不时“嚯——嚯——嚯——”的长啸,作短暂联系,呼应前后。

在黄峪寺村,没有见到什么“翠微宫”。打儿探之,查儿看之,唐温庭筠有《题翠微寺》“要看山光如泼黛,更需留待雨晴时,南山深锁翠微宫,寺在山南十里东”为证,方知历史在这里沉淀已久。唐李世民翠微宫是皇家著名四大行宫,在秦岭北麓的浅山区的黄峪寺村,村四面环山,东有翠微山,北有青华山,西有观音山,南有万花山,村民们居住地称作上营、中营、下营的中央三块平地即为遗址集中地,传说曾是皇家警卫部队的驻地,故以营称之。我们在中营,听村民们说村东小沟称“麻池”,想必是后来村民种桑麻的地方,这里有数百年杏树、栗子树百余棵,还有自然园林景观石无数,趁雾气上升瞬间,致远大哥让我们与麻池照合影;听说过去上面还有温泉,号称“金沙泉”。诗人李白就有“初登翠微宫,复憩金沙泉”的雅兴。现在的黄峪寺村已没有了翠微宫迹象,而金沙泉却随着历史长河涓涓细流了下来,一条溪流自峪上游出黄峪,下游就是金沙河。村人只知过去有皇上住过,称“皇峪寺村”,有因山梁有黄沙、村南有金沙泉,峪称“黄峪”,只知道自己住的几十亩地方是过去皇上住过的,青华山是皇上养马的地方。。。。。。。在黄峪寺村,关于李世民的传说很多。比如,李世民遇难时,在“仰拌坡”摔了个屁股着地脸朝天,在“脱靴子”处把鞋跑掉了,最后进了“逃之沟”内等等,附近秦岭山的峪名,也同样充满了皇家的传奇。比如,“抱龙峪”、“天子峪”、“扯袍峪” 等等。

这里那家农家乐墙上有几首诗录于此,供大家了解点滴沉寂的翠微历史。一首是明秦简王(朱城泳)署名宾竹道人的《登翠微山》:“翠微深处翠微宫,避暑当年说太宗。吊古不须增感慨,凭高聊复得从容。千章古木苍烟合,数尺残碑碧鲜封。独喜满怀吟兴好,参天花朵玉芙蓉。”另有一首是诗人刘禹锡曾作《过翠微寺》一诗描述翠微寺衰落的情景:“翠微寺本翠微宫,亭台楼阁几十重。天子不来僧又去,樵夫时倒一棵松。”还有金人赵某某诗《翠微寺》“南山深处翠微宫,寺在南山十里东。抵径朝来衣袖湿,不知身在翠微中。”由此可见,这里唐时“宫”已变“寺”,并开始荒废,金时明时尚有残碑断阶和枯老的玉兰树。难怪李白重回翠微宫时看到的是一片荒凉,他《下终南山过觥斯山人宿置酒》“却顺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一诗,把没落伤感的情调用“翠微”取而代之。《异闻集》也记载:唐文宗太和初年,沈亚之为弄玉写挽歌“泣葬一枝红,生同死不同。金钿坠芳草,香绣满春风。旧日闻箫处,高楼当月中。梨花寒食夜,深闭翠微宫”。弥雾中,历史在这里消亡,文化在这里沉淀。当云消雾散时,山水还是山水,大自然还是大自然。人们该享受的还是要享受的,享受那沉淀着历史文化的绿水青山。

雅竹大哥说我们这次是“文化之旅”,我悟到了。与古杏王合个影,与古栗树打个招呼,捡一片古瓦残片卖弄卖弄,在飘舞的雪花中沿“十八盘”而下,踩黄峪幽静的冰石,观黄峪雄伟的冰瀑,听驴女羞涩的歌声,踏脚下消融的溪流,回味着一路上沉淀的历史,夹杂着荤素掺半的笑话,兴兴完成了雨雾中的循迹。

历史的沉淀俱在山水之间。什么都别说,登山去就知道!

                        2011226游记28日整理

发表于 2011-3-1 11: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经纶事务者望峰息心”
——苏东坡咏楼观台诗(沙孟海书,碑刻在):

《授经台》:
剑舞有人通草圣,海山无事化琴工。
此台一览秦川小,未待传经心已空。
发表于 2011-3-1 11: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寺高无帚风扫地,蜡尽有油月点灯”

很有禅味!散人在南五台紫竹林见一联,印象深刻:

古寺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

经查阅,此联可能是南五台抄别处的。
发表于 2011-3-1 12: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抱龙峪”:传说是李世民忙于打仗,李治生下来后,派人从此山谷抱出。此龙,乃高宗。
谷中有火箭试验基地。散人曾有幸坐在观察室中参观了一次试验。十分壮观!涉及机密,不宜细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